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做電視盒!OVO吳有順大膽切入「無框電視」,背後藏了什麼野心?

不只做電視盒!OVO吳有順大膽切入「無框電視」,背後藏了什麼野心?

32天前,電視盒業者OVO突然在網站上發布一款「無框電視K1」的群眾募資預購案。無框電視並不是消費者傳統認知的電視,而是介於投影機與電視之間的產物。簡單來說,就是整合電視盒、藍牙音響、投影機、電視機、卡拉OK、遊戲機6種功能,並利用投影來播放內容的影音一體機。

做電視盒的OVO,為什麼選擇切入電視/投影機領域?

OVO創辦人暨執行長吳有順直說:「是TI(德州儀器)跟特力屋推了我一把。」但是,更深入挖掘OVO未來在軟硬體上的布局,會發現他們並不是單純地賣產品而已。

電視盒不是必需品,但電視是

無框電視 vs. 無屏電視

中國叫做無屏電視,但我們認為其實有屏,而且還是巨屏。反倒應該是沒有框。只要有一面白牆,螢幕可以視需求變大變小,還能放進背包裡帶來帶去,我們認為無框電視更貼切。——OVO

「電視盒不是必需品,但電視是。」吳有順說,話雖如此,電視產業也遭遇到典範轉移的時代,在手機螢幕的競爭之下,開機率越來越低,連帶影響到電視盒的銷量。

因此OVO一直想自己做電視,一開始瞄準的是多功能的智慧電視。不過,中國2013年智慧投影機廠商極米科技的崛起,讓吳有順轉念發展投影機。

極米科技在2014年推出能看電視、內置音響、作業系統與WIFI連網功能的產品Z3,讓投影機有機會切入家用娛樂市場。根據研調機構IDC的數據顯示,2018年極米科技的投影機市占率達13.2%,力壓EPSON、BenQ等老牌廠商。

「我們評估過,要做無框電視,要懂晶片、硬體、軟體,還要有內容、通路跟行銷能力,這都是OVO過去的經驗。」吳有順講述這段話時有種「捨我其誰」的意味存在。

▲專注在電視盒的OVO,卻在一個月前推出了一款「電視」。
圖片來源:OVO

但最後推吳有順入坑的,是德州儀器與特力屋的朋友,「一個做晶片、一個做通路,都看到無屏電視在中國的發展,都叫我要做。」於是OVO才下定決心切入電視市場,推出無框電視K1。

根據奇美家電所提出的數據,台灣電視出貨量每年約在100萬台上下,中國無屏電視在電視中的銷量占比約在7%,同樣的數字放到台灣則大概是7萬台的數量。

「保守估計,OVO想做4萬台,第一代是高階機種售價是29,980元。」吳有順說。近3萬塊的價格並不低,但吳有順認為第一階段的重點在於「打出知名度」。因此用料上也都是與知名大廠德州儀器、揚明光學、建準電機合作,「我們另外一個秘密武器,就是群眾募資。」

發起群眾募資,邊做邊調整產品訴求

截至今年的無框電視,OVO已經做了8次群眾募資,是這方面的老手。

「現在(採訪當天)我們已經有270人贊助,500萬的累積金額,開模的費用就有著落。」吳有順說。他也提到,不只現金流,群眾募資還能吸引到關注度,也可以觀察消費者的反應,進行文案與行銷方向的調整。

特別的是,OVO的無框電視本次並沒有跟群眾募資平台合作,而是在自家的網站上發起。「其實也沒有什麼特殊的原因,他們檔期也很滿,時間上喬不來。」吳有順說。

他補充說到:「我們現在那個募資網頁真的做得很差,但我們會一直調整,去看消費者要什麼、訴求該怎麼寫,一版一版去調整。」

舉例來說,一開始無框電視並沒有主打低藍光的功能,但在消費者詢問之下,發現是消費者關心的功能,才在後續調整加入主打。透過使用者的回饋,不斷修正產品訴求,追求更精準的行銷策略。

但,吳有順也說目前預購的200多人中,有很多是OVO的鐵粉,無框電視在台灣還算是新奇的東西,需要一段時間去經營、推廣。

無框電視打品牌,OVO要下一場軟硬布局的棋

如果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無框電視是OVO在品牌知名度上很重要的一步棋。

「講真的,電視盒阿貓阿狗都可以做,但是無框電視的難度更高。而這類型展品最重要的就是實體通路的展示,」吳有順說。

台灣消費者的實體通路接觸點實在太多,燦坤、特力屋、全國電子等等,「光是要讓他們願意展示你的產品、銷售員會介紹你的產品,就要花很多心力去談,OVO過去已經在通路打下很好的基礎。」吳有順認為,比起電視盒,只要無框電視開始展示時,OVO的品牌就能更深入消費者心中。

不只能帶動原先電視盒的銷售量,更重要的是未來還會有一款價格在1-2萬元區間,瞄準小資族、海外市場的第二代無框電視產品。

在軟體方面,OVO也摸索另外一條道路:授權,吳有順透露,已經有電視盒業者接洽,光是預繳的權利金,就是OVO電視盒在台灣銷售一整年的總額。

不過,儘管軟、硬布局皆有策略,仍無法改變OVO需要面對整體電視環境衰退的現況,有沒有機會說服消費者重回客廳沙發上看電視,將是最大的挑戰。

數位時代
作者

《數位時代》,關注國內外網路創業生態,精選全球科技業的重要趨勢、創新模式和最新動態,並有記者第一現場的報導,以及各類社群活動消息。希望能協助讀者早一步領略趨勢脈動、領先掌握下一步行動的競爭優勢。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