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度科技人物:Elon Musk

2013 年度科技人物:Elon Musk

而能夠成為 2013 年的標籤式人物,不僅需要牽動業界的影響力,更需要洞察未來的勇氣和決心。 

我們在評選年度科技人物時,秉承這樣的原則:

  • 成就/影響
  • 抱負/遠見
  • 理念/思考

最終,ifanr 選擇了特斯拉和 SpaceX 的現任 CEO——Elon Musk 為 2013 ifanRank 年度科技人物。

超現實的酷

悠閒地走向轎車,車門把手自動彈出。坐進駕駛室,在 17 英吋大螢幕上輕劃了幾下,溫暖的陽光透過全景車頂撒在座位上。

踏下電門,車輛迅疾狂奔。600 N·m 的強悍扭矩幾乎瞬間爆發,足以讓 BMW M5 望其尾燈。發動機的狂躁轟鳴消失不見,強大的貼背感宣示其優雅的粗暴。1 秒、2 秒、3 秒、4 秒,時速已接近百公里。

這就是 Tesla Model S —— 2013 年電動車領域的一枚鮮明標籤。許多人體驗之後紛紛感嘆:

「超現實的酷,讓我想起第一次接觸 iPhone 時的震撼。」

2013 年度科技人物:Elon Musk

2012 年 Musk 駕駛著 Model S 出現在日內瓦車展上,瞬間成為全場焦點,「駕駛汽油車將會像是在舊時代穿行,而駕駛電動車才是面向未來的選擇。」Musk 認為未來是電動車的天下,沒有廢氣、沒有噪音,人們駕駛汽車安靜地穿梭於城市之間,呼吸著清潔的空氣。

Model S 的橫空出世給沉悶的電動車市場注入一劑強心劑,其銷量節節攀升,今年第一季度賣出 4,750 輛,第二季 5,150 輛,第三季更是創紀錄地交付了 5,500 輛。公司股價則從 2013 年初的 35 美元暴漲至當前的 150 多美元。

性能差、續航短、充電時間長?Musk 決定橫掃人們對電動車的舊有觀念,Model S P85 百公里加速僅 4.4 秒,極速 209 公里,續航長達 502 公里。利用超級充電站,Model S 充電速度最快可達 350 公里/時。

2013 年度科技人物:Elon Musk

Musk 極力讓性能與安全並行。Model S 在美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的各項測試中,都獲得了五星安全評級。雖然近期的 3 例起火事故給特斯拉帶來了質疑,但德國聯邦汽車運輸管理局調查後認為,該公司的產品不存在製造缺陷。

此外,美國權威媒體《消費者報告》(Consumer Reports)對 Model S 更是打出了 99 分的超高評價。

 

一款毫無技術能力的拼湊產品?

特斯拉自行研發了馬達和電池組,這些成為了 Model S 強悍表現的關鍵。

特斯拉公司的命名起源於 19 世紀科學家尼古拉·特斯拉,後者發明了交流電感應電動機,而 Model S 馬達組件的核心正是電動機。不同之處在於,尼古拉·特斯拉利用電磁場轉動基本的馬達,而特斯拉公司則是用高導電性銅轉子研發出了自己的馬達。當電磁外蓋通電,裡頭的銅轉子就開始旋轉。效率幾乎是內燃機的三倍,而電動機卻只有西瓜大小,並直接置於兩個後輪中間,省去了汽車傳動軸,也無需變速箱。

2013 年度科技人物:Elon Musk

獨特的電池組被視為特斯拉的最高機密。超過 7 千個小電池芯構成了 Model S 的電力系統,電池芯被放置為平整的一層,正負電極的安排有特定的方式。電池組的巧妙鋪陳保證了 Model S 的電力和續航能力。

Fast Company 曾指出特斯拉最大的優勢在於:

