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分析師 Benedict Evans:光達只是過渡時期的產品,自動駕駛的未來不能靠它

著名分析師 Benedict Evans:光達只是過渡時期的產品,自動駕駛的未來不能靠它

在很多人看來,光達(雷射雷達)與現在我們所提到的自動駕駛汽車可能說是同一件事,畢竟光達就等於是自動駕駛汽車的眼睛,對於自動駕駛汽車的未來當然有重要影響。不過,在分析師 Benedict Evans 看來,光達能否成為自動汽車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取決於電腦視覺技術的發展。畢竟,光達只是最終目的的一個替代方案而已。

 著名分析師 Benedict Evans:光達只是過渡時期的產品,自動駕駛的未來不能靠它

1999年,當 WAP 成為行動裝置的未來時,SIM 卡背後的組織研究出一種方法,用 SIM 上的可編程式空間來構建完整的 WAP 瀏覽器。這意味著電信商不必等待消費者購買內置 WAP 的新手機,就可以將 WAP 瀏覽器推送到已經在使用的所有的手機上,並讓用戶立即開始使用這些服務。 

聽起來,這是一個神來之筆。但問題在於,那些沒有內置 WAP 瀏覽器的手機,而且也沒有行動網路可以接入(當時是GPRS)。所以,將 WAP 瀏覽器推送到這樣的手機上,根本毫無意義。

這就是一個「過渡產品」的極端例子:很顯然X是做一件事的正確方法,但能夠實現X的技術或市場環境還沒有出現,或者是成本太高了。當下有一個方法Y,能夠起作用,但效果並沒有那麼好,就只能暫時拿出來湊合著用。這裡的Y,就是過渡產品。

為已經在使用的手機推送 WAP 瀏覽器服務,是一個過渡方案。事實上,WAP 本身就是一個過渡方案。即使在1999年,實現 WAP 瀏覽器的「正確」方法是以某種形式將網頁放到手機上,這是不言而喻的。在日本,電信公司 NTT DoCoMo 在1999年初用 i-mode 推出了這款產品,手機和網路不足以做到這一點,但 WAP 是可以實現的。  

著名分析師 Benedict Evans:光達只是過渡時期的產品,自動駕駛的未來不能靠它

事後看來,不僅僅是 WAP,還包括2007年以前的整個功能手機中的行動網路,包括 i-mode、帶有簡化的頁面和簡化的瀏覽器,都是過渡產品。「正確」打開行動網路的方式,是將手機打造為一台真正的電腦,具有真正的系統和真正的網路。但在1999年,當時還無法製造出能夠做到這一點的手機。 

從宏觀的角度說,所有的技術都是一個過渡產品——即使你知道將來可能會有更好的產品出現,但你總會需要一個現在「暫時」可以使用的東西。當你推出這種過渡產品時,需要考慮兩個問題:

  • 你有足夠長的時間讓人們在「正確」的方法變得可行(或下一個過渡產品出現)之前使用它嗎?

  • 當下這個過渡產品,做的事情夠有用嗎?

WAP 有5年左右的一個時間段,但它的體驗太糟糕了,即使它推送到了手機上,也沒有人使用它,這是一場慘敗。相反,i-mode 有一個十年的時間段,儘管不完全是「網路」的,但它卻是一個很棒的產品,在高峰期的時候,日本有一半以上的人都在使用它 。

還記得 Firefox 推出過手機版 OS 嗎?這個計畫的問題在於,即使你喜歡這種體驗——「幾乎與 Android 一樣好,但可以在非常便宜的手機手機上運行」——但是,真正 Android 低價手機的價格,與 Firefox 手機的價格之間,彼此的差距太小,不足以吸引使用者跳槽。 

然而,有時候,我們並不清楚哪種技術是過渡產品。有時候,「正確」的方法並不存在。

不過,通常情況下,它確實是存在的,但成本非常高。因此,問題在於「成本低,糟糕」的解決方案是否比「成本高,良好」的解決方案更方便實現。通常從業界的經驗來看,廉價產品通常會變得變得更好。

整個 PC 產業成長,並殺死先前 Sun 和 SGi 等專業硬體廠商的方式,就是一個成功案例。然而,在行動領域,這個事情卻變得像是相反了——昂貴的優質產品比便宜的劣質產品更容易成功。例如,執行 iOS、Android 系統的多點觸控智慧手機,擊敗了功能手機。 

現在,最為明顯的過渡技術是用於製造自動駕駛汽車的光達。從原則上來說,每個人都會同意這樣的觀點:在未來的某個時候,我們僅憑著視覺驅動就能製造出完全自動駕駛的汽車——畢竟現在人們在開車的時候並沒有使用光達。

現在的光達感測器非常昂貴(每輛車需要幾個,價格達數萬美元),而且體積龐大。但是該領域研究人員的共識是,電腦視覺科學還不夠進步,不能在沒有感測器輔助的情況下實現自主駕駛,並且大概5到10年都不會達到這種成就。所以我們才使用光達(有時是雷達)。

光達是一個過渡產品—它並不理想,技術上還有很多問題,但它是目前可用的感測器技術。等同於自動駕駛汽車界的 J2ME(是一種針對市面上大量消費類電子設備的高度優化的 Java 運行環境)。與此同時,哪怕是有了光達,全自動駕駛現在的技術也還無法實現。

光達的價格正在變低、實用性正在迅速提高。那麼,在光達變得小巧便宜之前,自動駕駛汽車是否會實現?電腦視覺技術會變得足夠好嗎?如果這些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話,光達可能就會被遺忘(這是埃隆‧馬斯克在特斯拉上下的賭注)。或者,在獨立的電腦視覺夠好之前,自動駕駛汽車是否會實現,光達會變得更便宜嗎?我們會一直使用許多不同的感測器類型嗎?時間會給我們答案的。 

原文鏈接:https://www.ben-evans.com/benedictevans/2018/3/12/bridges

36Kr
作者

36氪(36Kr.com)累計發表超過10.8萬條包含圖文、音訊、影片在內的優質內容。氪原創內容體系涵蓋新創公司、大公司、投資機構、地方產業與二級市場等內容模組,設置有快訊、深度商業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