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建議貼文

選取貼文複製成功(包含文章連結)!

Wi-Fi 8 技術解析:更高可靠性、低延遲與頻譜效率最佳化,迎接 AI 時代、智慧家庭新需求

Wi-Fi 8 技術解析:更高可靠性、低延遲與頻譜效率最佳化,迎接 AI 時代、智慧家庭新需求

Wi-Fi 8 標準預計將於 2028 年前後正式完成,針對這項新世代無線技術的設計理念與實際應用,高通(Qualcomm Technologies, Inc.)技術標準副總裁 羅夫・德維格特(Rolf De Vegt )特地撰文進行深入解析,說明 Wi-Fi 8 如何以更高可靠性、低延遲與更高頻譜效率,滿足 AI 時代、智慧家庭與工業自動化等新興需求。

羅夫・德維格特在電信與半導體產業擁有超過三十年的經驗,長期主導高通於 IEEE 802.11 標準化組織的參與與技術制定,對 Wi-Fi 發展演進有深刻洞察。以下為他文章中關於 Wi-Fi 8 技術與應用重點的整理與說明。

Wi-Fi 8 技術解析:更高可靠性、低延遲與頻譜效率最佳化,迎接 AI 時代、智慧家庭新需求

訊號層面的演進:連線更穩、更聰明

Wi-Fi 8 的實體層(PHY)針對訊號的傳輸與解碼進行了多項升級,目的在於減少封包遺失、提升容錯能力,並讓資料傳輸能自動因應環境變化而調整。

首先,新的 低密度奇偶檢查編碼(LDPC) 採用更長的區塊長度,能在高干擾或高負載環境中更有效地糾正錯誤,減少重傳需求。其次,非均勻調變(UEQM) 技術突破了傳統 MIMO 系統「木桶效應」的限制,讓每條空間流能根據自身訊號品質選擇合適的調變方式,不再被最弱鏈路拖慢整體速度。

此外,Wi-Fi 8 透過更精細的 附加調變編碼方案 (MCS) ,讓資料速率的變化更加平滑,特別是在移動或訊號不穩的場景中,仍能維持穩定效能。對於位於網路邊緣或低功率裝置,Wi-Fi 8 的 增強型遠端傳輸(ELR) 可動態調整鏈路預算,確保遠距離上行鏈路依然穩定;而 分散式資源單元(DRU) 則透過靈活分配頻譜,讓在 6 GHz 頻段下的發射功率受限情況下,仍可擴大覆蓋範圍。這些技術的整合,使 Wi-Fi 8 在非理想訊號條件下仍能提供高吞吐量與更低的位元錯誤率(BER),為後續的應用穩定性奠定基礎。

Wi-Fi 8 技術解析:更高可靠性、低延遲與頻譜效率最佳化,迎接 AI 時代、智慧家庭新需求

頻譜效率的革新:每一頻段都能發揮最大效益

Wi-Fi 8 在頻譜效率上的進化,是為了讓無線網路頻段能在高密度、多設備並存的環境中充分發揮其價值。傳統 Wi-Fi 系統中,不同裝置對頻寬的支援程度不一,常導致寬頻通道中僅部分頻段被使用,造成頻譜閒置或衝突。為解決這一問題,Wi-Fi 8 引入了三項關鍵機制。其一是 動態子頻段操作(DSO),讓多個窄頻設備能同時在大型頻道的不同區段上傳輸,避免寬頻頻道被單一高階裝置壟斷,大幅提升頻譜的整體利用率。其二是 非主頻道存取(NPCA),當主頻道因重疊網路或流量高峰而擁塞時,裝置可即時切換到較空閒的備用頻段繼續傳輸,避免資料排隊等待,有效降低延遲並穩定吞吐量。第三項技術 動態頻寬擴展(DBE),則允許存取點在流量高峰時暫時打開更寬的頻道,以因應短暫的負載壓力,並在其他頻段利用率不高時自動調度頻寬。這些設計讓 Wi-Fi 8 能根據即時網路條件動態分配資源,使頻譜使用更靈活、高效,進而在企業部署與公共場所等複雜環境中提供更高的整體網路性能。

Wi-Fi 8 技術解析:更高可靠性、低延遲與頻譜效率最佳化,迎接 AI 時代、智慧家庭新需求

協調層面的革新:讓網路更加秩序化

在媒體存取控制層(MAC),Wi-Fi 8 對多設備共用頻譜的管理方式進行了根本改寫。傳統 Wi-Fi 在不同接入點(AP)間漫遊時,使用者必須先斷開連線再重新建立,導致語音或影像通訊出現延遲或中斷。Wi-Fi 8 引入的 單一行動域(SMD) 概念,讓多個接入點在邏輯上形成統一網域,裝置能在保持安全驗證與連線的情況下「先連後斷」,真正實現無縫漫遊。