這家公司專長於自己設計的大電池板的電路技術、電池冷卻技術、先進的電池-電動機能量管理軟體。特別是高效的軟體,能使汽車獲得更多的能量。

Model S 是第一款真正由特斯拉設計製造的產品。該公司還專門為 Model S 設計了一種獨特的紅色,烤漆內嵌入了玻璃薄片,以便在陽光照射下反射出亮眼而迷人的光芒。而 17 英吋觸控中控台則是 Model S 的指揮中心,它將人們在手機、平板上的操作習慣順滑地延伸至汽車上。

2013 年度科技人物:Elon Musk

Model S 還具備一項殺手級設計——駕駛員靠近汽車時車門把手會自動彈出,駐車或開動時則會自動收縮。這一設計不僅增強了 Model S 的流暢線條,還大幅降低汽車高速行駛時的風阻。然而最初工程師們並不看好這一想法,甚至毫不留情地指出「這是有史以來最糟糕的設計」,需要考慮的因素太多,車門面板空間極其有限、結冰時能否彈出、如何避免誤夾小孩手指等。

Musk 並沒有妥協,他堅信這一設計能夠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並拉升汽車的整體檔次,最終在他的反覆溝通和堅持下,才使得門把手成為 Model S 廣受青睞的特質之一。

 2013 年度科技人物:Elon Musk

「我們的目標是創造全球最棒的電動車,展現出電動車的能耐。」Musk 毫不隱晦地展露自己的雄心。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特斯拉打造了自己的工廠——牆壁和地板都粉刷成了白色,而機器則是顯眼的紅色,廠區裡撒滿了陽光。「如果你把工廠收拾得清新而整潔,汽車的生產標準自然也會跟著提升。我們要讓生產出的車輛具有同樣的品質和精密度。」

特斯拉的工廠具備鮮明的戲谷風格,先進的科技元素遍佈各處:自動化生產線,機器人多任務作業,電腦化生產調用程序。工廠裡的機器需要經過反覆的人工調校。特斯拉用了超過 1 年半的時間精心訓練了 130 個精密機器人,確保操作的公差只有一毫米。

如果 Model S 是一款拼湊起來毫無技術能力的作品,那麼 iPhone 也是。

 

霸業與否,在此一戰

2013 年大放異彩的 Model S 實際上已經是特斯拉的第二款產品。2008 年該公司推出了全球首款量產電動跑車 Roadster(目前已停產)。Roadster 以蓮花旗下的 Elise 為基礎打造而成,並由蓮花負責生產。該車型擁有 3.9 秒超跑級別的百公里加速表現 ,極速 200 公里/小時,續航也達到了 350 公里。Roadster 正好迎合了希望表明環保態度而又不願意將就汽車性能的高端用戶群,並幫助特斯拉成功打響在業內的名聲。

2013 年度科技人物:Elon Musk

作為特斯拉的首款產品,Roadster 的誕生過程並不順利。

2003 年 7 月,矽谷的工程師 Martin Eberhard 與合作夥伴 Marc Tarpenning 一同創辦了特斯拉。2004 年,Musk 向特斯拉投資了 630 萬美元,並出任後者董事長,而作為創始人的 Eberhard 則擔任 CEO。

Musk 追求完美的想法導致 Roadster 的研發成本不斷拉升,而 Eberhard 則希望壓縮成本,以保證一個合理的市場定價。Musk 和 Eberhard 的分歧逐漸擴大,後者最終離開特斯拉,Musk 開始全面接管公司。

不過好在售價高達 10 萬美金的 Roadster 完成了歷史使命。至 2012 年 9 月,四年時間 Roadster 在全球共銷售了 2,418 輛。

2013 年度科技人物:Elon Musk

早在 2006 年,Musk 便制定了特斯拉的發展計劃,第一階段生產少量的高價車,也就是 Roadster,顛覆世人對電動車的傳統認識。第二階段是生產價格減半、產量增加的車型,進入主流消費市場。承擔這一階段歷史重任的便是 Model S,該車型至今銷量已達 1.9 萬輛。

