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來到6400萬像素時代,但你真的需要嗎?高像素手機是偽命題嗎?

手機來到6400萬像素時代,但你真的需要嗎?高像素手機是偽命題嗎?

或許你還沒玩膩4800 萬像素的手機,但手機廠商們已迫不及待地要推出6400 萬像素的手機了。繼小米之後,realme 也宣布將採用6400 萬像素的感應器,應用在下一款四鏡頭手機上。顯示未來手機的相機像素,已經進入了6400萬的時代。

成立於2018 年5 月的realme,是OPPO 的全新子品牌。據realme 介紹,6400 萬像素感應器為三星GW1 感光元件,擁有1/1.72 英寸的大底,最高6400 萬像素,支持三星ISOCELL 技術,單個像素尺寸達到0.8μm。

當然,它可以透過像素4 合1 輸出1600 萬像素的照片——其實這也是搭載了該感應器的手機日常模式輸出的正常照片。

6400 萬像素放在當下來看,似乎僅僅是像素更多、感應器尺寸更大、拍照更清晰。但相比小米僅發布合作消息,這次realme 提供了戴著保密殼的四鏡頭新機,機型為RMX1921,我們得以率先體驗到更高像素手機的拍照能力。

6400 萬像素樣張。原圖16.3MB。放大時,可以看到車旁的QR Code.

那麼問題來了。

為何執著於增加像素?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應該先回顧一下,手機廠商們為什麼樂意在手機拍照上做文章。

答案當然是:「拍照是使用者最關注的手機功能之一」

此外,攝影圈裡有句流行語,「底大一級壓死人」,大意是說相機感光元件的尺寸越大,接收到的光線訊息越多,照片也就越清晰。

2019 年流行的4800 萬像素IMX586 尺寸為1/2 英寸,然而6400 萬像素的GW1 尺寸則達到了1/1.72 英寸,後者在尺寸上顯然更大。

6400萬像素!高像素手機是偽命題嗎?

事實上,無論是在硬體層面,還是行銷層面,高像素感光元件會更佔優勢。

從4800 萬到6400 萬,似乎並未間隔太長時間。但激烈的行業競爭,已經拉低了4800 萬像素的門檻,接下來各家想要進一步拉開產品力,需要更上一層樓。

高像素的功能可行性

除了行銷導向之外,高像素的硬體優勢的確能提供更多鏡頭影功能方面的可行性。

其一便是照片更加清晰,畫質更好,畫面擁有更多細節。下圖分別是RMX1921 和realme X 拍攝的6400 萬像素與4800 萬像素的樣張放大後的對比。

上為6400 萬,下為4800 萬6400 萬像素的樣張保留了更多的細節,線條更加清晰。相應地,為了容納更多的訊息,6400 萬像素的樣張體積相比4800 萬的要更大。在同一場景下拍攝的照片,6400 萬像素通常為15MB 左右,而4800 萬的為10MB 左右。

對於總是不滿足手機拍照的使用者來說,足夠大的像素能夠讓他們拍到更清晰的照片。像頭髮絲這種需要放大照片才能看到的,也能記錄下來。

這便引出了高像素的第二個可行性——為手機機身做減法。

如果照片品質好到放大數倍也不影響清晰度,那麼高像素可透過裁切畫面獲得看起來「更遠」的照片,等同於長焦鏡頭的效果。

當拍照的演算法足夠成熟,或許高像素的主鏡頭能夠直接取代長焦鏡頭,使得機身能夠空出一顆鏡頭的空間來放置其它零組件。

6400萬像素!高像素手機是偽命題嗎?

儘管現在手機的相機模組還是以多鏡頭為主,但「the less is more」的理念終究不會變。

其三是影片的防震性能。高像素可透過裁切畫面,加上防震演算法能夠讓錄製影片時,畫面更加穩定。在RMX1921 上,可以明顯看到具備影片防震功能的手機相比沒有影片防震的手機,畫面顯示區域前者更小——手機自動裁切了畫面,以預留處理畫面抖動的空間。

我們現在需要高像素嗎?

不可否認,從上游供應鏈到下游的手機終端廠商,高像素是一個行業發展的趨勢。

可以想像的是,隨著各類終端的升級,未來手機所拍攝的照片將不僅僅在手機螢幕上觀看,它或許將被用於高解析投影、8K 電視,甚至列印出來,高像素可看作未來的解析度儲備。

6400萬像素!高像素手機是偽命題嗎?

不過當我在用RMX1921 進行試拍的時候,還是出現了在大逆光環境下暗部雜訊偏多的情況。鑑於它還是工程機,這類問題應該會在量產版本中解決。

目前來說,高像素帶給使用者的收益仍然有限,更多的益處還有待挖掘。但如果沒有人先去嘗試,那麼它的優勢將會更晚被發現。而對於手機廠商來說,在4800 萬感應器已成為基本的前提之下,率先發售搭載6400 萬像素感應器的手機,是打出差異化競爭的第一步。

現在的問題不在於使用者是否需要高像素,而是已經走到了這一步,不得不用。

因為當你提供4800 萬像素和6400 萬像素二選一時,大部分消費者將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

PingWest中文網
作者

PingWest是一家全球視野的尖端科技媒體,提供關於中國與美國的最尖端科技創業資訊,致力於成為溝通這兩個全球最大互聯網/移動市場的互聯網社群。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