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級不會ZIP解壓縮」,是手機把他們變笨了、或是還在用電腦的我們比較笨?

「9年級不會ZIP解壓縮」,是手機把他們變笨了、或是還在用電腦的我們比較笨?

最近有幾個網站都報導了「9年級不會ZIP解壓縮」的這個PTT新聞,主要是PTT上的網友分享,自己在網路上協助一名9年級生,對方想在遊戲新增內容, 必須把新增的檔案覆蓋原本的,但一直無法成功,過程中耗了許多時間。最後作者發現對方原來是「不會解壓縮」,不知道怎麼解zip檔覆蓋原檔案。讓網友感嘆「現在小朋友都只會用手機了。」

仔細想想也對,這一代的小孩從小就由平板保姆帶大,到了學校用的是Chromebook,其實沒什麼機會接觸我們在傳統意義上,Windows環境底下所謂的「電腦」。

不過,這個新聞有意思的一點是,為什麼我們這些「老人」會對於不會「解ZIP壓縮」這件事覺得很離譜,以及為什麼9年級不會ZIP解壓縮這件事對他們來說很正常。

解ZIP壓縮對「老人」來說為什麼會是一個象徵指標?

對於年紀略長的我們這些老人(7年級以上),「解ZIP壓縮」可能是我們使用電腦的標準動作。幾乎不管是安裝遊戲,到下載軟體,「解ZIP」都是一開始的標準動作。

這是因為我們正好趕上的是電腦的全盛時期,使用電腦是我們必備的標準技能,而當時網路才剛剛起步,頻寬有限,因此為了節省頻寬,所有的檔案都要盡量壓縮。

圖片來自光華商場粉絲頁

對於那個年代的電腦用戶,初次在光華商場前面賣的MP3大補帖見識到可以把10張音樂專輯壓縮在一張CD光碟裡面,或是十多種遊戲藏在一個640MB光碟中,是非常新鮮的事情。光華商場周邊一攤一攤的這些大補帖商,就是那個年代窮學生的Steam、Spotify。 

當然,並不是說現在網路速度快了,頻寬就不重要、就不用壓縮檔案了。壓縮當然還是要壓縮,甚至壓縮的比例依然還在不斷的提高,但是在現在的時代技術又更進步了,電腦只是接觸用戶的媒介之一,使用網路的裝置還有手機、平板,因此各種服務要強調使用上的簡單化。

在這個趨勢下,串流技術就成為主要的應用服務,要聽音樂、要看電影,下載遊戲,幾乎都用的是串流服務,所有的壓縮技術都在串流的過程中解決,用戶需要的只要一鍵點選,後面做什麼動作都不用管,因此,現在的用戶沒有用過「解ZIP」這個動作,也是很正常的。

而在這個背後隱藏著的一個意義,是一整個世代網路使用方式的改變。

從「數位原住民」到「去電腦化」

從2000年初開始電腦化、數位化,後來進一步網路化的時候,所謂「數位原住民」的這個議題漸漸浮出水面。指的是從生下來就在有電腦、有網路的時代的這一代。也就是我們所謂的7年級生、8年級生。

與「數位原住民」這個名詞的另一個相對的,是「數位移民」,指的是6年級生以上的,從原本沒有電腦、網路環境之下生活的這一代,突然踏入有電腦、網路環境的生活。

從數位移民到數位原住民,當然帶來很多觀念的改變以及衝擊,也有很多偏見。對數位移民來說,電腦只是工作上的工具,但是數位原住民來說,電腦是他們的工具、玩具,也是與朋友聯繫情感的管道。

然而,就算是數位原住民,也面臨了一波新的使用習慣的轉移。隨著手機、平板、Chromebook這些非傳統意義的電腦普及,新一代用戶習慣以觸控式螢幕為主的操控方式,慢慢地開始不用鍵盤。而這種使用習慣的改變,最大的意義就是,網路使用者的年齡層又變低了。

不用鍵盤意味著你不用看懂英文字也能操控,觸控更直覺。如果說第一代數位原住民開始接觸網路的年紀,可能至少也要從小學才開始,那麼新一代的數位原住民,可能從出生六個月到一歲開始,從爸媽把手機或平板丟給他們開始,就已經可以接觸網路了。

「9年級不會ZIP解壓縮」,是手機把他們變笨了、或是還在用電腦的我們比較笨?

接觸網路的年紀開始變早,對於平板、手機的使用就跟使用奶瓶一樣自然,當然對於這一代數位原住民有著直接的影響。他們可能對於一些電視上的大明星不感興趣,但是對於Youtuber則可以很快叫出名字;他們不需要懂得怎麼解壓縮,但是會自己在平板上安裝一個又一個的遊戲。

而在這個情況下,他們不需要會用鍵盤以及滑鼠,網路的標準使用工具似乎又迎來一次新的變化,也就是「去電腦化」。

他們在手機上打字飛快,而且會用手機畫出很精美的圖畫,知道怎麼在平板上面剪輯影片,甚至有些人已經有了自己的抖音。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為什麼需要用到電腦?

他們之所以還要學Windows電腦的唯一原因,主要是現在學校以及職場的工作環境,仍然被初代數位原住民以及數位移民所壟斷,所以依然少不了要用電腦。  

或許「去電腦化」這個詞用得太極端,也可以說是「使用介面的多元化」:使用網路不是只有一種方式。因此,當他們「不得已」要用老古董的電腦的時候,遇到「解ZIP」被卡關,也是很正常的。 

現階段來說,實現真正的「去電腦化」,至少在五年到十年之內不可能,但是使用電腦的比例有可能會逐漸降低。尤其是各種我們現在認為是不可或缺的服務,終究會被各種新的技術取代。電腦地位會越來越低。

數位移民成為老古董

在這個情況下,6年級以上的數位移民恐怕會覺得很不可思議。當年目睹了工作實現了電腦化,工作職場有了第一波革命,再來是網路化,又迎來一波革命,本來以為這些改變下來終於可以稍微喘息了,但沒想到可能又要看到下一波的改變。 

怪就怪賈伯斯太早把iPhone拿出來,加速了一切的進化。如果當初Windows CE持續發展,Windows Phone真的成功,那麼現在應該每個人都會在手機上解ZIP。數位移民也不會這麼累。

但是,現在多元化的使用現象已經成形,數位移民、數位原住民,都得與這種現象共存。就像現在很多公司已經不再使用桌機,主力改為筆電一樣,未來,「使用Windows筆電」有可能會翻轉成工作職場中的少數,年紀夠大的才會用。 

而最後,人數越來越少的數位移民,也注定要跟COBOL程式語言一樣,成為單位中一個尾大不掉,卻又不可缺少的礙眼的存在。 

 

 

janus
作者

PC home雜誌、T客邦產業編輯,曾為多家科技雜誌撰寫專題文章,主要負責作業系統、軟體、電商、資安、A以及大數據、IT領域的取材以及報導,以及軟體相關教學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