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建議貼文

選取貼文複製成功(包含文章連結)!

Nano Banana 是什麼?從角色一致性到多圖融合,它會是AI生圖大模型的終結者嗎?

Nano Banana 是什麼?從角色一致性到多圖融合,它會是AI生圖大模型的終結者嗎?

在數位化時代,人工智慧(AI)正以驚人的速度滲透各個領域,影像編輯也不例外。從早期只能套用簡單濾鏡、基礎美顏修圖,到如今 AI 可以依據自然語言描述完成精準編輯,這個領域的進步可說是日新月異,徹底改變了整個數位內容產業的格局。

2025 年,Google 旗下 DeepMind 推出的 Nano Banana(正式名稱為 Gemini 2.5 Flash Image)成為產業焦點。這款模型不只把「用一段文字就能完成修圖」從想像化為現實,還能在多次編輯過程中維持人物或物件的角色一致性,同時支援多圖融合場景置換細節修飾等進階功能。

無論是專業創作者、設計師、行銷人員,或一般使用者,Nano Banana 都不再只是娛樂用的小工具,而是能切實融入日常內容製作流程的實用解決方案。本文將從誕生背景、核心功能、技術亮點、使用平台、應用場景、提示撰寫技巧、優勢與限制,以及市場反應與未來趨勢等面向完整解析,協助讀者一次掌握這項前沿技術。

文章目錄

一、什麼是 Nano Banana?Google 背後的神祕代號

「Nano Banana」其實是 Google 對 Gemini 2.5 Flash Image 的內部代稱。外界最初會注意到它,源於 Google 高層在社群平台上發布的一張「三根香蕉」梗圖。看似玩笑,背後其實預告了 Google 在生成式影像編輯上的一次重大升級。

Nano Banana 能確保同一人物在不同場景中仍保持五官特徵與整體風格一致,有效避免過去常見的「像又不像」尷尬;同時模型對場景語意的理解更深入,能在不破壞原圖敘事邏輯的前提下,完成背景替換、光線調整與構圖優化。

二、Google Gemini Nano Banana 圖像編輯器介紹

在這裡帶大家快速掌握這次Google Gemini (Nano Banana )圖像升級的功能

保留「本人樣貌」,不再怕AI編出山寨臉

舉例來說,你可以把自己P去巴黎、撒哈拉沙漠或自家後院,背景怎麼換、衣服怎麼變,臉都不會變成AI生成的假人。編輯完還能一鍵變影片,讓靜態圖變得更有戲。

Nano Banana 是什麼?從角色一致性到多圖融合,它會是AI生圖大模型的終結者嗎?

Nano Banana 是什麼?從角色一致性到多圖融合,它會是AI生圖大模型的終結者嗎?

Nano Banana 是什麼?從角色一致性到多圖融合,它會是AI生圖大模型的終結者嗎?

新功能一覽:你想怎麼玩,Gemini 都能配合

  • 換造型、換場景:直接上傳照片後指令編輯,保留角色樣貌、髮型、膚色。可玩出「我穿和服站在富士山」、「吉娃娃變海灘辣妹狗」等組合。

  • 合圖功能升級:支援「多圖合成」,把你跟寵物、家人拼成一張自然合照,或做出全新情境畫面。

  • 支援多步驟編輯:像「空房變裝潢圖」,先換牆面顏色、再加家具、擺咖啡桌,每一步都能指定局部修改,其他地方保持不變。

  • 風格轉換新玩法:可把一張圖的色調與紋理套用到另一張物件上。像是用玫瑰花瓣的質感去設計雨靴,或讓洋裝穿上蝴蝶翅膀的樣子。

Nano Banana 是什麼?從角色一致性到多圖融合,它會是AI生圖大模型的終結者嗎?

Nano Banana 是什麼?從角色一致性到多圖融合,它會是AI生圖大模型的終結者嗎?

目前這些新功能已在 Gemini App 全面開放,免費與付費用戶都能玩。不過所有圖片都會加上 Google 的兩層水印,一個可見、一個是「SynthID」隱形數位浮水印,用來標示該圖片為 AI 生成,方便追蹤與辨識。

 

三、核心功能與技術亮點

Google 開發者部落格對 Gemini 2.5 Flash Image(Nano Banana) 有相當完整的功能說明,以下整理其核心重點。

(一)角色一致性(Character Consistency)

Nano Banana 在多次編輯、跨情境生成時,能維持同一人物或寵物的五官比例、髮型輪廓與整體氣質。對品牌拍攝、長期內容系列或角色經營特別重要。以品牌宣傳為例,若需要同一位代言人在不同場景拍攝多張宣傳照,Nano Banana 能確保形象前後一致,強化品牌的連貫性與辨識度。

(二)自然語言編輯(Prompt-based Editing)

