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特爾(Intel)上週宣布,AI 晶片龍頭 輝達(NVIDIA) 將斥資 50 億美元,入股取得英特爾 4% 股份。消息一出,英特爾股價應聲飆漲,一度暴漲 30%。不過外界更關注的是:這筆投資是否真的能解救英特爾近年虧損連連的晶圓代工業務?
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投資聚焦產品合作,未觸及 Intel 最關鍵的製造部門
根據雙方協議,未來輝達將在自家 AI 資料中心伺服器中採用英特爾的 CPU,而英特爾則會把輝達的 AI 技術導入個人電腦晶片。不過最關鍵的問題在於:這項合作完全沒有涵蓋英特爾旗下的「晶圓代工服務部門(Intel Foundry Services, IFS)」。
這正是英特爾目前虧損最嚴重的部門,也是華府與投資者關注的焦點。該部門自 2021 年起對外開放接單,希望仿效台積電,承接第三方晶片製造訂單。但迄今未有關鍵大客戶進駐,導致虧損從 2023 年的 70 億美元擴大到 2024 年的 130 億美元,也連帶拖累英特爾股價。
華爾街不買單:分析師下修評等,對代工業務持保留態度
儘管這波入股消息看似正面,但多位分析師對實際效益持保留態度。花旗分析師 Chris Danely 更在協議公布隔天直接調降英特爾股票評等,表示「英特爾代工業務成功機率渺茫,短期漲勢已過頭」。
CFRA 分析師 Angelo Zino 則表示,該部門「至少到 2027 年都還會持續燒錢」。他認為即便此次合作未直接惠及代工業務,輝達的參與仍對英特爾整體品牌形象有加分效果,未來也可能導入象徵性的代工訂單。
美國政府介入背後:晶片國安與地緣風險考量
這場晶片投資背後,其實還牽動著 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目前全球最先進的晶片絕大多數由台積電生產,儘管台積電正擴建美國亞利桑那州廠房,但主力產能仍在台灣,加上近年台海地緣風險升溫,美國政府急欲扶植境內晶片製造能力。
英特爾作為美國唯一具有高階晶片製造能力的企業,也負責國防部部分晶片供應,被視為不可或缺的戰略性資產。事實上,美國政府先前也已入股英特爾 10%,明顯展現對其代工轉型的高度期望。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