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發了一篇文章告訴你 iPad Pro 「變彎」是正常的,但是消費者能接受他們的說法嗎?

蘋果發了一篇文章告訴你 iPad Pro 「變彎」是正常的,但是消費者能接受他們的說法嗎?

過去幾個月裡,除了 iPhone 銷量未達預期,蘋果在產品品質上也遇到了一些不小的爭議,那就是 2018 款 iPad Pro 會「變彎」問題。

這起「變彎」風波,最初源自於 YouTube 上的一個測試影片。名為 JerryRigEverything 的YOUTUBER在去年 11 月,2018 款 iPad Pro 便被他徒手掰成了兩半

蘋果發了一篇文章告訴你 iPad Pro 「變彎」是正常的,但是消費者能接受他們的說法嗎?

按照 JerryRigEverything 的說法,他覺得新款 iPad Pro 的外殼並沒有我們所想的那麼堅固,一方面是在沒有保護套的情況下,它很容易留下劃痕,另一方面則是會受外力影響出現彎曲的情況。

當然也有用戶表示,這樣的測試對 iPad Pro 來說太過極端,它就和槓桿原理一樣,只要你力氣夠大,受力點必然會出問題,市面上大部分手機平板也都能被劈開兩半。

蘋果發了一篇文章告訴你 iPad Pro 「變彎」是正常的,但是消費者能接受他們的說法嗎?

但就算是是沒有外力影響,一些收到新 iPad Pro 的用戶也能看出「機身不太直」的情況,比如國外的 MacRumors 論壇中就有幾個例子。

之後,蘋果官方向 The Verge 表示,一部分 iPad Pro 的外殼確實會有輕微彎曲的情況,但蘋果補充稱這是因為在生產中,有一個流程需要將金屬和塑料部件進行冷卻,便會出現很微小的彎曲現象。但蘋果認為這並不會影響正常使用和性能,也不認為「這是一個缺陷」。

蘋果發了一篇文章告訴你 iPad Pro 「變彎」是正常的,但是消費者能接受他們的說法嗎?

這樣籠統的表述,顯然無法讓廣大用戶滿意,之後更是被不少人進一步誤解為「是不是說我花上萬元買回來的平板,就算變彎了也是正常的?」的意思。

隨著各種報導的增多,蘋果也正式對外界作出了回應。

iPad Pro 採用的直板設計,確實會比以前的曲面結構更容易彎

1 月 5 日晚,蘋果發佈了一篇名為《iPad Pro 一體成型外殼設計》文章,對新款 iPad Pro 的工藝技術進行了一些說明。文中介紹,iPad Pro 採用的依舊是我們常見的一體成型鋁合金工藝,但機身變得更為平整,也不再是以前偏圓潤的曲面。

之所以這麼設計,蘋果首席設計長喬納森‧艾維(Jony Ive)在去年接受採訪時曾提及過原因。他認為這一代 iPad 可以做得非常薄(新 iPad Pro 的厚度只有 5.9 毫米,舊款為 6.1 毫米),所以不需要再靠曲面來營造出輕薄感了,所以直接做成平面也沒問題。

蘋果發了一篇文章告訴你 iPad Pro 「變彎」是正常的,但是消費者能接受他們的說法嗎?

這種邊框過渡也對 iPad Pro 的配件設計帶來的影響,比如第二代 Apple Pencil 就不再是初代的全圓柱形,它的筆身有一側是扁平的,這讓它可以直接靠磁吸的方式吸附在邊框上。

蘋果發了一篇文章告訴你 iPad Pro 「變彎」是正常的,但是消費者能接受他們的說法嗎?

除了調整了邊緣過度的結構,蘋果還採用了新的注塑成型工藝。在 LTE 版 iPad Pro 中,蘋果需要將塑料天線注入到鋁合金外殼的凹槽中,讓兩者實現更為緊密的結合。

之後等塑料冷卻後,蘋果才會再對整個金屬殼體進行 CNC 加工。這樣既能確保信號強度,也能滿足蘋果的一體化風格。

但新的平面形態和注塑工藝也對工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處理得不好,就會像前文展示那樣,讓新款 iPad Pro 在某些視角下顯得比以前「更彎」,從側面觀察時還會更加明顯。

蘋果發了一篇文章告訴你 iPad Pro 「變彎」是正常的,但是消費者能接受他們的說法嗎?

