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計畫讓用戶探索「應該」認識的人,而不是「舊識」

臉書計畫讓用戶探索「應該」認識的人,而不是「舊識」
Facebook CEO 馬克‧祖克柏 (Mark Zuckerberg) 日前在自己的臉書上刊出一篇文章,談到了未來 Facebook 的社群經營方向。

探索「應該」認識的人,而不是「舊識」

簡單來說,祖克柏認為 Facebook 的 AI 系統到目前為止,都專注在讓用戶連結到他們已經認識的人,或是可能認識的人,不過目前一項仍非常初步的新計劃,則是嘗試讓用戶接觸「他們『應該』認識的人」,比如某些項目的導師,或是在用戶的交友圈外、但可能可以帶來幫助或啟發的人。

雖然沒有正面批評他一手主導的社群環境,但祖克柏繞著彎簡提一下,認為經過修飾 (make-up) 的社群資訊,可能是一種潛在的不平等,容易影響我們思考自己處境、或是處理資訊的方式,甚至是我們的習慣。而實際上,許多心理學都有類似的研究,並談到社群媒體對於用戶心理的負面影響,比如降低歸屬感或自我價值。

臉書計畫讓用戶探索「應該」認識的人,而不是「舊識」

因此,祖克柏提到幾個可能,比如建立網路版的「The Peace Corps 」(和平工作團),讓不同文化的用戶可以建立關係,或是參考「Alcoholics Anonymous」(匿名戒酒會),讓曾經克服過某些問題的人,回過頭來擔任導師,幫助仍在掙扎的其他人。看起來,祖克柏思考的方向並不是現在常見的交友軟體。

臉書計畫讓用戶探索「應該」認識的人,而不是「舊識」

朋友與社群的影響力

祖克柏也提到,據他的觀察,過往人們多數相信如果能獲得更好的資訊,就可以幫助自己做出更好的決策。雖然這不算有錯,但其實當事人過去的經歷,以及他們的朋友與家庭,對於決策的影響力也是一組關鍵變項,卻不見得被知悉。換言之,即使當事人很理性,也確實拿到更好的資訊,還是可能做出比較差的決定。

祖克柏隨後提了他在各處聽來的幾個經典例子,像是戒毒的重點步驟除了勒戒,成癮者也最好遠離仍在吸毒的朋友;原本因為一些小罪進了看守所的少年犯,卻可能在離開後犯下更大的案子。儘管祖克柏強調這些都只是他的觀察,不是嚴謹的社會科學研究,但他暗示了社群與朋友圈對生活的影響力。然而在美國,平均每人實際生活只有不到三位親密朋友,無形讓社群網站擔負更大的人際責任

總而言之,祖克柏希望在 Facebook 建立的新社群風格,是先讓一小群人有正向力量,然後再擴散出去。根據他的觀察,這些力量的擴散力十分驚人。每年都會設立一些私人挑戰的他,今年則是想到沒有去過的國家了解人們的挑戰與希望,以及他們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與社群。

他也強調這不是在做公關,而是想獲取更廣泛的資訊。

 

臉書計畫讓用戶探索「應該」認識的人,而不是「舊識」

TechNews科技新報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