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品牌進攻 DIY 與電競市場,WD Blue 3D NAND SATA SSD 與 SanDisk Ultra 3D SSD 容量倍增

雙品牌進攻 DIY 與電競市場,WD Blue 3D NAND SATA SSD 與 SanDisk Ultra 3D SSD 容量倍增

SSD 固態硬碟雖然有著傳統硬碟無法類比的存取速度和隨機讀寫延遲,2.5 吋產品儲存容量卻一直受限於快閃記憶體容量無法媲美機械式硬碟。這個問題終於在今年獲得解答,Western Digital 近期推出首創採用 64 層 3D NAND 的消費性 SSD 固態硬碟,最大容量達 2TB。

隨著快閃記憶體製造商調整產能,TLC 快閃記憶體架構的 SSD 已成為消費市場中階產品大宗,接下來若要持續提升單位面積下的儲存容量,勢必往立體方式堆疊儲存單元,避免微縮製程導致各儲存單元之間因鄰近效應相互影響,或是在儲存單元中塞入更多位元降低寫入壽命。

Western Digital 利用今年成功量產化的 64 層 TLC 結構 3D NAND,利用旗下 WD 與 SanDisk 雙品牌分別率先推出消費性 SSD,最高規格容量均來到 2TB 之譜,使得消費者不必在速度與容量之間二選一,同時也降低運作時的耗電量,讓行動產品運作時間更為持久。

雙品牌進攻 DIY 與電競市場,WD Blue 3D NAND SATA SSD 與 SanDisk Ultra 3D SSD 容量倍增
▲WD Blue 3D NAND SATA SSD 與 SanDisk Ultra 3D SSD 採用不同的包裝,均為該品牌頗具識別性的視覺設計。

 WD Blue 3D NAND SATA SSD 規格

  • 外型尺寸:2.5”/7mm、M.2 2280
  • 介面速度:SATA 6Gb/s(相容 3Gb/s、1.5Gb/s)
  • 規格容量:250GB、500GB、1TB、2TB
  • 有限保固:3 年

SanDisk Ultra 3D SSD 規格

  • 外型尺寸:2.5”/7mm
  • 介面速度:SATA 6Gb/s(相容 3Gb/s、1.5Gb/s)
  • 規格容量:250GB、500GB、1TB、2TB
  • 有限保固:3 年

利用不同品牌銷售

看完規格表,都會覺得這是款姊姊型產品,差異僅在於 SanDisk Ultra 3D SSD 並不會推出 M.2 尺寸規格,目標市場為電競玩家、內容創造者以及喜好該品牌等升級使用者。WD Blue 3D NAND SATA SSD 則是目標 DIY 組裝玩家、經銷商、系統組裝商等新建系統,以雙品牌的策略進攻中階 SSD 市場這塊大餅。

雙品牌進攻 DIY 與電競市場,WD Blue 3D NAND SATA SSD 與 SanDisk Ultra 3D SSD 容量倍增
▲SSD 外殼上下半部分別使用塑膠與金屬材質,內部主要控制器再以導熱墊接觸金屬外殼。

雙品牌進攻 DIY 與電競市場,WD Blue 3D NAND SATA SSD 與 SanDisk Ultra 3D SSD 容量倍增
▲不僅主體 SSD 外觀相近,包裝內容也沒有太大差異。

雙品牌進攻 DIY 與電競市場,WD Blue 3D NAND SATA SSD 與 SanDisk Ultra 3D SSD 容量倍增
▲兩者厚度均為 7mm,能夠安裝在超薄型筆電。

雙品牌進攻 DIY 與電競市場,WD Blue 3D NAND SATA SSD 與 SanDisk Ultra 3D SSD 容量倍增
▲背部標籤貼紙排版和型號不同,仔細觀察序號編碼規則卻十分相似。