而第三階段,則是製造產量大並且物美價廉的車型,進軍大眾市場。Musk 表示「要盡快達到年產 50 萬輛車。」

「汽車業已經許久沒有這種大變革,但時機已至。」Musk 正推動著特斯拉向第三階段邁進,霸業與否,在此一戰。

 

希望在火星上老去

2013 年 8 月,SpaceX 旗下的「蚱蜢」火箭第七次發射,完成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側向轉移測試」——在 250 米的高度橫向移動了 100 米。

10 月,「蚱蜢」火箭第八次發射,飛行高度達到創紀錄的 744 米,並成功著陸。

「蚱蜢」火箭承載著 Musk 幫助人類移民火星的夢想。該火箭的特別之處在於採用了 全新的垂直起飛垂直降落(VTVL)概念。SpaceX 希望憑藉該技術打造出可重複使用的火箭系統,這樣運載火箭發射後便可以自動降落在預定場地上,不需要從海洋中人工打撈火箭助推器或者其他部件。這項技術將 從根本上降低運載火箭的發射成本,使得頻繁的太空旅行成為可能。

Musk 認為,人類能夠在幾十年之內移民火星。他的餘生可能在那裡度過,「在火星上死去聽上去非常酷。」

 

私人太空奇蹟:SpaceX

2002 年 6 月,Musk 拿出個人財產的大半( 1 億美元)創建了私人太空公司 SpaceX。雖然挖來了諸多頂尖技術人員,但 Musk 的夢想之路依然困難重重。2006 年,公司開發的獵鷹 1 號火箭首次發射僅僅一秒之後,就因為燃料管破裂而失敗;隨後的兩次發射均以失敗告終,而此時 Musk 多年積累的資金已經消耗殆盡。

接連的失敗讓員工們心灰意冷,但 Musk 憑藉強大的信念和說服力激勵著自己的夥伴,「就我自己來看,我從不放棄,從不!」SpaceX 的員工 Dolly Singh 曾對此談到,「我想大部分員工都有這樣的想法,即便是跟著 Musk 跨過地獄之門,也無怨無悔。」

2013 年度科技人物:Elon Musk

然而糟糕的是,SpaceX 的困境波及到特斯拉,後者一度因現金流緊張瀕臨倒閉,Musk 還曾為此賣掉自己的邁凱輪跑車。好在戴姆勒公司正在尋找電動車領域的市場機會,並將橄欖枝拋給了特斯拉。後者出讓了近 10% 的股份以獲重生。所以我們會看到,Model S 的排檔桿正是來自戴姆勒旗下的奔馳。

另一方面,SpaceX 也終於熬出了頭。2008 年 9 月,獵鷹 1 號終於成功發射。隨後,NASA 與 Space X 簽訂了一筆總價 16 億美元的合約。

Musk 曾表示 2007 年到 2009 年,是「一生中最糟糕的兩年」——獵鷹 1 號多次發射失敗,特斯拉舉步維艱,妻子還在鬧離婚。

2012 年 5 月,獵鷹 9 號將 Dragon 太空倉送上太空,後者將 500 公斤的物資交給國際空間站,並且成功返回地球。Dragon 成為歷史上首個私人公司開發並且完成與國際空間站對接任務的空間運載設備。

2013 年度科技人物:Elon Musk

2013 年 12 月 3 日,SpaceX 再度迎來里程碑——獵鷹 9 號成功將 SES-8 送入預定軌道。這是 SpaceX 首次成功發射商用通訊衛星,也表示著 Musk 火星移民的夢想又近了一步。

 

在此之前

1971 年 6 月,Musk 出生在南非,他從小就開始自學程式撰寫, 12 歲時以 500 美元賣掉了自己寫的第一款遊戲。

17 歲那年,Musk 移居加拿大,隨後前往美國唸書。在拿到賓州大學的經濟和物理雙學位後,Musk 打算去史丹佛大學攻讀應用物理博士學位。然而在入學兩天後他便決定棄筆從「戎」,去追逐自己的夢想。

