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半導體業界投下一顆震撼彈:台積電(TSMC)資深高層羅唯仁(Wei-Jen Lo)傳出跳槽至英特爾(Intel)的消息。儘管羅唯仁已於今年七月從台積電退休,但由於其在先進製程領域擁有豐富且深厚的經驗,這項人事異動仍舊引發了業界的高度關注與熱烈討論。尤其在美中科技戰持續延燒、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重塑的背景下,此事件更顯得格外敏感。
羅唯仁在半導體產業擁有超過數十年的資歷,早在1996年便已是英特爾製程研發的核心成員之一。2004年,他加入台積電,並一路服務至今年七月底退休。在這長達21年的時間裡,羅唯仁參與了台積電多個世代的重要製程研發,尤其在28奈米HKMG製程以及EUV(極紫外光)時代的先進製程方面,貢獻卓著,堪稱是台積電技術發展的重要功臣。
值得注意的是,台積電的通常退休年齡為67歲,而羅唯仁能夠任職至75歲才退休,足見台積電對這位資深大將的器重與倚賴。即便近年來羅唯仁已逐漸從研發第一線退居幕後,但他多年來對於台積電如何快速且穩定地量產先進製程的經驗與知識,無疑是極為寶貴的資產。這也使得競爭對手,尤其是正積極擴張半導體製造能力的英特爾,對其產生高度興趣。
美國政府為推手?地緣政治下的半導體人才爭奪
羅唯仁的跳槽事件之所以引發如此廣泛的關注,除了其個人的資歷與經驗外,更與當前複雜的地緣政治局勢息息相關。羅唯仁同時擁有美國國籍,而美國政府近年來正積極扶植本土半導體產業,試圖重奪在全球半導體製造領域的主導地位。在這樣的背景下,羅唯仁的動向自然引人聯想。
美國政府對於在本土量產先進製程的決心已是眾所皆知。儘管台積電已宣布將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設立晶圓廠,並導入4奈米製程技術,但這似乎仍無法完全滿足美國政府的需求。相較之下,英特爾作為美國本土的半導體巨擘,自然更受到美國政府的信任與支持。今年八月,美國政府更透過「晶片法案」(CHIPS Act)入股英特爾,以10%的股份成為其最大股東,顯示美國政府對英特爾的重視程度。
因此,業界人士分析,羅唯仁的跳槽事件,不排除有美國官方力量在背後推動的可能性。如果這項人事異動並非單純的個人選擇,而是受到美國政府支持的挖角行動,那麼台積電將面臨更加棘手的局面。畢竟,得罪美國官方的後果,可能會比單純流失5奈米、2奈米等先進製程技術還要嚴重。
此外,羅唯仁退休時是否簽署競業禁止協議,以及台積電是否會採取法律行動,也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然而,由於羅唯仁擁有美國國籍,加上台積電可能顧慮到美國官方的態度,即使採取法律途徑,恐怕也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
羅唯仁跳槽事件,無疑凸顯了當前全球半導體產業人才爭奪戰的激烈程度。隨著各國紛紛加大對半導體產業的投資,對於具備先進製程經驗的資深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台灣作為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重鎮,自然也成為各國爭奪人才的目標。
- 延伸閱讀:NVIDIA Feynman 架構 GPU 爆料:台積電 A16 製程加持,效能功耗雙飛天!
 - 延伸閱讀:台積電導入 AI 晶片設計:效率比工程師快 500 倍,目標能效提升 10 倍
 - 延伸閱讀:沒有永遠的敵人,英特爾財務長喊話表示:可能將「永遠」依賴台積電代工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