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則西事件以來,百度CEO李彥宏首度發文反省:追求KPI是錯的

魏則西事件以來,百度CEO李彥宏首度發文反省:追求KPI是錯的

中國最大的搜尋引擎百度,可以說度過了驚濤駭浪的十多天。從五月一號的魏則西事件爆發以來,全中國開始對百度的醫療排名廣告進行大幅度的批判,後來來中國的官方單位也進駐百度,進行百度公司內部的調查。而在這段期間,百度的CEO李彥宏一直沒有發表任何言論。

(相關報導:百度害死了一個年輕人,魏則西事件始末

經過了這些日子以來的風波,昨天李彥宏終於像百度公司內部發表了一封內部公開信,信件的標題就叫《勿忘初心 不負夢想》,從信件的內容來看,李彥宏將問題歸納在萬惡的KPI上,認為整個百度從管理階層到員工,都在追求短期的KPI,而忽略了使用者也忘記了自己的價值觀。李彥宏表示,如果百度不找回初心的話,百度離破產就真的只剩下三十天。

以下是他的內部信全文。

=====================================

各位百度同學:

一月份的貼吧事件、四月份的魏則西事件引起了網民對百度的廣泛批評和質疑。其憤怒之情,超過了以往百度經歷的任何危機。

這些天,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就會想:為什麼很多每天都在使用百度的用戶不再熱愛我們?為什麼我們不再為自己的產品感到驕傲了?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還記得創業初期的百度,那時我們主要在跟Google等競爭對手搶用戶,但我更怕的是它去高價挖我們的人才,Google完全有實力給百度的工程師們開出三倍以上的工資待遇來。後來他們進來了,卻幾乎沒有挖動我們什麼人。

細想起來,那個時候大家都憋著一股氣,要做最好的中文搜索引擎。我們每個人每天都為自己 做的事情感到特別自豪。那時候我們的招聘海報經常用一個名人的頭像,在下面配一句簡練的文字。比如用魯迅的頭像,下面配的文字就是:「是翻譯,還是用創作尋找中國意義?」用錢學森,文字就是:「是在海外住別墅還是回中國做導彈之父?」用毛澤東,文字就是「是投降,還是比敵人更強」……一直到今天,每當我把這些詞句說給後來人聽時,都會幾近哽咽。

在這些夢想的感召下,我們去傾聽用戶的聲音,去瞭解用戶的需求,在實力相差極為懸殊的情況下,一點點地贏得了中國 市場。是我們堅守用戶至上的價值觀為我們贏得了用戶,也正是這些用戶在貼吧裡蓋樓、在知道里回答問題、在百科裡編寫詞條,他們創造的內容、貢獻的訊息,讓 我們區別於競爭對手,成就了百度的輝煌。

然而今天呢?我更多地會聽到不同部門為了 KPI 分配而爭吵不休,會看到一些高級工程師在平衡商業利益和用戶體驗之間糾結甚至妥協。用戶也因此開始質疑我們商業推廣的公平性和客觀性,吐槽我們產品的安裝策略,反對我們貼吧、百科等產品的過度商業化……

因為從管理層到員工對短期 KPI 的追逐,我們的價值觀被擠壓變形了,業績增長凌駕於用戶體驗,簡單經營更換了簡單可依賴,我們與用戶漸行漸遠,我們與創業初期堅守的使命和價值觀漸行漸 遠。如果失去了用戶的支持,失去了對價值觀的堅守,百度離破產就真的只有 30 天!

今天,百度能影響的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多,訊息的流 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快,市場的環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複雜,好的,壞的,美的,醜的,真的,假的,在網上都有。每天有無數的人會根據在百度搜到的結果去 做決策,這也對我們的產品理念,行為準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與時俱進,為用戶負責!

網民希望我們做的事兒,我們要順應民心和民意,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哪些錢可以賺,怎麼賺,關鍵時刻高層和員工如何選擇,這些問題時刻考驗著我們的商業道德和行為規範。我們在接下來的時間必須集中力量做好幾件事:

 

  • 首先,是重新審視公司所有產品的商業模式,是否因變現而影響用戶體驗,對於不尊重用戶體驗的行為要徹底整改。我們要建立起用戶體驗審核的一票否決制度,由專門的部門負責監督,違背用戶體驗原則的做法,一票否決,任何人都不許干涉。
  • 其次,要完善我們的用戶反饋機制,傾聽用戶的聲音,讓用戶的意見能快速反映到產品的設計和更新中,讓用戶對產品和服務的評價成為搜索排名的關鍵因素。
  • 最後,要繼續完善現有的先行賠付等網民權益保障機制,增設 10 億元保障基金,充分保障網民權益。

 

這些個措施,也許對公司的收入有負面影響,但我們有壯士斷腕的決心,因為我相信,這是正確的做法!是長遠的做法!是順天應時的做法!

十年前,我們以搜索為基礎,創立了貼吧、知道、百科等新產品;今天,我希望我們以人工智慧為基礎,把語音搜索、自動翻譯、無人車做成影響人們日常生活的新產 品。百度要跑完從大企業到偉大企業的長距離,要有拓展業務的「體力」,更要有堅守簡單可依賴文化的「意志」。讓我們堅守用戶至上的價值觀,為實現讓人們平 等便捷獲取訊息找到所求的使命努力拚搏,讓我們的後人為我們所做的事情感到驕傲和自豪!

Robin

2016-5-10

janus
作者

PC home雜誌、T客邦產業編輯,曾為多家科技雜誌撰寫專題文章,主要負責作業系統、軟體、電商、資安、A以及大數據、IT領域的取材以及報導,以及軟體相關教學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