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 2020 年了,Android 廠商還需要「致敬」蘋果嗎?

都 2020 年了,Android 廠商還需要「致敬」蘋果嗎?

iPhone 12 真機預測圖剛被曝光時,直角邊設計讓不少人直呼這手感肯定不行,今年不買了,但在 iPhone 12 系列真的發布後,銷量卻持續上升,還傳出了蘋果加碼 200 萬台的新聞。

都 2020 年了,Android 廠商還需要「致敬」蘋果嗎?

甚至於在 iPhone 12 系列發布後不久,市面上又出現了一台採用直角邊設計的手機——華為 Nova 8 SE。當然,這並非是市面上首台採用直角邊設計的手機,只是如此短時間內且緊隨蘋果之後發布,難免會讓大眾調侃新機與 iPhone 12 相似。

都 2020 年了,Android 廠商還需要「致敬」蘋果嗎?

設計方面的跟風其實是很難說清楚的一件事,畢竟前後順序並不是每一次都能分清楚,而手機廠商們跟風蘋果成為Internet爭論最多的話題之一。

但其實,蘋果並非總是能發現手機行業的最佳解,盲目學習其實並不可取。

這樣學 iPhone,大可不必

iPhone 12 的直角邊設計好不好,每個人心中可能都有自己的看法,但不可否認的是從圓弧設計到直角邊設計,手機的握持體驗不可避免地下降了。

都 2020 年了,Android 廠商還需要「致敬」蘋果嗎?

直角邊設計必然會降低手機和手掌的貼合程度,握持時會有一定的硌手感,而且隨著手機尺寸的增加,硌手感會越來越嚴重。

重量的提升同樣也會降低握持體驗,身懷 6.7 寸大螢幕的 iPhone 12 Pro Max 帶來了更好的續航,但它的握持體驗可以說是 iPhone 12 在系列中排名最後,單手操控對於常人來說已經是特別難了。

都 2020 年了,Android 廠商還需要「致敬」蘋果嗎?

採用直角邊設計的好處,主要還是體現在視覺美感呈現方面,就算手機螢幕邊框一樣的情況下,直角邊設計也比圓弧設計的手機看起來更窄,視覺觀感更好。

在旗艦手機普遍走向 6.5 寸大螢幕的今天,選擇審美而放棄握持舒適感,並不能說一定是正確的選擇,畢竟手機已經是和人們關係最密切的裝置之一了。這樣降低手機體驗的設計,並不一定值得 Android 廠商們學習。

都 2020 年了,Android 廠商還需要「致敬」蘋果嗎?

另一個 Android 廠商跟風蘋果的案例是 2017 年的豎置後鏡頭風潮,當時正值 iPhone X 發布後不久,四面邊框等寬的全螢幕設計在當時確實驚豔了不少人。

iPhone X 的正面有多驚豔,背面就有多讓人無奈,突起豎置雙鏡頭設計被不少使用者吐槽醜,但其實這是蘋果妥協之下的選擇,用 Face ID 替代指紋辨識帶來了更為徹底的螢幕佔比,但 Face ID 相應的也需要佔據手機額頭的部分位置,放置感應器等元件。

都 2020 年了,Android 廠商還需要「致敬」蘋果嗎?

為了不和 Face ID 相關感應器以及前置鏡頭模組的位置衝突,蘋果才在 iPhone X 上用上了後置豎向雙鏡頭,且放在了手機偏左的位置。

其實業界還有著橫置雙鏡頭或居中的後置雙鏡頭等方案,但在 iPhone X 之後卻能看到其他手機廠商也紛紛用上了豎置雙鏡頭設計,成為了新潮流。

更為無奈的是,它們並沒有使用 Face ID 相關的技術卻非要學蘋果,在手機相近位置上安一個豎置雙鏡頭,明明是一個技術發展路徑上的妥協問題,活生生被跟風成了一個視覺審美問題。

都 2020 年了,Android 廠商還需要「致敬」蘋果嗎?

今年 iPhone 12 系列全系停止配送充電器和耳機也讓不少使用者擔心,這會引起 Android 廠商的跟進。

iPhone 12 系列包裝盒中留有的只是一條 Type-C 轉 lighting 數據線,無法和此前的普通 USB 蘋果充電器一起使用。

也就是說消費者要不就選擇使用舊款 5W 充電器為 iPhone 12 充電,要不就自費購買新充電器,但這種一刀切的方法並不合適,應該把選擇權交給消費者。

一方面是首次購機的消費者對於手機不配送充電器的方式沒有相應的認知,買了手機卻沒法充電,很不方便,另一方面則是現在手機快充協議較多,如何選擇合適的快充充電器對消費者來說並不友好。

都 2020 年了,Android 廠商還需要「致敬」蘋果嗎?

結果還真有相關傳聞出現,外媒 SamMobile 就報導稱三星正在考慮在 Galaxy S21 系列中停止配送充電器和耳機。

而且三星也有類似的先例,在美國銷售的三星 Galaxy Note 20 系列包裝中就去掉了 AKG 耳機。

就算是和之前蘋果去掉 3.5 mm 耳機孔相比,這次去掉充電器的合理性也更低,雖然蘋果去掉了 3.5 mm 耳機,好歹也提供了備選的轉接孔,而且去掉 3.5 mm 耳機也是為了手機設計的一體性考慮,提升防水防塵能力。

都 2020 年了,Android 廠商還需要「致敬」蘋果嗎?