退學之後,Musk 和哥哥一同創立了 Zip2,後者主要研發線上內容推薦軟體。1999 年 compaq 公司以 3.07 億美元現金加 3,400 萬美元股票期權收購了 Zip2。Musk 此役收穫了 2,200 萬美元,並於同年參與創辦了線上支付公司 X.com。

2000 年,X.com 與另一家線上支付公司 Confinity 合併,新公司便是當前頗具影響力的 PayPal。Musk 曾短暫擔任過 Paypal 的 CEO,但因為與董事會意見不合而被迫離開 Paypal。2002 年 eBay 以 15 億美元收購了 PayPal。持有 Paypal 11.7% 股份的 Musk 收穫頗豐,並於同年創辦了 SpaceX。

2013 年度科技人物:Elon Musk

當下 Musk 領導著三家公司,除了 SpaceX 和特斯拉之外,還包括 2006 年 Musk 表親  Lyndon Rive 創立的 SolarCity。Musk 是 SolarCity 的主席和最大股東,如今該公司已是美國最大的太陽能服務供應商。

2012 年開始,SolarCity 與特斯拉進行了部分電池業務合作,現在 SolarCity 是特斯拉家庭充電設備的官方推薦安裝方案。Musk 看似漫不經心的佈局實際上充滿著內在的聯繫。

 

從來都是,「異想天開」

2013 年 7 月,Musk 提出了「子彈快軌」 Hyperloop,「這個系統不會崩潰也很安全,對各種複雜天氣免疫。它的速度會比現在的子彈頭列車快三四倍,也可以達到目前飛機 速度的兩倍。屆時,從洛杉磯到舊金山市區(960 公里)只用半個小時不到就可以了。」

2013 年度科技人物:Elon Musk

雖然 Musk 已經表示目前沒有時間進行 Hyperloop 計劃,但他公佈了該項目的 57 頁設想方案。Musk 將 Hyperloop 定義為「開源的交通運輸項目」,「這個系統的設計就像開槍,讓子彈穿過管道的效果。」

8 月,Musk 稱已經知道如何通過手勢控制設計火箭部件,沒錯,就像 Iron Man 鐵鐵人那樣。隨後 Musk 還公佈了展示影片——直接用手指凌空縮放 Space X 的 3D 模型,隨意搬動、旋轉,沒有觸碰滑鼠和其它設備。

當年夢想

SpaceX、特斯拉和 SolarCity 為 Musk 彙集了無數聚光燈的同時,也讓其成為了不折不扣的工作狂人。他曾略顯無奈地透露,自己每週工作一百個小時,「如果你每週花一百個小時在某件事情上,它就很難成為樂趣。每週八十個小時,我可以管理一個不斷發展的事業,但一百個小時,它開始侵蝕你的睡眠時間和家庭時間,讓日子變得艱難。」

他總是站在時代的前沿,伸手觸摸那些若影若現的光亮。

他一次次粉碎世人的傳統認識,去證明未來的一點可能。

他跨過權威、披荊斬棘,去探索改變世界的捷徑。

你會被他擁有的技術才能、遠見卓識以及堅定的行動所折服。創辦僅 10 年的特斯拉從大廠林立的汽車行業脫穎而出,年輕的 SpaceX 已經將無數的國家拋至身後。

時光倒回 20 年前,正享受大學時光的 Musk 在腦海裡勾勒出對人類未來影響最大的三個領域:網際網路、太空技術和可持續能源。

而現在,年過 40 的 Musk 依然在拚命詮釋著,那個被無數人掛在嘴邊的詞:

不忘初衷。

 

2013 年度科技人物提名:蘋果蒂姆·庫克、微軟史蒂夫·鮑爾默、亞馬遜傑夫·貝索斯、阿里巴巴馬云、騰訊張小龍。

文中部分素材引自國家地理雜誌「超級工廠」

 2013 年度科技人物:Elon Musk

ifanr
作者

ifanr依托於中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大潮,用敏銳的觸覺、出色的內容,聚焦 TMT 領域資訊,迅速成為中國最為出色的新銳科技Blog 媒體。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