
遊戲玩家的「標準配備」正在悄悄升級。根據最新統計,今年 9 月 Steam 玩家中,32GB 記憶體的佔比已達到 35%,正式追平甚至逐漸超越 16GB 配置。相比今年 3 月,當時 16GB 仍以 43.12% 高居主流,而 32GB 僅 32.85%,短短半年差距就被縮小,顯示升級潮來勢洶洶。
為什麼 32GB 會取代 16GB?
造成這股趨勢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
DDR5 記憶體降價
隨著 DDR5 普及,價格持續下探,單條 16GB 已成基本款,雙通道 32GB(16GB×2)自然變成新裝機的「預設選項」。 -
新世代平台推動
主流主機板全面轉向 DDR5,玩家在升級 CPU 與 GPU 時,往往也一併換上大容量記憶體。 -
3A 大作吃資源
現今許多大型遊戲,特別是高畫質場景或加裝 MOD 時,對記憶體需求暴增,16GB 經常捉襟見肘,逼得玩家直接跳到 32GB。
2025 年底前,16GB 恐正式退場
分析師預測,以目前速度來看,32GB 有望在 2025 年底正式取代 16GB,成為 PC 玩家標準配置。這意味著「16GB 是夠用的」這句老話,恐怕將成為歷史。
不少玩家分享實際差異:
-
在《柏德之門 3》、《艾爾登法環》這類開放世界遊戲中,32GB 能明顯減少讀取卡頓。
-
開直播或同時開 Discord、瀏覽器時,16GB 常會爆滿,而 32GB 則能留有餘裕。
-
對於愛玩 MOD 的玩家來說,32GB 幾乎是必備,否則遊戲很容易閃退。
換句話說,雖然顯示卡依然是遊戲效能的核心,但記憶體容量不足,照樣會影響整體流暢度。
升級成本其實不算高
隨著 DDR5 定價下滑,目前台灣市場上,一組 16GB×2 DDR5-5600 記憶體模組,價位大約落在新台幣 2,000~2,500 元之間。對於正在組新電腦或準備升級的玩家來說,多花這筆錢直接上 32GB,已成為最划算的選擇。
整體來看,PC 遊戲玩家的硬體正往「更高容量、更高效能」方向前進。過去大家口中的「高階」配置,正在快速變成「主流」標準。接下來,隨著新一代遊戲與 AI 應用逐步推進,64GB 會不會在未來 3 年內成為下一個主流?或許很快就會有答案。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