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不是藝術品,也不是可以演奏的樂器——英國拉夫堡大學的物理學家,近日成功利用奈米光刻技術,製作出一把只有 35 微米長、13 微米寬 的極微小提琴,大小甚至比一根頭髮還細,堪稱目前世界上最小的小提琴。
其實不是拿來拉琴,而是為了驗證設備有多精密
這把「微型小提琴」其實是科學家用來展示 NanoFrazor 奈米雕刻儀精度的範例,實驗目的並非製作樂器,而是進行極微結構的加工測試。從顯微鏡下可以看到,它與人類頭髮並列時幾乎差不多粗,對照照片更顯驚人。
此裝置安裝於一個密閉手套箱中,能防止空氣中的灰塵與水氣污染樣品,整個製程從奈米刻寫、鍍金屬層到溶解光阻層,耗時約 3 小時,但實際完成這項實驗,科學家們花了數個月不斷嘗試與調整。
當代「小提琴梗」成真!其實背後是更高層次的研究野心
這把「世界最小小提琴」也意外讓人聯想到一句經典流行用語:「這是我正在為你拉的小提琴(譏諷用)」,據說最早來自 1970 年代美劇《MAS*H》。
不過拉夫堡大學物理系主任 Kelly Morrison 教授強調,這並非單純噱頭,而是科研技術的一環。他指出:「只有真正理解材料在微觀世界的行為,我們才可能開發出更高效率的運算技術,或創新的能源應用。」
未來應用:改寫記憶體與運算能效,還能用於類腦電腦
目前該套系統正被應用在幾個前瞻研究上:
🔸 資料儲存/熱控研究
Naëmi Leo 博士團隊正研究如何透過熱控制技術,優化電子裝置的能效。他們使用能將光轉化為熱的奈米粒子,精密製造溫度梯度,未來或可推動新型快閃記憶體與熱電應用。
🔸 量子材料/替代磁性硬碟
Fasil Dejene 博士團隊聚焦開發以量子材料為基礎的新式儲存架構。相較傳統磁碟,這類材料能更小更快,還具備高穩定性,適合未來發展如「類腦電腦」的運算模型。
不知道我的理解有誤,還是這篇文章表達不清礎「我只看到一張「光刻」出來的「圖片」,(可能是立體的,可能如3d列印一樣)
「造出來」與「刻出來」,那是不同概念。
「世界最小小提琴」應該是說「圖片」比較好呢?還是「3d光刻列印」比較好呢?但決不是「世界最小小提玪」,因為它只有「形」而已,沒有實際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