使用者無須掌握複雜修圖術語,只要以自然語言交代需求,例如「把背景柔化」、「替黑白照片上色」、「移除衣服上的污漬」,系統即可理解並執行相對應的局部或全域調整。這樣的操作方式大幅降低影像編輯的門檻,讓非專業使用者也能做出專業級成品。

(三)多圖融合(Multi-Image Fusion)

模型支援同時導入多張參考圖片,將商品與生活情境、人物與旅遊地標等元素自然融合,生成高度寫實的新畫面,進而節省傳統棚拍的人力與時間成本。電商場景中,商家可上傳產品照、模特兒照與環境照,由 Nano Banana 產出各式情境延伸圖,效果自然真實。

(四)深層世界知識與語意理解(World Knowledge Integration)

Nano Banana 承襲 Gemini 的語意理解能力,能在「景物—時節—文化符碼」之間做出合理推斷。當你要求「東京櫻花季的黃昏街景」,模型不只會呈現符合需求的場景,更會在光影、季節氛圍與地標細節上保持合理一致,讓輸出既好看又合情合理。

 

四、人物一致性、去除雜物、圖片合成效果是否真有那麼神?

那麼,關於官方宣稱的人物一致性等這些效果-是否真的有這麼厲害?我們針對此特性做過實測,於Gemini 2.5 Flash Image 圖像編輯模型實測:人物一致性、去除雜物、圖片合成效果是否真有那麼神?一文中,我們提供了多組案例。

舊模型:人物足夠大時已能近乎完美重現

其實 Gemini 在尚未更新成新模型時,當圖片中的人物足夠大且清晰的情況下,修圖表現已經相當不錯。下方的組圖分別是上傳的原圖(左)、將衣服換成黑色(中)、將背景換為教室(右),可以看到 Gemini 當時已經可以很好地完成指令,除了指定要更改的部分外,其餘幾乎都有如實重現,要非常仔細看才能看出些微差異。(以下舊模型測試時間皆為 2025 年 7 月)

Nano Banana 是什麼?從角色一致性到多圖融合,它會是AI生圖大模型的終結者嗎?

去除圖中雜物

不過當圖中人物較小或是本身就沒有那麼清晰時,Gemini 舊模型在圖片重現上就會有明顯瑕疵。像是筆者上傳了一張照片,下指定要求將左邊的人物去除時,舊模型雖然有確實地完成指令,不過人物臉部可以看到已經明顯換了樣子,五官還有點糊在一起,也少了一隻手,簡而言之就可以很輕易地在第一眼看出不合理之處。

舊版模型測試

 

換到了 Gemini 的新模型,可以看到在臉部處理相較於過去好上許多,雖然還不能說跟原圖一模一樣,但乍看之下有機會可以以假亂真。接著筆者又再下指令要求將背景換成海邊,在場景的處理上一樣是沒有問題,不過細看臉部又會與上一張略微不同。

Nano Banana測試

 

合成兩張圖片

在一個人的情境下基本沒問題之後,我們再來試試能不能將兩個人合成到同一張圖片中。Gemini 舊模型(中)只能抓到原圖(左)很大概的輪廓,像是西裝、黃衣服、一男一女等元素,但無法生成出一樣的樣貌;新模型(右)在這方面的表現則是進步許多,整體人物一致性維持相當不錯,甚至女生黃衣服上的蕾絲也有還原。

Nano Banana 是什麼?從角色一致性到多圖融合,它會是AI生圖大模型的終結者嗎?

 

 

五、使用平台與應用情境:從 App 到 API 的全鏈路

  • Gemini App:目前最直覺的入口。使用者在手機端上傳照片後,以自然語言描述需求;輸出檔會帶有可見浮水印與不可見的 SynthID 標記,強化 AI 生成內容的可追溯性,對媒體、品牌與公部門的合規尤為關鍵。
  • Google AI Studio:適合進階使用者,能在線測試提示、管理版本,便利功能探索與創作。
  • Vertex AI / API:企業與開發者可將 Nano Banana 串入電商、行銷自動化、DAM(數位資產管理)或內容產線等工作流程,打造更高效率的影像產製。

至於可以使用Nano Banana的應用情境,則是可以五花八門,依照用戶的不同需求而定:

一般使用者

重塑自拍風格——將自拍轉換成各式風格(復古、動漫、寫實電影感),強化社群平台的視覺特色。
舊照修復與上色——讓泛黃或黑白的老照片重現細節與色彩,保存珍貴記憶。
寵物形象創意——把寵物變成桌上公仔等可愛造型,具話題性與分享度。

電商與品牌

虛擬試衣——上傳個人照片快速試穿不同款式,提升購物體驗並降低退換貨與陳列成本。
多情境商品圖——自動生成不同場景、角度與構圖的產品圖,滿足平台多元上架需求。
A/B 視覺測試——快速產出多版本素材,用於廣告與轉換率測試,縮短決策週期。

