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 8 截圖搶先看:更強大的 Ribbon UI 檔案總管亮相

常用功能在工具列通通找的到

Steven Sinofsky在Building Windows 8官方部落格中,大方且詳細的展示Windows檔案總管新介面的各項功能,在「Library Tools」背景分頁中將常用的功能分為「Home」、「Share」、「View」和「Manage」等類別,每個類別底下都是使用者最常用的功能選項。

Windows 8 截圖搶先看:更強大的 Ribbon UI 檔案總管亮相

▲新的Windows檔案總管Ribbon UI介面。

Windows 8 截圖搶先看:更強大的 Ribbon UI 檔案總管亮相

▲微軟將調查中最常用的10大功能通通放進工具列的「Home」分頁中,利於使用者操作。

Windows 8 截圖搶先看:更強大的 Ribbon UI 檔案總管亮相

▲「Share」分頁中,使用者可直接選擇發送Email、包裝成Zip檔、列印、加密選項。

Windows 8 截圖搶先看:更強大的 Ribbon UI 檔案總管亮相

▲「View」分頁中可調整資料夾和檔案的預覽方式,調整功能比Windows 7更加豐富。

Windows 8 截圖搶先看:更強大的 Ribbon UI 檔案總管亮相

▲顯示預覽窗格(Navigation pane options) 除了可預覽檔案外,也可顯示或隱藏我的最愛。

Ribbon UI介面除了帶來上述的工具列之外,也加入檔案選單(File Menu)以及其它工具,檔案選單功能在Office 2007、2010以及Windows 7的小畫家都看的到類似的設計,主要功能是開新視窗、打開命令提示字元、瀏覽清除記錄、更改資料夾和搜尋等選項。

Windows 8 截圖搶先看:更強大的 Ribbon UI 檔案總管亮相

▲檔案選單(File menu),內有開新檔案總管視窗、打開命令提示字元、瀏覽清除記錄等選項。

新版Windows檔案總管也強化了搜尋功能,「Search Tools」背景分頁在「Search」分頁中,可針對特定資料夾和檔案進行搜尋,並且可過濾檔案種類、檔案大小等條件。

Windows 8 截圖搶先看:更強大的 Ribbon UI 檔案總管亮相

▲「Search」分頁提供更多的搜尋功能。

檔案總管甚至可直接對資料夾和檔案動手腳,例如「Library Tools」背景分頁中直接調整顯示預覽窗格,「Picture Tools」背景分頁直接旋轉圖片、播放幻燈片、設定為桌面背景圖片,「Disk tools」背景分頁管理BitLocker密碼工具、格式化等工具。看來微軟有意強化檔案總管,用來管理文件檔案、檢視圖片、播放音樂的功能。

Windows 8 截圖搶先看:更強大的 Ribbon UI 檔案總管亮相

▲「Library Tools」分頁。

Windows 8 截圖搶先看:更強大的 Ribbon UI 檔案總管亮相

▲「Picture Tools」分頁。

Windows 8 截圖搶先看:更強大的 Ribbon UI 檔案總管亮相

▲「Disk tools」分頁。

關於螢幕大小這檔事

加入Ribbon UI介面後,許多人可能都會有一個反應:我的筆電螢幕原本就不大了,用了Ribbon UI介面後不就更壅擠了?微軟也有事先想到這一點,首先調查了Windows 7使用者的螢幕解析度,前20大熱門解析度有17個為寬螢幕解析度,比例高達83%。微軟團隊在加入Ribbon UI介面的工具列之虞,也以寬螢幕為設計基礎,微調不少原本的設計,例如移除主畫面(Main View)最上方的區域、以及將下方的詳細內容窗格(Details pane)移到右側,讓Windows 8的檔案總管反而有更大的呈現空間。

Windows 8 截圖搶先看:更強大的 Ribbon UI 檔案總管亮相

使用Windows 7作業系統的電腦有83%為寬螢幕的解析度。

Windows 8 截圖搶先看:更強大的 Ribbon UI 檔案總管亮相

▲原先在檔案總管下方的詳細內容窗格移到右側,善用寬螢幕解析度的優勢。

Windows 8 截圖搶先看:更強大的 Ribbon UI 檔案總管亮相

▲即便加入Ribbon UI介面,Windows 8檔案總管卻能顯示更多的檔案數量。

如果你是高手,想做更多自訂功能的話

Ribbon UI介面也不忘針對重度玩家加入一些自訂玩法,例如工具列按鍵可透過鍵盤快速鍵呼叫,不過Windows團隊目前還尚未對鍵盤快速鍵定案。如果對原有的介面不滿意,也可透過QAT快速存取工具列(Customize Quick Access Toolbar)調整工具列的按鍵,隱藏/加入想要的按鍵功能,或者把Ribbon UI介面最小化。

Windows 8 截圖搶先看:更強大的 Ribbon UI 檔案總管亮相

▲喜愛用鍵盤快速鍵的高手,ribbon UI介面的功能未來也都可透過快速鍵開啟。

Windows 8 截圖搶先看:更強大的 Ribbon UI 檔案總管亮相

▲QAT快速存取工具列,可隱藏/加入特定按鍵,也可將Ribbon UI介面設定最小化。

Windows 8 截圖搶先看:更強大的 Ribbon UI 檔案總管亮相

▲最小化Ribbon UI介面。

Windows 8 截圖搶先看:更強大的 Ribbon UI 檔案總管亮相

▲要回復原本的Ribbon UI介面只要按下「Up」按鍵即可。

▲Windows 8 檔案總管官方介紹影片。

延伸閱讀:

微軟正式公佈Windows 8,Metro UI介面、ARM版本入列!