現階段而言,配送充電器或是將選擇權交給使用者才是比較合適的選擇,希望在包裝中去掉充電器不會成為下一個 Android 廠商們跟風蘋果的案例。

蘋果確實在手機行業發展階段發現了不少手機設計的最佳解,但期間也有著不少技術妥協、做的不好的地方,這些內容並不值得 Android 廠商們去模仿。

為什麼要學蘋果?

Android 廠商們學習蘋果這件事,其實是需要分類討論的。

首先需要需要承認的是,蘋果在許多方面的確引領了手機行業的發展,從 2007 年的首場 iPhone 發布會開始,蘋果就定義智慧型手機最為基礎的互動方式——多點觸控,再到後來的指紋辨識,蘋果透過極為領先的市場洞察和技術積累,一次又一次改變了智慧型手機產品,所說了產品設計、功能等方向的最佳解。

都 2020 年了,Android 廠商還需要「致敬」蘋果嗎?

包括飽受消費者爭議的去掉 3.5mm 耳機孔其實也推動了手機行業發展,現在無論是 Android 手機還是 iPhone 上基本都很難看到 3.5mm 的身影。

一方面是因為真無線耳機在最近幾年的普及,另一方面則是 3.5mm 耳機孔的存在並不利於智慧型手機的發展,寸土寸金的手機內部空間需要更高效的利用,防塵和防水同樣是手機作為精密儀器、現代人隱私乃至金錢的儲存儀器,迫切需要考慮的功能。

這種情況下,Android 手機廠商們學習 iPhone ,其實是學習手機設計、功能等方面的最佳解。

都 2020 年了,Android 廠商還需要「致敬」蘋果嗎?

客觀情況下,這種模仿也促進了進步,大部分消費者也能獲得更好體驗。

其次就是 Android 廠商們基於市場、公司生存問題考慮模仿 iPhone,不模仿外形,就模仿系統設計、甚至是 App 圖示,相似度極高。這種情況尤其多見於國內智慧型手機產業剛剛起步時。

蘋果透過 iPhone 在大眾心中設置了一個錨,樹立了一款優秀的智慧型手機應該有的模樣,而後來者在沒有相應技術和市場積累的情況下,往往會選擇模仿龍頭企業。

智慧型手機產業在剛剛起步發展時,消費者其實是沒有太多選擇的,三星、iPhone 這樣的旗艦售價都是極高的。

中階和低階市場需要更多普通廠商去填充,這部分也是出貨量最大的市場,為了求生存、求發展,即使是被吐槽和 iPhone 太像,廠商們還是會選擇模仿 iPhone 。近年來模仿 iPhone 的產品也大多都是中低階機型。

渡過發展期,手機行業逐漸走向成熟之後,這種策略就暴露出了問題,盲目學習 iPhone,哪怕是蘋果技術妥協下的產物也模仿,難免會受到消費者的拋棄,當選擇足夠豐富時,消費者肯定是會選擇獨特且適合自己的產品。

都 2020 年了,Android 廠商還需要「致敬」蘋果嗎?

盲目模仿 iPhone 並不能維持一家手機廠商的長期發展,渡過手機行業混戰的幾家國產 Android 廠商們也大多在自家的旗艦產品做出了不一樣的產品設計。

設計最佳解在不斷變化,盲目模仿 iPhone 並不可取

關於手機的最終形態,不同公司有不同的想法,近年來蘋果的新品和配件產品節奏,無不是往一體化、真無線化發展,iPhone 發展的最終形態也和一體化、真無線化相關。

而 Android 廠商則呈現出了另外一番風景,摺疊螢幕手機成為了 Android 廠商們通向未來的道路之一。

智慧型手機研發的過程中當然是有著不少最佳解,但這不該是部分 Android 廠商盲目模仿 iPhone 的理由。

都 2020 年了,Android 廠商還需要「致敬」蘋果嗎?

都說條條大路通羅馬,而現在手機最終形態這個「羅馬」城市都不一樣了,為什麼還要走一樣的發展路徑呢。

更何況,通往手機最終形態的路上,必然會有因為技術不達標的妥協,iPhone 上 Face ID 結構與鏡頭位置衝突、Face ID 與 iPhone 額頭的瀏海,都是技術妥協的產物。

技術路徑、甚至所用技術都不一樣的情況,再去模仿蘋果技術妥協下的產物,其實並不可取。

採用瀏海設計的 Android 手機中,並非每一家都有著 Face ID 這樣的功能。

手機業在不斷的發展,這個過程中手機設計的最佳解也在不斷變化,它也不止一個。

如今的手機市場已經走向了寡頭化、精品化,和 3G 、4G 時代的群雄逐鹿已經不一樣了,市場和消費者的期待都在變化,僅僅靠模仿 iPhone 的最佳解,並不能讓廠商們活的更好,甚至還會降低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

  • 本文授權轉載自:ifanr
ifanr
作者

ifanr依托於中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大潮,用敏銳的觸覺、出色的內容,聚焦 TMT 領域資訊,迅速成為中國最為出色的新銳科技Blog 媒體。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