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近日在倫敦接受國際媒體訪問時,談及他如何在日常工作中使用人工智慧。他直言,AI 對他來說早已不只是工具,而是一位「思考夥伴」,幫助他更快、更有效率地整理想法、提出問題,甚至提升批判性思考。
AI 不是冷冰冰的工具,而是合作對象
黃仁勳形容,他喜歡與 AI 互動,因為系統能記住過往任務與上下文,不必每次都從零開始,就像與熟悉的同事一起協作。相較之下,傳統的文書軟體或試算表,每次開啟都等於全新起點,「而人類合作並不是這樣進行的」。
他指出,AI 可以根據不同情境重新梳理工作內容,這讓他節省大量時間,同時提升成果品質。對他而言,AI 已經成為日常思考過程的一部分。
黃仁勳愛用的 AI 工具清單
當被問及具體使用哪些系統時,黃仁勳毫不避諱地分享了自己的清單,並解釋不同任務對應的 AI 角色:
-
Gemini:主要用於技術性較高、需要嚴謹資訊的工作,例如演算法、工程細節或複雜文件處理。
-
Grok:偏向創意與發想,適合需要腦力激盪或嘗試新概念的場合。
-
Perplexity:成為他的「快速搜尋引擎替代品」,用於迅速抓取最新資訊或整理重點。
-
ChatGPT 5:是他最常用、日常最依賴的助手,不論寫作、整理思緒或是進行基礎討論,幾乎都會用到。
黃仁勳甚至會將同一個問題交給多個 AI,同時比較它們的回答,讓系統互相批評彼此的內容,最後再挑選出最符合需求的答案。他笑說,這樣就像組了一個「AI 顧問團」,比單靠一個系統更可靠。
每天都在用 AI,反而更會思考
對於外界質疑 AI 可能削弱人類思維能力,黃仁勳給出不同看法。他認為,AI 的價值在於迫使使用者把問題問得更清楚,這過程反而會訓練邏輯與判斷力。「我每天都用 AI,它讓我學得更快,幫助我寫作、整理想法,甚至強化批判性思考。」
他強調,這樣的使用習慣未來可能會成為大多數人的日常,而不是少數科技人士的專利。
在生成式 AI 滲透各行各業的當下,黃仁勳的親身經驗顯示,AI 不必被視為替代品,而是能與人並肩工作的夥伴。他每天混用 Gemini、Grok、ChatGPT 等工具的方式,也為外界提供了一個思考方向:與其擔心被取代,不如學會如何與 AI 共事,讓科技成為思維與創造力的加速器。
- 延伸閱讀:黃仁勳:AI 投資熱潮才剛開始,未來五年基礎建設支出恐高達 4 兆美元
- 延伸閱讀:黃仁勳今年第三度快閃訪台:感謝台積電助攻Rubin晶片,也談核能、AI出口與中國市場
- 延伸閱讀:NVIDIA 高層財富爆發!黃仁勳自豪:我創造的億萬富翁比任何人多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