Computex 2011:微軟合作夥伴預覽大會直擊!Windows 8 實際運作

(下一頁還有Windows檔案總管演進史)

氣象部落客勞倫斯
作者

有一個都市傳說,只要勞倫斯猴買了新東西,就會下雨。

使用 Facebook 留言
03af8627a4a1a2ad346f058c7ae79fc1?size=48&default=wavatar
21.  peatle (發表於 2011年8月31日 01:51)
OFFICE上的Ribbon UI很好用阿
怎麼搬到檔案總管上就變得眾人嫌哩 ╮(╯_╰)╭
沒用過怎麼會知道,先試試看嘛~~~ <( ̄︶ ̄)>
93b47d6d43cc20324fa9acc190bcfd9a?size=48&default=wavatar
22.  微笑 (發表於 2011年8月31日 05:00)
看來,微軟還只是在外表上做文章,不思長進。

滑鼠手勢功能有嗎?
拷貝功能有在進化嗎?(能充分利用大記憶體嗎?)
看了看,沒有什麼新奇的特異功能。

看來,WIN7 可能會是 WIN8 的殺手(用平板電腦的除外)
5e38f3999db8b85dd67a1a4f06d58153?size=48&default=wavatar
1人給推

23.  DaidoujiChen (發表於 2011年8月31日 11:57)
微軟被過去歷代的 windows 枷鎖綁住,
導致越後面的產品越沒有辦法創新,
如果我是新的使用者, 對於介面完全的不熟悉,
要在這麼多的圖案裡面找到我想用的我會覺得很累,
如果我是已經習慣熱鍵的使用者, 上面的 icon 對我來說都很累贅,

所以我覺得介面的設計看起來應該要清爽,
我要剪下貼上幹嘛幹嘛我按了那個檔案再按右鍵選擇就好了,
看了一看, win95 的設計又快又實用, 每出一版新的 windows,
都必須要同步的升級 hw 來迎合新一版的效能嗎?
太累了吧...何必呢...
PeterHsi
25.  PeterHsi (發表於 2011年9月01日 01:04)
@ㄜ....、jimmy、sdyy、與妻訣別書:
>超亂的
右鍵選單沒辦法分類、舊式選單無法讓人一目瞭然的看出內容
反而是 Ribbon UI 可以依分頁分類而且圖像化功能,到底哪個比較亂我想大家都知道

@mimicqneb:
>趕快拿Mac OSX來抄一抄啦
世上只有蘋果好,____,這人不須理會

@微笑:
>滑鼠手勢功能有嗎?
這樣充其量只是個適合滑鼠的UI
>拷貝功能有在進化嗎?(能充分利用大記憶體嗎?)
這點從UI的角度來切入當然看不出來啥,邏輯待加強。

@DaidoujiChen:
>微軟被過去歷代的 windows 枷鎖綁住
>...(恕刪)...
>剪下貼上幹嘛幹嘛我按了那個檔案再按右鍵選擇就好了
自相矛盾,沒有邏輯不須理會

@與妻訣別書:
>昨天還覺得常用的功能都放在上面很方便,聽你這麼一說我忽然覺得握滑鼠的那隻手負擔更大了
右鍵選單又沒有說這樣就掰掰了你在妄自下啥結論XD

--
微軟從 XP 時代以來就一直在弄平板,時至今日人們對觸控的需求多樣化,要設計出一套以觸控筆 or 滑鼠 or 多點手部觸控操作的 UI,滑鼠手勢、觸控筆勢、多點觸控手勢這類裝置限定的 UI 若全數內建在 OS 裡面,只是增加學習困難,微軟沒有能力綁硬體,也沒有意願要綁硬體,就只能取這些操縱裝置的最大公約數:「擊點」,而如何最佳化「擊點」這個操作在 UI 裡執行, Ribbon UI 這種「按照功能類別分頁可的隱藏式按鈕帶」同時做到了節省螢幕空間、增加擊點的操作效率、減少螢幕變動率,算是微軟近年來少見的優秀創意,反觀同時期的 OS X ,卻是多一個裝置 or 多一個功能就多一個 UI 操作模式,若不是長期接觸,或是有強大的教學社群幫助,實際上對一個完全的初學者而言,反而複雜。

