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E-Ink螢幕的的智慧手環 Sony Smartband Talk 一手實測

接近智慧手錶的功能

功能不僅是一般手環的運動記錄功能,比較類似智慧手錶,本身內建麥克風以及喇叭,可以接聽、撥打電話,還能透過語音指令操作或是語音記事等,還能搭配 Sony 的 Lifelog 使用,透過專用的管理軟體 SmartBand Talk,還能安裝更多軟體,原廠表示內建記憶體非常少,軟體都是裝載手機端,SmartBand Talk只是抓取手機端傳送的資訊,因此不需要太多記憶體,不過有最多安裝10個Apps的限制,這點稍微有些可惜。

它的操作方式,除了用電源鍵切換功能,剩下都試靠按壓螢幕,需要比較大的力道,有點類似靠震動的方式感應按壓螢幕,不一定要對準螢幕按下去,有時候靠敲擊手環的側邊也有效果,小編用它播放手機音樂時,有時候不小心敲到桌子也會變成暫停,這點倒是有點困擾;它還有更多「隱藏」功能,是透過語音命令呼叫才會出現,平常按電源是看不到的,這些語音命令要另外查詢語音命令表,且全部都是英文指令,你可以熟記常用的幾個,並一定每個都用得上。

這樣的有螢幕的組合算是智慧手環算是比較新鮮的模式,雖然E-Ink有省電以及較適合閱讀的特性,不過沒有很多訊息需要在上面閱讀以及沒有背光,都讓這個立意頗好的設計稍打折扣。

有E-Ink螢幕的的智慧手環 Sony Smartband Talk 一手實測有E-Ink螢幕的的智慧手環 Sony Smartband Talk 一手實測

▲主畫面顯示時間,按一下電源切換功能,第二個是運動記錄,手機上可以調整顯示顏色,右圖是顯示黑色。

有E-Ink螢幕的的智慧手環 Sony Smartband Talk 一手實測有E-Ink螢幕的的智慧手環 Sony Smartband Talk 一手實測

▲幾個內建的功能:音樂播放、錄音記事等。

有E-Ink螢幕的的智慧手環 Sony Smartband Talk 一手實測有E-Ink螢幕的的智慧手環 Sony Smartband Talk 一手實測

▲也可以從手機端安裝軟體到SmartBand Talk裡,記憶體空間能安裝的軟體並不多。

有E-Ink螢幕的的智慧手環 Sony Smartband Talk 一手實測

▲顯示的訊息包括 FB、簡訊、行事曆、Hangouts 以及 Messenger 等,可以根據你慣戴左右手調整顯示方向。

有E-Ink螢幕的的智慧手環 Sony Smartband Talk 一手實測有E-Ink螢幕的的智慧手環 Sony Smartband Talk 一手實測

▲內建 NFC,只要正面跟手機背面的 NFC 位置碰一下,就能配對並自行下載 SmartBand Talk,要配對下一支手機,必須先在手機上安裝軟體後再進行配對才會成功,這點有些奇怪。

有E-Ink螢幕的的智慧手環 Sony Smartband Talk 一手實測有E-Ink螢幕的的智慧手環 Sony Smartband Talk 一手實測

▲可搭配 Lifelog 使用,設定完成後,主頁會顯示 SmartBand Talk 的剩餘電量。

有E-Ink螢幕的的智慧手環 Sony Smartband Talk 一手實測有E-Ink螢幕的的智慧手環 Sony Smartband Talk 一手實測

▲預設內建的功能,下方可新增更多功能,往上拖就新增到手環上,下面還能下載更多 Apps。

有E-Ink螢幕的的智慧手環 Sony Smartband Talk 一手實測有E-Ink螢幕的的智慧手環 Sony Smartband Talk 一手實測

▲由於是 Sony 自己的系統,目前軟體還不多,連上去也是透過Google Play下載,但是下載、安裝到手機。

有E-Ink螢幕的的智慧手環 Sony Smartband Talk 一手實測有E-Ink螢幕的的智慧手環 Sony Smartband Talk 一手實測

▲下載好的軟體會出現在下方,要移除只要長按上方軟體,出現右邊畫面後選擇刪除。

有E-Ink螢幕的的智慧手環 Sony Smartband Talk 一手實測有E-Ink螢幕的的智慧手環 Sony Smartband Talk 一手實測

▲安裝好後別急著查看 SmartBand Talk 有沒有出現新功能,要先點進去設定或啟用,才會在手環上出現新功能。

延伸閱讀:

智慧手錶的意義開始改變,記錄分析重於操控與閱讀

CES 2014:LG 發表 Lifeband Touch 智慧手環與心率測量耳機、WebOS 智慧電視

Sony 網球拍智慧感應器,追蹤你的擊球動作

Samsung Gear Fit、Garmin Vivofit 讓健身變簡單,新一代智慧手環強勢登場

TMTJ
作者

一個辛苦的PChome編輯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