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南亞首座具備全天候、全速域與全車種驗證能力的「智慧車電自駕車場域」,今(21)日在車輛研究測試中心正式啟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召委楊瓊瓔、陳秀寳、謝衣鳯等委員及經濟部政務次長何晉滄皆出席見證。這座新場域可讓各式車輛在超大豪雨、濃霧、隧道及高架橋等情境中,進行最高時速達 110 公里的自動駕駛測試,象徵台灣智慧載具發展邁入新階段。
經濟部政務次長何晉滄表示,智慧車電自駕車場域的啟用是國內車輛產業的重要進展。政府投入約 10 億元科技專案經費,陸續建置智慧車電相關驗證能量,包括智慧座艙與多合一動力驅控系統等設施,如今再新增亞洲最具前瞻性的自駕測試場域。何晉滄指出,面對全球關稅政策變動與中國大陸低價競爭,傳統零組件與中小企業正面臨壓力,但台灣在智慧化與系統整合方面具備優勢。結合 ICT 產業鏈及車電基礎,可形成差異化競爭力,協助中小企業轉型升級。未來經濟部將持續提供政策與資源支持,期望車輛中心發展成為亞洲一流的研測基地,帶動國內業者參與國際智慧車輛與車電產業。
車輛中心董事長王正健表示,本次完成的「天候環境隧道測試區」與「自駕車高架道路測試區」,能模擬多種環境條件,如降雨、濃霧、強光與逆光,以及匝道匯入、坡道與橋下遮蔽等道路情境。這些設施可讓智慧車輛在各種條件下進行感知、定位與決策控制的整合測試。正在施工的市郊道路測試區預計於 2026 年完工,屆時將能進一步模擬更複雜的交通環境,強化智慧駕駛系統的驗證能量。
此外,場域中的「天候環境隧道測試區」能模擬超大豪雨,每小時降雨量可超過 100 毫米,符合中央氣象局超大豪雨等級標準。ADAS 輔助駕駛系統可在此條件下進行偵測與反應測試,自動駕駛系統則能在高架匝道或 GPS 訊號遮蔽環境中測試定位與路徑規劃。
智慧車電自駕車場域的啟用,讓國內業者能在封閉且可控的環境中完成產品驗證,有助縮短研發與上市時程,提升國產車電產品在國際市場的可信度。未來,該場域預期將吸引國際車廠與系統供應商合作,形成跨域鏈結,進一步推升台灣在智慧車輛產業鏈中的地位。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