上面很多人說微軟被過去綁住,但卻沒發現自己經把自己對 Windows 的觀念綁在「用滑鼠操作的 OS」裡面了,用自己被綁住的思想去看微軟已經把自己的 Windows 從「PC OS」的思維中解放的思想,當然怎麼看都是別人被綁住,不令人意外。
5e38f3999db8b85dd67a1a4f06d58153?size=48&default=wavatar
26.  DaidoujiChen (發表於 2011年9月01日 11:38)
其實我覺得, 當 windows 不能因為使用者的解析度, 調整適當的 icon 大小, 這對於平板來說, 就沒有太大的益處, 解析度高的會讓整個畫面的東西都變得很小, 解析度低的會讓畫面的東西都變得很大, 實際上, 這就是一個很「用滑鼠操作的 OS」的思維, 因為用滑鼠的時候我移動的距離可以很小, 但是用手指我卻會點到旁邊的東西, 即便是 ribbon 設計的再方便, 我認為都不適用於平板. windows 綁不綁硬體, 其實是環環相扣的, 微軟表面上當然不會架著一把刀, 要你硬升到最新版的 os, 但是有些新的技術舊的 os 就是不支援, 不能用, 新買來的機器也都是 bundle 新版的 os, 微軟也是跟系統廠收錢. osx 其實我不知道 "卻是多一個裝置 or 多一個功能就多一個 UI 操作模式" 你說的是哪一塊, 在使用上我覺得跟 windows 差不多, 基本上 windows 的熱鍵熟, osx 好像也沒太大的問題.

大概是這樣, 要說 windows 這個做法 "優秀創意", 好像這個創意點有點太低了.
4cbdc943fcd3085612b43faa286730b3?size=48&default=wavatar
27.  kane (發表於 2011年9月01日 19:32)
這些設定功能分明是給觸控式螢幕用的?好無創新,office內已有
感脆點整合office到windows內還更有誠意,這也很有可能要因應後面雲端介面了吧,現在到處都可以看到"觸控式"螢幕很明顯的是未來是雲端的世界,希望下次出現是不再需要作業軟體
PeterHsi
28.  PeterHsi (發表於 2011年9月05日 00:00)
@DaidoujiChen
>>當 windows 不能因為使用者的解析度, 調整適當的 icon 大小
你真的用過 Ribbon UI 嗎? 它從 Office 2007 就會自動隨螢幕大小改變 icon 大小呦
2d255b312c9312c31a0a70ed4d8c94c9?size=48&default=wavatar
29.  urblindspot (發表於 2011年9月09日 13:51)
說來說去還是人性化的問題,這也許跟微軟公司的深層文化有關係,才會在核心的UI/UX上牛步進化。

如果說在16:9的面板時代要加入評價不差的Ribbon介面,就要為使用者打點螢幕的空間問題,而不是對此表示「我們無法做得更多」或只是提供「Ribbon隱藏」選項這種「設計在我,要不要用隨你」的思維。

因為微軟的技術能力可以輕易「善解」使用者需求,提供諸如類似IE全螢幕化的浮動工具列(滑鼠移動到螢幕上邊界滑出部分功能表/工具列)、半透明觸發式功能表,甚或開創性的善用寬螢幕特性將Ribbon置於螢幕左方(這個挑戰就要創新的勇氣了)-至少提供這樣的選擇!

Ribbon雖然不錯,但也不能自我陶醉啊。

至於移動/複製的視窗功能,像是暫停、多項作業管理、傳輸速率資訊,說真的,盼了這麼多年才終於出現,有高人可以指點難在哪裡嗎?(對了,移動/複製的經過時間呢?這個也很重要吧~~)
lingo
30.  lingo (發表於 2011年9月09日 18:12)
※ 引述《mimicqneb》的留言:
> ╮(╯_╰)╭
> windows的GUI真的是越做越爛 趕快拿Mac OSX來抄一抄啦
> 連Windows Phone的GUI也很爛 就別提Windows Mobile 6.1之前
> 的設計根本是PC作業系統思考 而且設計一整個爛到爆
> 好不容易Windows 7有一點進步了 現在又走回頭路
> 彩虹UI一整個難用真不知道文軟在想啥 為何不學學對手
> 雖然OSX設計也不容易上手 但iOS也可以借鏡阿
這不是抄就可以解決的事情吧
整個作業系統的根本設計邏輯不同
把別人家的東西硬套只會四不像

OS 10.7開始把iOS的東西融入
光個滑鼠滾輪的方向問題就讓一堆人疑惑連連
這些都是習慣問題
蘋果沒有要將Mac OS塞到平板上
只是針對Trachpad做優化
但Ribon UI會這樣設計
肯定是為平板考量
兩者的思維方向一開始就不同啊

但有了Metro和Ribon加持後
Win 8上平板到底會不會成功
hmm...
不過能夠8秒啟動真的非常「性感」
http://thisismynext.com/2011/09/08/windows-8-fast-boot-hibernate-resume/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