此外,為應對高密度環境中裝置爭奪頻寬的問題,Wi-Fi 8 建立了一系列協調機制:例如 協同時分多址(Co-TDMA) 允許多個接入點以時序分配方式共享資源;協調目標喚醒時間(Co-rTWT) 則為對延遲較為敏感的流量(如 XR、視訊會議)提供優先訪問;協同波束成形(Co-BF) 透過精準天線控制減少相互干擾,並提升信號集中度。這些創新讓網路在多人同時上網、頻段重疊或干擾嚴重的情境下,仍能保持低延遲與高頻譜利用率。

Wi-Fi 8 技術解析:更高可靠性、低延遲與頻譜效率最佳化,迎接 AI 時代、智慧家庭新需求

企業與家庭場景:從有線穩定到無線靈活

Wi-Fi 8 的設計核心在於將「有線級穩定性」帶入無線世界,讓連線不再受限於實體網路架構。對企業與工業環境而言,這項進步尤其關鍵。過去機器人組裝、AI 自動化與即時監控等應用,往往必須依賴乙太網路才能確保低延遲與高可靠性,而 Wi-Fi 8 則以全新架構突破這項限制。透過「單一行動域(SMD)」設計,移動設備能在廠區內跨接入點自由移動而不掉線;「協同時分多址(Co-TDMA)」與「限制目標喚醒時間(Co-rTWT)」則讓多個接入點能協同運作,減少頻譜爭用,確保時間關鍵任務的即時響應。同時,增強型遠端傳輸(ELR)與改良 LDPC 編碼技術讓邊緣設備如攝影機、感測器也能在高干擾或長距離環境中穩定回傳資料,為工廠自動化與 AI 控制提供可靠的無線基礎。

在家庭應用中,Wi-Fi 8 進一步延伸了網路覆蓋與一致性,讓整個居家環境都能維持高吞吐與低延遲表現。改良的 MCS(調變與編碼方案)能自動依訊號條件微調速率,確保 4K 串流與雲端遊戲流暢不中斷;ELR 與分散式資源單元(DRU)則提升遠端裝置的上行穩定性。若搭配 Mesh 架構,多接入點協調技術可讓前傳與回傳更高效,而 SMD 則確保使用者在家中移動時不會發生連線中斷。Wi-Fi 8 也兼顧永續設計,透過智慧節能機制降低住宅網關與 IoT 裝置的耗電,兼顧效能與環保。

公共空間應用:高密度環境下的無縫體驗

在機場、體育場或大型展會等高密度場域中,Wi-Fi 8 針對「多裝置並行」與「使用者持續移動」這兩大挑戰提出了解方。其核心技術包括「動態子頻段操作(DSO)」與「非主頻道存取(NPCA)」,能讓裝置根據即時頻譜狀況靈活選擇通道,避開擁塞並維持穩定傳輸。同時,「動態頻寬擴展(DBE)」可在流量高峰期暫時開啟更寬頻道,以吸收突發流量,例如在中場表演或登機高峰時段,大量使用者同時上傳影片或進行串流時仍可保持順暢體驗。再加上 SMD 帶來的無縫漫遊能力,用戶在空間內移動時不需重新連線,語音與影音通訊不再中斷。這些協調機制讓 Wi-Fi 8 在密集、多變的公共環境中依然能維持高效能與低延遲,為下一代城市網路與大型活動場景奠定基礎。

結語

Wi-Fi 8 不僅是新一代無線技術,更讓網路不再只是單純的速度競賽,而是一個能預測、可控、具彈性的連線系統。透過從訊號處理、頻譜管理到多接入點協調的全方位進化,Wi-Fi 8 為 AI 裝置、智慧家庭、工業自動化與公共基礎設施開啟了全新的可能。在這場無線革新中,羅夫認為高通將扮演著關鍵推手,推動 Wi-Fi 8 技術的標準化與實際落地。隨著邊緣運算與智慧應用日益普及,將迎來一個「無所不連」的時代,而 Wi-Fi 8,正是那個讓連線變得更可靠、更即時的核心力量。

資料來源:https://www.qualcomm.com/news/onq/2025/11/wi-fi-8-technologies-powering-ultra-high-reliability

小治
作者

《PC Home 電腦家庭》雜誌及 T 客邦網站編輯。負責遊戲類型新聞及評析、軟體應用教學及企劃撰寫、電腦相關周邊硬體測試,以及打雜…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