行銷/社群

敘事型提示產出主視覺與延伸素材——即使是短週期活動,也能維持素材的量與質。
受眾分眾內容——依不同族群偏好生成客製化視覺,提高互動與轉換。

媒體內容製作

示意圖與情境合成——做新聞或專題的視覺補充,協助讀者快速理解複雜資訊。
照片補述——在不誤導的前提下增補畫面元素,務必保留標示與來源說明。

 

六、免費版使用額度

Google 先前一直沒有公開說明 Gemini 的用量限制,僅表示付費訂閱的 AI Pro、AI Ultra 用戶會擁有「更高權限」。隨著能修圖的 Gemini 2.5 Flash Image 模型推出,以及生成 3D 模型公仔的熱潮,許多使用者都相當好奇一天到底能生成多少張圖,深怕不小心就達到上限。而現在 Google 終於正式公布,Gemini 免費版、AI Pro 和 AI Ultra 各個方案的明確限制。

關於Google Gemini 免費方案限制方面,針對現階段大家最關心的圖像生成功能,Gemini 相當大方:免費版用戶每天可以生成或編輯 100 張圖片,相較於 ChatGPT 大約生成 3-5 張就會達到上限,這個額度可說是非常夠用。而付費的 Pro 和 Ultra 版本,則都提供每日 1,000 張的額度。

 

七、Nano Banana提示撰寫指南:如何發揮最大效能

Google官方有一份「How to Prompt Gemini 2.5 Flash Image Generation for the Best Results」指南,在這裡面,官方明確建議:不要只列關鍵字,要用完整敘述描寫場景

Describe the scene, don’t just list keywords. …A narrative, descriptive paragraph will almost always produce a better, more coherent image than a list of disconnected words.

同時,Google 在「Tips for getting the best image generation and editing in the Gemini app」中則建議把提示拆成六大要素:

  • 主體(誰/什麼)
  • 構圖(遠/中/特寫、角度)
  • 動作(在做什麼)
  • 地點(在哪裡)
  • 風格(寫實/插畫/電影感)
  • 編輯指令(對既有影像的具體修改)

這種結構化寫法能讓模型更精準理解你的畫面需求與限制條件。

而我們也整理了一份「Gemini 2.5 Flash Image 提示詞怎麼下?官方 5 大訣竅澈底解析,教你打造角色一致且創意十足的圖像」資料,讓你可以直接上手。文中以步驟與對照範例說明「敘事式提示」如何優於「關鍵字堆疊」,並提供構圖詞彙、光線描述、材質細節與常見失敗情境的修正方法,對初學者非常友善。

範例提示(結合六要素)
「主體是一位穿白襯衫、微笑看鏡頭的青年;中景構圖黃昏金色側光,背景是空曠的沙灘;整體風格寫實偏暖色。請柔化背景海浪,並在畫面左側加入草帽作為配件點綴。」——一次交代主體、構圖、光線、地點、風格與編輯指令,通常能一次生成接近成品的結果。

 

八、優勢與限制:效率與真實感並進,但也要懂風險控管

Nano Banana 上線後迅速在社群引發熱議,短時間內推動 Gemini App 新增超過 1,000 萬使用者、處理影像突破 2 億張,高峰時段甚至一度使伺服器承壓。

Nano Banana最大的優勢,在於高度角色一致性、優秀的出圖效率與強大的多圖融合,能直接改善品牌與電商工作流,縮短拍攝與後製週期,讓不同通路的素材風格更統一。對社群營運者而言,Nano Banana 也有利於一次備好多版本素材,應對不同受眾與緊湊檔期。

不過,也有限制/風險部分:社群用戶有反映,在嘗試使用的時候,有時就會發生「未執行編輯動作、直接回傳原圖」的情況。

另外,過度寫實的輸出畫面也拉高了社會上對於「真假難辨」的擔憂。雖然Nano Banana的輸出強調有數位浮水印,但是一般人難以理解。

展望未來,Google 極可能持續優化模型穩定性、提升 API 效能,並在內容標示與合規治理上加碼,力求在創意自由與社會信任之間取得更好的平衡。對內容產業與數位商務而言,Nano Banana 很有機會成為影像產製鏈上的關鍵基礎建設,為產業注入新動能。

此外,還有與其它大模型的圖片生成能力的比較部分繪圖,除了生成能力之外,在介面的方便性以及文字的產生能力上也是值得研究的,這點可以看我們先前的實測綜覽:AI 繪圖大比拼:ChatGPT、Gemini、Grok 三大平台圖像生成能力全面評測》,雖然當時的評測是在Nano Banana之前,但是測試內容仍有相當的參考價值。

 

 

janus
作者

PC home雜誌、T客邦產業編輯,曾為多家科技雜誌撰寫專題文章,主要負責作業系統、軟體、電商、資安、A以及大數據、IT領域的取材以及報導,以及軟體相關教學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