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 WccfTech 報導,遊戲業界消息人士 Bryan Heemskerk 最近針對 Sony 下一代主機與掌機的發展趨勢,發表了一些有趣的觀點。他認為,傳聞中的 PS 掌上型主機(代號「Canis」)其實不太可能拖累 PS6(代號「Orion」)的遊戲效能,真正影響開發自由度的,其實是 PC 版本的移植需求。
先前爆料者 MILD 曾透露,Sony 預計在 2027 年秋季正式推出新一代家用主機 PS6,同時推出一款性能較為精簡的掌機產品,兩者有望同步登場。不少人擔心,若 Sony 掌機效能有限,是否會要求開發者在設計 PS6 遊戲時,必須同步考量掌機平台?這種策略讓人聯想到微軟 Xbox Series S 的做法:為了平台統一,開發者需保證遊戲能在主機與入門版硬體上都順暢運行,這樣的限制曾引發過開發上的掙扎。
不過 Bryan Heemskerk 在 MILD 的最新 Podcast 節目中強調,PS 掌機並不會拖慢 PS6 的腳步,因為「我們已經進入了後解析度時代」。他舉例說明,像《快打旋風6》這類遊戲透過 NVIDIA DLSS 技術,即便在傳聞中的 Switch 2 上畫面解析度比 Xbox Series S 還低,整體畫面表現反而更出色。
他指出,目前多數開發者認為與其大幅刪減畫面特效,不如降低解析度來維持遊戲觀感。因此,只要配合 Sony 自家 PSSR 技術,以及 AMD FSR 4 這類影像升級方案,即便要把 PS6 的遊戲內容移植到掌機平台,也不至於太困難。
他更進一步指出,真正限制新世代主機潛力的,是 PC 平台的移植需求。由於如今幾乎所有 PlayStation 遊戲都被預期日後會登上 PC,開發初期就得同步考量硬體兼容問題,而許多 PC 玩家仍使用老舊顯示卡與慢速儲存裝置,這些瓶頸迫使開發者無法把主機效能完全發揮。
舉例來說,《潛龍諜影3:重製版》雖然是多平台遊戲,但最終畫質表現卻與 2015 年的《幻痛》差距不大,甚至問題頻傳。反觀如《死亡擱淺2》、《銀河戰士 Prime 復刻版》這些無需顧慮 PC 版本的獨佔作,反而能放心將硬體推到極限。
最後,他補充,由於 AMD 在 PC 顯示卡市場的市佔仍不高,其針對次世代主機所設計的新技術尚難以廣泛應用,因此這也讓跨平台開發更難全力釋放硬體潛能。
- 延伸閱讀:PS5 Pro 傳將支援 AMD FSR4?Sony 澄清:實為 PSSR 技術升級版本
- 延伸閱讀:PS5 Slim 新型號現身:SSD 容量縮減至 825GB,引發玩家熱議
- 延伸閱讀:研究生魔改 PS5!自帶螢幕僅 2.8 公斤,插電就能手提遊玩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