此次的產品特色除了以 3D NAND 在 2.5吋/7mm 以及 M.2 2280 外型尺寸當中提供最大 2TB 的規格容量,平時運作的耗電量相較先前產品也有所下降,以 500GB 為例下降 25%,使得筆電等行動產品擁有更長的續航時間。各容量由高到低,其 TBW(Total Bytes Written,總寫入量)為 100TBW、200TBW、400TBW、500TBW,以極限負載量每日寫入 80GB 推估,可以使用 3.5 年、7 年、14 年、17 年。

雙品牌進攻 DIY 與電競市場,WD Blue 3D NAND SATA SSD 與 SanDisk Ultra 3D SSD 容量倍增
▲連結介面為 SATA 6Gb/s 並向下相容 3Gb/s 和 1.5Gb/s,電源第 11 腳選用讀寫狀態指示。

WD Blue 3D NAND SATA SSD 與 SanDisk Ultra 3D SSD 的主要控制器均採用 Marvell 88SS1074,支援該公司第三代 LDPC 糾錯技術延長快閃記憶體使用壽命以及 DEVSLP 降低睡眠耗電量。500GB 以上的循序讀寫速度為 560MB/s 和 530MB/s,250GB 也僅些微降低至 550MB/s 和 525MB/s。各款均透過 WD Functional Integrity Testing Lab 測試驗證,確保與各大電腦平台相容,平均故障前時間也來到 175 萬小時。

雙品牌進攻 DIY 與電競市場,WD Blue 3D NAND SATA SSD 與 SanDisk Ultra 3D SSD 容量倍增
▲1TB 容量版本使用 8 顆 128GB 快閃記憶體顆粒、1 顆 1GB DDR3L 記憶體。

依據原廠資料,這兩款 SSD 也使用相同的快閃記憶體管理功能,包含 SLC 快取、動態與靜態式損耗平均技術、壞塊管理與背景垃圾收集,進階強化部分則包含多階快取、多串流、寫入放大最小化等。雖然產品並非容易過熱的NVMe介面SSD,依然具備溫度管理功能,過熱時會限制效能,不過在筆者的劇烈操駕測試中,最高溫度僅有 35℃~38℃ 左右(環境溫度 26℃)。

多功能儀表版軟體

替 SSD 搭售 1 套系統轉移軟體,似乎已是各廠商的默契,各自品牌都有自家對應的監控制軟體搭配。日常使用搭配的工具部分, 各自品牌都有自家對應的監控控制軟體搭配,而兩者介面與功能完全相同。軟體基礎功能提供更新韌體、狀態顯示之外,還有 Trim 開關、Secure Erase、清除資料、產生報告供技術支援之用等,足夠讓使用者滿足實際所需。

雙品牌進攻 DIY 與電競市場,WD Blue 3D NAND SATA SSD 與 SanDisk Ultra 3D SSD 容量倍增
▲工具軟體支援 SSD 狀態顯示。

雙品牌進攻 DIY 與電競市場,WD Blue 3D NAND SATA SSD 與 SanDisk Ultra 3D SSD 容量倍增
▲監控 SSD 實際讀寫效能狀態。

雙品牌進攻 DIY 與電競市場,WD Blue 3D NAND SATA SSD 與 SanDisk Ultra 3D SSD 容量倍增
▲工具頁面包含 Secure Erase 和清除資料等實用功能。

雙品牌進攻 DIY 與電競市場,WD Blue 3D NAND SATA SSD 與 SanDisk Ultra 3D SSD 容量倍增
▲設定頁面具有工具軟體更新、隨 Windows 啟動等選項。

雙品牌進攻 DIY 與電競市場,WD Blue 3D NAND SATA SSD 與 SanDisk Ultra 3D SSD 容量倍增
▲SSD 相關說明資料和技術支援所需報表,位在說明頁面當中。

雙品牌進攻 DIY 與電競市場,WD Blue 3D NAND SATA SSD 與 SanDisk Ultra 3D SSD 容量倍增
▲WD 版和 SanDisk 版工具軟體功能一致,只是介面設計配色相異。

