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美樂法說會上演的瘋狂提問秀,道出披薩巨頭向外送平台「say no」的堅持與野心

達美樂法說會上演的瘋狂提問秀,道出披薩巨頭向外送平台「say no」的堅持與野心

越來越多人喜歡靠外送平台填飽肚子,對連鎖披薩店來說卻不是一件好事情。達美樂(Domino's Pizza)向來很懂經營之道,2013年起連續五年繳出營收、淨利雙位數成長,去年更賺得3.62億美元(約新台幣113億元)。

投資人怕怕,達美樂仍想自己送披薩,不開合作大門

在全球85個市場擁有約16,300家商店(含直營、加盟與特許經營)的披薩龍頭業者,今年第二季表現依舊穩健,繳出9,200萬美元獲利成績,年增11.4%;EPS(每股盈餘)2.19元,也比去年同期1.78元亮眼。投資人卻在法說會上演一場瘋狂提問秀,只因達美樂堅持不和「外送平台」合作。

「外送平台搶客人,會影響你們披薩的售價嗎?是否考慮調降?」「外送平台對達美樂營收短、中長期影響為何?」「國際市場的店家加盟意願,有沒有可能受到外送平台搶業績影響?」

面對來自不同機構法人提問,達美樂執行長瑞奇‧艾力森(Ritch Allison )維持一貫論調回應—外送平台雖值得關注,但他們並不願意貿然合作,「 不值得因為外送平台能帶來訂單,而讓公司品牌名聲出現風險、利潤減少。」

▲比起直接和外送平台合作,達美樂更想優化自家的送披薩效率。針對美國市場,他們正在測試電動自行車的送餐成效。
圖片來源:Domino

同樣是上市披薩公司,Papa John’s 和必勝客(Pizza Hut)就選擇在部分市場跟外送平台合作,讓顧客能透過外部系統點餐。達美樂不擔心自己的決定有錯嗎?

艾力森解釋,餐飲界的餐廳數量成長率、訂單數量甚至營收數字,其實並沒有在外送平台加入市場後出現大幅變化,「對於這樣的商業模式能否長久生存,我們仍保持高度懷疑。」他強調,外送平台的競爭力和折扣有關,因為這些公司背後的投資人現在甘願燒錢換市場規模,像是免運費、瘋狂打廣告等。但當消費者的點餐代價遠超過真正價值時,是否還會有如此龐大的點餐需求,還需要一段時間才會明朗;只能說,達美樂除了會觀察披薩領域的競爭者,也會留意這些新進挑戰者。

達美樂的自信心,其實和營收結構有關。2018年營收34.3億美元,超過一半來自「原料與設備供應」(19.4億),扣除特許經營費等收入,實際來自賣披薩的營收為5.1億。只要外送平台熱潮不是瞬間加溫,對他們的衝擊並不會太強烈。

思考「披薩」外送未來性,電單車、無人車入列

面對科技帶來的產業與顧客行為變化,達美樂並非坐以待斃,曾和福特(Ford)在2017年測試無人車送披薩。

同時,他們也陸續和智慧音箱、社群媒體整合,在 Google Home、Facebook Messenger、Apple Watch、Amazon Echo 和 Twitter 開發訂餐功能;甚至還推出了「披薩熱點」(Domino's Hotspots),能把披薩送到海灘、博物館等非傳統的取餐地址。達美樂表示,2018年約有65%的銷售額來自各種線上訂餐管道。

為了讓送披薩更有效率,達美樂也將目光移至各種新型態的交通工具。像是跟新創團隊 Rad Power bike 合作推特製電動自行車,可一次運送12塊披薩,時速最高20公里,已在邁阿密、巴爾的摩和休士頓等地測試。

▲達美樂和Nuro合作的無人披薩車,外觀相當有科技感,但官方並未透露如何確認取餐者身份等細節。
圖片來源:Domino

今年六月,達美樂再與 Nuro 合作自駕車送餐,繼與福特聯手後,再次探索無人車披薩車可能性,最快今年秋天於休士頓啟動計畫。

艾力森強調,達美樂會繼續投資科技幫助實體店成長,像是目前美國直營的40家店能夠接受智慧音箱聲控訂餐,年底還會有更準、更好的外送訂單追蹤功能上線,「專注在自己的價值上,是我們現在更該做的事。」

數位時代
作者

《數位時代》,關注國內外網路創業生態,精選全球科技業的重要趨勢、創新模式和最新動態,並有記者第一現場的報導,以及各類社群活動消息。希望能協助讀者早一步領略趨勢脈動、領先掌握下一步行動的競爭優勢。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