不過,怎樣才算真的「彎」?蘋果也給出了一個量化指標,即新 iPad Pro 可以達到最高 400 微米的平整度,意味著即使存在彎曲,最高和最低處之間的相差也不會大於 0.4 mm,這大概是四張紙的厚度。

蘋果認為,這個指標是目前蘋果在高精度生產工藝上的新標準。當然,如果 iPad Pro 的彎曲幅度超過了 400 微米,那麼用戶就可以尋求官方進行更換,或是走保修流程。

問題在於,對於那些已經購買了新款 iPad Pro 的人來說,顯然不可能靠肉眼就看出設備是否超過了 400 微米的公差範圍,這最終還是得讓 Apple Store 門店的人員來確認。

而作為用戶,如果你不想讓自己的 iPad Pro 變彎了,還是建議不要模仿測試影片中的手法,強行硬掰自己的設備,亦或者在購買前就確認好機身的平整度。

 

能「被掰彎」的蘋果產品,曾經 iPhone 也算一個

說起來,這已經是蘋果第二次遭遇到「產品變彎」的輿論爭議中了。早在 2014 年,蘋果的 iPhone 6 和 iPhone 6 Plus 就傳出了機身容易變彎的消息,源頭仍然是一個「徒手掰彎 iPhone 6」的影片。

此外還有用戶抱怨,說自己屁股一坐,放在褲帶裡的 iPhone 6 就變成彎的了。由此引發的「彎曲門(Bendgate)」,也成了社交網路上的一個熱門話題。

之後,富比士的一篇文章稱,由於 iPhone 6 系列的音量鍵採用了新的鏤空設計,這使得鋁合金的堅固性遭到削弱,也成了機身最薄弱的部分。

蘋果發了一篇文章告訴你 iPad Pro 「變彎」是正常的,但是消費者能接受他們的說法嗎?

但時任蘋果的全球市場副總裁 Phil Schiller 則表示,這些掰彎的 iPhone 都是「很罕見」的情況。為此蘋果還專門開放了自己的產品質檢中心供媒體參觀,其中就專門演示了 iPhone 的抗壓測試。

蘋果發了一篇文章告訴你 iPad Pro 「變彎」是正常的,但是消費者能接受他們的說法嗎?

美國 《消費者報告》也曾對這個彎曲的問題做過一次實驗。他們發現,如果你想將 iPhone 6 掰彎,需要近 70 磅(31.8kg)的壓力,而將 iPhone 6 Plus 掰彎則需要 90 磅(40.8 kg),此時鋁合金機身會出現彎曲。

如果想讓它們徹底報廢,則需要 100 磅左右才能做到。

蘋果發了一篇文章告訴你 iPad Pro 「變彎」是正常的,但是消費者能接受他們的說法嗎?

就結果來看,這個資料並沒有比當時主流的 Android 手機差太多,但對比更早的 iPhone 5s(它可以承受 130 磅的壓力)來說,機身變薄的 iPhone 6 系列確實更容易「被掰彎」。

事實上蘋果很可能也是知道這一情況的。到了 2018 年,《Motherboard》從 Touch Disease 訴訟案中獲取的一份蘋果內部測試文件中發現,蘋果對當年 iPhone 6 的彎曲情況做了詳細的記錄。其中 iPhone 6 被掰彎的概率比 5s 高 3.2 倍,而 iPhone 6 Plus 更是高達 7.2 倍。

變得更薄的新款 iPad Pro 可能也是類似的情況,只能說蘋果選擇了新的工藝和結構,就必須要直面它所帶來的風險問題。

蘋果發了一篇文章告訴你 iPad Pro 「變彎」是正常的,但是消費者能接受他們的說法嗎?

另一方面,設備的輕薄和耐用度,本身也很難兼得。想要照顧電池續航和內部元件,一些智慧手機和平板設備不得不選擇更厚的機身,那必然要犧牲握持感,也會有人吐槽重量。

但如果追求做得太薄,則難免會出現類似 iPad Pro 這樣的容易「被掰彎」的情況,電池續航也無法讓人滿意。

所以,如何在厚度和重量上尋求一個恰到好處的平衡點,就是廠商們在設計產品時需要考慮的問題了。但等到摺疊手機興起後,平面電子設備都可以變成可彎折的形態,大概也就不會再有人會關心被掰彎的問題了,反正本來也是彎的。

 

  • 本文授權轉載自:ifanr

 

ifanr
作者

ifanr依托於中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大潮,用敏銳的觸覺、出色的內容,聚焦 TMT 領域資訊,迅速成為中國最為出色的新銳科技Blog 媒體。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