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亮相阿里年度雲棲大會:寄望透過工廠創造工作機會是不對的,未來沒有純的製造業

馬雲亮相阿里年度雲棲大會:寄望透過工廠創造工作機會是不對的,未來沒有純的製造業

阿里巴巴的年度盛會「雲棲大會」在杭州盛大展開,根據現場統計,共有來自60多個國家的CEO、CTO參會,超過12萬人現場參會,為歷年來最大的年度盛事。尤其是上週阿里的董事會主席馬雲才宣布了明年的退休計畫,更是讓這次的大會格外引來關注。

不過,這次在雲棲大會首日主場論壇最後進行的演講中,馬雲並沒有提到退休的事情。反而是重新提起了「新製造」的議題。並且針對未來的工作型態,提出了一些他的看法。

這兩年,由於AI、機器人的議題盛行,就有很多人開始擔心如果工廠裡頭所有的工作都被機器人取代,那麼失業的問題怎麼辦?其實這可以說是老話題了,有些人可能會說這種事情不會這麼快發生。不過,如果你看過亞馬遜、阿里或是其它大型電商的無人倉管理系統,或許你會改變你的想法。

在這些電商的倉儲廠房裡,面積幾乎都有幾個籃球場大。裡頭幾乎都是機器人在進行倉儲管理,只有很少的人在其中負責必要的管理。如果在過去,這些工作可能要上百人才能處理,但是現在只要幾個人就搞定。

這種明顯的現實擺在眼前,那麼,你怎麼還能說當機器人以及AI進駐工廠之後,不會跟人類搶飯碗呢?

 馬雲亮相阿里年度雲棲大會:寄望透過工廠創造工作機會是不對的,未來沒有純的製造業

馬雲表示,過去兩年,中國積極在發展所謂的「新零售」,有許多無人商店以及透過大數據結合了AR、VR的技術,顛覆了許多傳統的實體店面購物模式,也改變了人們對於零售店的想法。因此,他覺得在現在這個時候,應該再重新回想兩年前他曾經提過「新製造」。

他表示,「新製造」將很快對全世界的製造業帶來席捲性的影響,他預估,在未來的10到15年,所有的製造業所面臨的痛苦將會遠遠超過今天大家的想像。

其實在幾年前,就有人說過實體製造業正在消失,工廠最終裡頭可能都沒有人類在裡面工作。馬雲表示,他認為製造業不會消失,只有落後的製造業一定會消失。

他估計,製造業的技術革命將會有50年的時間。而在接下來未來的30年,將是應用變革深入到各個領域。

但是他進一步說明,並不是說只要加上了網路,就是他說的「新製造」,也不是說一個傳統產品裡頭加上智慧晶片,就會變得與眾不同。他表示,所謂的「新製造」、下一代的製造業,指的是整個生產流程是不是「按需定製」,是不是能夠客製化生產、整個過程是不是智慧化?

他說,當年製造業引進了「IT」,目的是控制未來。而現在的製造業,要引進「DT」(Data  Technology)技術,目的是要創造未來。IT把人變成了機器,而DT要把機器變成人一樣。過去IT時代誕生的製造業,而DT時代要誕生創造,IT時代基本上依賴於知識,而DT時代要發揮人類的智慧。

而也因此,未來10到15年,傳統製造業企業將會非常的痛苦。不擁抱資料科技的企業就如同盲人開車,你都不知道誰是你的客戶,客戶到底需要什麼。因此,所有的製造業要保持高度清醒的認識,不能安於現狀。雖然現在有一些製造業的確也引進了Internet,拓展了自己的行銷,帶動了銷售額,但這並不表明這些製造業就具備了明天的能力。

有Internet、引進Iot技術、用了雲端運算、大數據,這些都只是未來製造業的基本條件。因為不用好這些新技術的企業,最終都會失敗。而所謂的「新製造」不只是製造業要改頭換面,還要重新定義客戶市場、重新定義供應鏈、重新定義所有的製造和商業的營運和服務,這是一場技術的革命。

過去工業時代,人類發明了大量生產、標準化生產。但是未來要考驗的是生產不一樣東西的能力。以前流水線五分鐘可能生產2000件同樣的衣服很厲害,但是今後的任務是,五分鐘要生產2000件不同的衣服!

這種按需製造的核心是資料。資料是未來製造業必不可少的生產要素。而晶片、人工智慧、雲端運算,所有這些都會像蒸汽機、石油改變手工業一樣,改變今天的生產空間。

沒有純製造業,也沒有純的服務業

 未來演算法的專家不是在網路企業內部工作,而是在工廠裡面寫程式。「新製造」也可以稱為「服務製造業」。

「我們要明白未來沒有純製造業,也沒有純的服務業,不能再寄希望於製造業創造就業。現在有人不斷在提,要透過製造業的回歸來創造就業、增加人口的就業比例。」馬雲表示:「我認為這是不對,未來的製造業並不是創造就業的來源,因為未來的製造業可能都是人工智慧,可能都是機器人。未來的真正創造就業的主要力量,是服務業。」

他同時也提到現在的中美貿易戰,他表示,貿易摩擦是技術革命帶來的必然,過去長達三、四十年的中美貿易發展到今天這樣的規模,產生這樣的問題也是非常正常。他表示,這次的貿易戰不大可能在短期內解決,甚至可能有要打個二十年的心理準備。而他也提醒,中美貿易戰不會是未來新製造最大的阻礙,「新製造」最大的阻礙是來自那些已經落後不肯創新的利益團體,他們會設下各種陷阱來阻礙創新,破壞新的生產力。

他表示,未來的創造就業的重點不是製造業,而是現代服務業成為就業的主要的來源,因為工廠中的所有大部分的工作都會是標準化,只要是標準化的機器都可以取代。以前製造是製造者主導,未來是消費者主導,製造者主導的時候是大企業得益,消費者主導的時候是有技術創新的中小企業受益。

新製造不是大企業的獨家專利,而會變成中小企業的自身法寶。目前許多地區的工廠,90%以上的機器設備都沒有互相連接,只是一個個獨立的載體。如果把製造業所有的機器設備,所有的生產線的數據全部打通智慧化將會徹底改變改革經濟發展的方式。

 

想看小編精選的3C科技情報&實用評測文,快來加入《T客邦》LINE@
janus
作者

PC home雜誌、T客邦產業編輯,曾為多家科技雜誌撰寫專題文章,主要負責作業系統、軟體、電商、資安、A以及大數據、IT領域的取材以及報導,以及軟體相關教學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