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建議貼文

選取貼文複製成功(包含文章連結)!

Meta AR 眼鏡即將發表!供應鏈獲利潛力遠超 AI 眼鏡

Meta AR 眼鏡即將發表!供應鏈獲利潛力遠超 AI 眼鏡

根據美銀證券(BofA)最新報告指出,AR 智慧眼鏡的物料成本遠高於 AI 眼鏡,關鍵在於光學波導(Waveguide)與微顯示器(Micro-display)這兩大高價組件。報告預估,到 2030 年,智慧眼鏡市場規模將從 2024 年的不到 10 億美元,暴增至超過 140 億美元,其中掌握核心光學元件技術的廠商最有望受惠。

繼 Ray-Ban 聯名的智慧眼鏡之後,Meta 預計將在 9 月 17~18 日的 Connect 開發者大會上,正式推出首款消費級 AR 眼鏡「Meta Celeste」(內部代號:Hypernova),引發外界高度關注。

AR 比 AI 貴 3 倍以上,零組件廠商將成大贏家

美銀分析師 Katherine Zhu 團隊指出,AR 眼鏡的 BOM(物料清單)成本目前落在 400~1000 美元以上,相比 AI 眼鏡的約 150 美元,高出數倍。主要成本差距來自:

  • 光學波導:佔 BOM 成本 35%~50%

  • 微顯示器:佔 BOM 成本 30%~40%

報告也指出,隨著技術突破與量產良率提升,預計 2030 年 AR 眼鏡的平均 BOM 成本可降至約 400 美元,屆時將成為市場主力,占智慧眼鏡出貨比重超過 50%。

Meta AR 眼鏡即將發表!供應鏈獲利潛力遠超 AI 眼鏡

Meta AR 眼鏡即將發表!供應鏈獲利潛力遠超 AI 眼鏡

 

AI 眼鏡先打頭陣,Meta 出貨衝上 200 萬副

在 AR 技術成熟前,市場將先由「AI 眼鏡」帶動初期成長。這類產品設計輕巧、造型接近傳統眼鏡,功能則以聽音樂、錄影、拍照與接收 AI 音訊提示為主,重量約在 40~50 克,普遍不含顯示功能。

以 Meta 與 Ray-Ban 合作的「Ray-Ban Meta」為例,2024 年出貨量已突破 200 萬副,預估至 2026 年將超過 1500 萬副。報告也指出,三星、蘋果等品牌亦計劃於 2026 年推出類似產品,有望進一步擴大 AI 眼鏡普及率。

AR 才是真正的變革關鍵,應用更具互動性

AR 眼鏡則是智慧眼鏡的「終極形態」,能透過顯示功能實現導航、即時翻譯、資訊提示等互動應用。Meta 預計:

  • 2025 年下半年推出單眼全彩版 AR 眼鏡

  • 2026 年推出雙眼版本,採用不同技術架構

Amazon、字節跳動、阿里巴巴等也已投入相關產品研發。

中國廠商主導供應鏈

報告特別指出,目前智慧眼鏡供應鏈中,超過 80% 為中國廠商。雖然在 AI 眼鏡階段,硬體附加價值較低、供應鏈利潤有限,但 AR 眼鏡將翻轉這格局,真正的利潤來自光學核心零組件。

幾家受關注的中國供應鏈業者包括:

  • 歌爾股份(Goertek):垂直整合能力強,掌握波導、微顯示器至整機組裝。預估 2027 年,AR 業務可貢獻其 9.5% 淨利潤

  • 水晶光電:為 Meta 幾何波導潛在供應商。2027 年來自 AR 業務的獲利占比約 9%

  • 舜宇光學:擁有攝影模組與衍射波導技術,預估 2027 年 AR 眼鏡收入占比為 4%,獲利占比約 6%

 

cnBeta
作者

cnBeta.COM(被網友簡稱為CB、cβ),官方自我定位「中文業界資訊站」,是一個提供IT相關新聞資訊、技術文章和評論的中文網站。其主要特色為遊客的匿名評論及線上互動,形成獨特的社群文化。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