眼睛為之一亮的效能表現

產品零組件使用同樣的規格,韌體調校也可以說是沒有任何的差異,因此在以下的效能檢測表現也趨近一致。利用 CrystalDiskMark 驗證讀寫速度達到 563MB/s 和 533MB/s 左右,4K/QD32/T1 讀寫測試 IOPS 則是 95500 和 85400 左右。模擬實際應用的 PCMark8 Storage 2.0 子項目測試,獲得 4990 分和 290MB/s 的平均頻寬。此外筆者原先想要利用 HD Tune Pro 找出 SLC 快取容量資訊,結果卻呈現相當一致的寫入速度 355MB/s,換言之不會出現 SLC 快取用盡導致速度大幅降低的現象。

雙品牌進攻 DIY 與電競市場,WD Blue 3D NAND SATA SSD 與 SanDisk Ultra 3D SSD 容量倍增
▲CrystalDiskMark 測試速度微幅超越原廠宣稱值。(左:WD Blue 3D NAND SATA SSD,右:SanDisk Ultra 3D SSD)

雙品牌進攻 DIY 與電競市場,WD Blue 3D NAND SATA SSD 與 SanDisk Ultra 3D SSD 容量倍增
▲PCMark8 Storage 2.0 子項目獲得 4990 分,在 SATA SSD 當中算是前段班的評分。(上:WD Blue 3D NAND SATA SSD,下:SanDisk Ultra 3D SSD)

雙品牌進攻 DIY 與電競市場,WD Blue 3D NAND SATA SSD 與 SanDisk Ultra 3D SSD 容量倍增
▲HD Tune Pro 全部容量寫入速度相當一致。(上:WD Blue 3D NAND SATA SSD,下:SanDisk Ultra 3D SSD)

對於電競遊戲玩家來說,換裝 SSD 也有好處,特別是近來要求遊戲畫面品質,數十 GB 的遊戲檔案絕大部分均為高解析度的材質貼圖,使用 SSD 可以讓遊戲載入時間大幅縮短。以量子裂痕和古墓奇兵:崛起為例,兩者畫面品質均設定為超高,WD Blue 3D NAND SATA SSD 的載入時間約為 12 秒 42 和 9 秒 28,SanDisk Ultra 3D SSD 則為 12 秒 37 和 9 秒 31。

雙品牌進攻 DIY 與電競市場,WD Blue 3D NAND SATA SSD 與 SanDisk Ultra 3D SSD 容量倍增
▲量子裂痕使用第一章節時光機器場景進行測試,載入時間約為 12 秒 37 至 12 秒 42 之間。

雙品牌進攻 DIY 與電競市場,WD Blue 3D NAND SATA SSD 與 SanDisk Ultra 3D SSD 容量倍增
▲古墓奇兵:崛起使用第一章節攀岩橋段,載入時間在 10 秒以內。

由以上測試結果來看,這兩款 SSD 不僅於測試程式當中有良好的讀取速度成績表現,實際應用也有令人滿意的表現。快閃記憶體改用 3D 堆疊之後,即使是 TLC 結構類型也有不錯的寫入速度,並以 WD 和 SanDisk 雙品牌銷售進攻 DIY 組裝與電競、內容創造者市場,讓了解該品牌並認同該品牌形象的使用者依據喜好選擇,兩者均具備 3 年保固以及在八德光華商圈設立快換中心。目前 250GB 市價約新台幣 3,000 元,500GB、1TB、2TB 約為新台幣 5,200 元、 10,000 元、20,000 元,相較其它品牌價位並不會比較貴,卻可以獲得更高的寫入速度。

 

廠商資訊

威騰電子 https://www.wdc.com/zh-tw/

晟碟 https://www.sandisk.com.tw

測試平台

  • 處理器:Intel Xeon E3-1230 v3
  • 主機板:Asus Z87-Pro
  • 記憶體:Micron DDR3-1600 8GB x 4
  • 顯示卡:Galaxy GTX 770 GC 4GB
  • 系統碟:Plextor M6V 512GB
  • 作業系統:Microsoft Windows 7 Ultimate 64bit
Basih
作者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