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建議貼文

選取貼文複製成功(包含文章連結)!

韓國團隊研發新電解質有望根治鋰枝晶問題,充電 12 分鐘續航 800 公里不是夢?

韓國團隊研發新電解質有望根治鋰枝晶問題,充電 12 分鐘續航 800 公里不是夢?

鋰金屬電池向來被視為下一世代電動車的「聖杯」,但多年來始終卡在「鋰枝晶」問題,難以大規模量產。不過,韓國一支研究團隊近日宣布重大突破:開發出全新液態電解質,能有效抑制鋰枝晶生成,讓快速、安全、超高能量密度的鋰金屬電池更接近量產應用。

韓國團隊研發新電解質有望根治鋰枝晶問題,充電 12 分鐘續航 800 公里不是夢?

為什麼鋰金屬電池這麼難搞?

相較於現行主流的鋰離子電池採用石墨陽極,鋰金屬電池則使用純鋰金屬陽極,能量密度更高,理論上能提供更長續航與更快充電速度。但問題在於,鋰離子在充電過程中容易在陽極表面「不均勻沉積」,形成如針狀般的結晶(dendrites),這些結構一旦刺穿隔膜,輕則導致效能退化,重則引發短路甚至燃燒風險。

這也是目前鋰金屬電池最頭痛的技術瓶頸之一。

韓國團隊研發新電解質有望根治鋰枝晶問題,充電 12 分鐘續航 800 公里不是夢?

韓國團隊研發新電解質有望根治鋰枝晶問題,充電 12 分鐘續航 800 公里不是夢?

這次韓國團隊透過機理分析發現,鋰枝晶的成因並非單純材料問題,而是來自鋰金屬表面界面內聚力不均勻所致。基於這項洞察,他們設計出一款全新結構的液態電解質,其陰離子與鋰離子間的親和力較弱,有助於鋰離子均勻地沉積在陽極表面,避免局部聚集導致結晶。

即使在快速充電情境下,這款電解質也能穩定抑制鋰枝晶形成,提升安全性與壽命。

實測數據亮眼:12 分鐘充電,續航達 804 公里

根據實驗數據,搭載這款新電解質的鋰金屬電池,在 350 次以上循環中都表現穩定,且能在 12 分鐘內從 5% 快速充至 70% 電量,相較傳統快充技術有顯著進展。

此外,團隊也進行高密度電池設計建模,模擬能量密度達到 386Wh/kg,並在 17 分鐘內從 10% 充至 80%,顯示這項技術具備未來用於電動車、長航程無人機等場景的潛力。

以能量密度與模擬續航推估,若應用於中大型電動車,續航達 800 公里以上 將不再只是理論數字。

這是否意味著固態電池要讓位?

雖然固態電池目前仍是各大車廠關注的未來趨勢,但本次韓國團隊所展示的液態電解質方案,等於在「不改變現有液態系統製程架構」的前提下,直接解決最棘手的 dendrite 問題,具備更高的產業導入可能性。

未來若搭配 AI 建模與先進製造技術,或許會成為介於傳統鋰電池與固態電池之間的過渡主流方案。

 

 

cnBeta
作者

cnBeta.COM(被網友簡稱為CB、cβ),官方自我定位「中文業界資訊站」,是一個提供IT相關新聞資訊、技術文章和評論的中文網站。其主要特色為遊客的匿名評論及線上互動,形成獨特的社群文化。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