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連續多日無確診「這是一個驚人的成就」?驚人的是官方將「確診」定義改了,生病醫院也拒收

中國連續多日無確診「這是一個驚人的成就」?驚人的是官方將「確診」定義改了,生病醫院也拒收

中國多日表示,中國境內都沒有新增的新冠肺炎本土案例,就算有的話也都是境外移入的,並且很多城市也都陸續解封。一時之間,讓大家覺得中國的疫情減緩,不過,也有專家表示,目前中國的狀況很可能是另一種未爆彈,因為中國早已經將「無症狀感染者」與「確診者」分開,這些大批無症狀感染者,可能是疫情看不見的黑洞。

👉 歡迎加入T客邦telegram  ( https://t.me/TechbangNEWS )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目前的規範,無論是否出現症狀,只要檢測呈陽性都算是2019新冠病毒確診,而中國的作法明顯與WHO的定義不同。而中國是在1月底採用將無症狀者與確診者分開的政策,因此,中國官方所謂的「沒有確診」,並不代表沒有人感染。

一位武漢市民通過加密通訊軟體向美國之音爆料表示。他的一位熟人近日疑似冠狀病毒肺炎復發。到醫院就診時,院方的說法是,症狀輕微,回家自行隔離。

在疫情爆發三個多月後,3月18日,武漢封城第56天,中國首次通報湖北新增確診病例零例。此後四天裡,這個數字一直維持在零。

「這是一個驚人的成就,」中國官媒引述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的話說,「為其他地區提供了希望。」

但是,看似的形勢大好並未讓身處疫情發源地的武漢民眾感到心安。

那位要求匿名的武漢市民說,幾天前就有在一線工作的家人對他說, 現在武漢很多醫院又停診了, 因為來看病的不少人被查出是潛在感染者。當他進一步詢問時,對方支支吾吾,只是告訴他「別出門」。

「我真的好慌,」他說。

在社群媒體上,一篇題為 《我最難忘的一天》的文章被廣泛轉發。據稱是「湖北一位串流媒體記者」記錄了他3月19日隨武漢一位疑似復發的患者及其家人輾轉多家醫院就診,卻屢遭拒絕的經歷。

民間還傳出,同在3月19日這天,華中科大同濟醫院確診了100多例。區長在醫院陪了一晚上,不讓上報。

官方下令刪除了這些信息並迅速出面闢謠,但是民眾並不買帳。

「作為一個武漢人,清零這事兒連我小區(社區)大爺大媽我問的都覺得有問題,」新浪網民安吉拉‧赫本說。他是當地小有名氣的志願者,疫情期間為社區籌集物資。

一位武漢業主在微博上說,本來小區物業每晚會公佈疫情,但3月19日晚間下了一個通知,說全市疫情趨於平穩,按照上級要求不再公佈小區感染人數。她頓時覺得惴惴不安。

一位不具名的武漢醫生對日本共同社說,為了展示習近平政府抗擊疫情的成果,接受治療的患者人數被明顯壓低。許多仍有症狀的患者被突然終止隔離,部分檢測也被暫停。

這位在隔離點工作的醫生說, 為配合習近平3月10日到訪武漢,當地篡改新冠肺炎患者的數字,政府的數據「不可信」。

北京時間3月21日上午,美國之音聯絡到的武漢市第一醫院的一位醫護人員承認,的確有復陽患者,但屬個別現象。

「你可以上網去看啊,」她不願多談,在以工作忙為由掛斷電話前對記者說,「你知道的也就是我知道的。」

當天晚些時候,另一名武漢消息人士對美國之音說,他身邊已有幾位復陽患者,現在全部不確診。

「王忠林說了,再有一例就要追責,誰還敢確診啊,」他說。

山東省濟南市委書記王忠林2月中空降武漢,接替武漢市委書記馬國強成為「一把手」。上任後不久,他宣佈開展「感恩教育」,在當地引發巨大反彈。

「武漢清零,是為了給西方好看,為了復工,是政治清零,」這位武漢人說。他希望不透露真實身份。他說,幾天前自己又被當地警方訓誡了。

「不確診、不收治、不上報,再把確診病例都當成不用統計的無症狀感染,當然就會確診病例『零增長』,」以學術打假著稱的網路名人方舟子在推特上說。「假的,都是假的。」

就在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視察武漢後不久,官方報告的確診人數迅速下降。過去一週來,湖北多個縣市陸續傳出解除封鎖。一些地方民眾放起煙火慶祝重獲自由。

武漢市尚未解封,但當地部分服務業獲准復工復產,近八成小區居民得以走出封閉的家門,定時下樓活動。

不過有公共衛生專家警告,儘管疫情中心已經轉移到歐洲,但中國隨時可能爆發第二波感染。

「我認為現在慶祝為時過早, 第二波可能已經在中國出現,只是目前處於早期,尚未被發現,」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和生物統計學分部主任高本恩對《南華早報》說。

專家們說,新冠病毒比2003年導致8000多人感染的SARS病毒更難檢測,停留的時間也更長,這增強了復發風險,也讓新一輪疫情大流行變得難以避免。

中國的宣傳機器正在開足馬力,吹響疫情總決戰和復工復產的號角。

「春已至,花會開,一切美好終將到來,」官方的宣傳口號說。

👉 歡迎加入T客邦telegram  ( https://t.me/TechbangNEWS ) 

 

精選轉貼
作者

T客邦精選專家文章,業界觀點深入解析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