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高階款 Pixel Buds Pro 開箱上耳測:降噪強度中上、通話表現優於預期

Google 高階款 Pixel Buds Pro 開箱上耳測:降噪強度中上、通話表現優於預期

Google 在今年五月登場的 Google I/O 開發者大會期間發表了 Pixel A 系列手機、Pixel 6a 中階機,以及自家首款加入主動式降噪技術的高階款真無線耳機 Pixel Buds Pro,當中,Pixel 6a 與耳機新品皆於昨日在台正式開賣!而新款的 Pixel Buds Pro 除了加入 ANC 降噪之外,針對外型與功能上還做了哪些升級?本次筆者也拿到一副 Pixel Buds Pro 進行開箱體驗,下文帶大家一睹為快。

Google 高階款 Pixel Buds Pro 開箱上耳測:降噪強度中上、通話表現優於預期

Pixel Buds Pro 開箱

在原廠盒裝部份,這次 Pixel Buds Pro 外盒體積相當小且簡約,白底盒裝上印著品牌型號和產品外型,並且標示著本次主打的主動式降噪功能。開盒後,內容物除了耳機/充電盒組合之外,也額外附贈了 S 和 L 尺寸耳塞,耳機出廠時也預先裝好了 M 號耳塞,另有產品說明書和安全只是說明,並沒有包含 Type-C 充電線,配件上算是十分精簡!

本次我們也搶先體驗了迷霧灰配色,直接來開箱檢視!

 Pixel Buds Pro 產品外盒依舊使用簡約白底設計,並且印上了耳機外觀與型號,一眼便能看出產品外型。

 開箱後,產品內容物包含了 Pixel Buds Pro 耳機本體與充電盒、額外附贈的 S 和 L 尺寸耳塞(M尺寸已在出廠前安裝在耳機上),以及產品說明書和安全指示說明書。

升級支援 Qi 無線充電盒、耳機小巧舒適

雖然 Pixel Buds Pro 在國外一共發表了珊瑚橘、檸檬綠、迷霧灰和石墨黑色四種選擇,不過台灣只推出了相對保守的迷霧灰與石墨黑兩色,而此次開箱的是迷霧灰,首先看到 Pixel Buds Pro 充電盒同樣以鵝卵石造型設計,機殼採用白色帶有莫蘭迪灰的霧面質感,搭配弧形與小巧體積,讓它在持握時相當貼合手形,並且符合能輕鬆放入褲子口袋的尺寸,外出攜帶不會造成任何負擔與困擾,比較可惜的是充電盒表面稍微容易沾染髒污,長久使用下難免會對外觀質感稍微打折扣。

充電盒配置方面,正面配有狀態指示燈,可以橘燈或白燈快速判斷充電盒的殘電狀態,背面有一顆配對鍵、底部採用 Type-C 充電埠,而且 Pixel Buds Pro 支援無線充電,若搭配 Pixel 6 Pro、Pixel 6 或Pixel 5 手機還可透過反向充電為其充電,耳機在滿電下最長可連續聆聽 11 小時,開啟降噪則可連續聆聽 7 小時,搭配充電盒可提供 20 小時的總電量,快速充電 5 分鐘,可在開啟主動式降噪功能下額外使用一小時。

充電盒採用鵝卵石造型設計,並以霧面質感打造,體積小巧可一手掌握,也能塞進褲子口袋不佔空間,配色上屬於白色帶有莫蘭迪灰的感覺。

底部使用 Type-C 充電埠。

Pixel Buds Pro 充電盒也升級支援 Qi 無線充電,並且可使用非 A 系列 Pixel 手機進行反向充電,提供更便捷的電量補給服務。

接著是耳機本體部分,Pixel Buds Pro 以主動式降噪耳機來說算是小巧適中,單耳重量約 6.2g,Google 也強調耳機的外型與設計經由大量的耳模取樣來貼合各種耳型,並可透過壓力感應器偵測耳道內的壓力來緩解主動降噪的壓迫感,確保長時間配戴的舒適感受,以結構上來說,Pixel Buds Pro 戴起來穩固性還不錯。

另外,耳機耳機底部設有紅外線感應器,取下耳機會暫停播放音樂,戴上耳機則會重新播放,而機身也具備 IPX4 抗汗防潑水等級,配色上除了觸控區域使用灰色調之外,其餘皆以黑色設計,筆者乍看下覺得有些神似神隱少女電影中的無臉男,全機無按鍵配置,可藉由點觸或滑動左或右耳機來操控,由於左右耳的基本功幾乎完全相同,所以整體算是簡單好記憶,例如前後滑動則是能夠調高和降低音量,點擊一下可以播放暫停音樂和接聽來電,點擊兩下可播放下一首歌、結束通話和拒接來電,點擊三下回到上一首歌曲,長按則可控制主動降噪和啟動 Google Assistant 語音助理,如果搭配 Pixel 手機使用,還能直接透過「Ok Google」搭配語音指令來聲控操作。

本次借側的迷霧灰配色,在耳機外部觸控區域採用灰色調,其餘包括麥克風、耳機延伸音孔和內部耳塞套都使用黑色搭配,乍看下彷彿在致敬無臉男?

耳機總共提供S、M、L三種尺寸的矽膠耳塞供使用者替換,雖然耳塞套的選擇不算多,不過可搭配 Pixel Buds App 中的耳型檢測挑選到最合適且密合度最佳的耳塞大小。

以主動式降噪耳機來說,Pixel Buds Pro 體積算小巧,配戴也滿舒適穩固,並可透過點觸外部來操作耳機多媒體。

主動式降噪技術+Silent Seal 耳塞:環境音自然、降噪強度中上

在降噪功能部分,Pixel Buds Pro 主要結合自適應主動降噪與 Silent Seal 耳塞的被動降噪,藉由耳機外部的六組降噪麥克風偵測到外界聲音後,透過演算法與處理晶片產生反向音訊來消除中低頻噪音,並搭配 Silent Seal 阻隔外部流入的高頻噪音,實測下來,對於冷氣、風扇運轉聲都能有良好的抑制能力,當行走在戶外時,針對汽機車的行駛聲和捷運上的噪音也能有不錯的降噪表現,但對於人聲、機械鍵盤聲或捷運鳴笛聲的抑制效果較有限,降噪效果屬於中上程度。另外,開啟環境音時,流入的外部聲音也滿自然,並沒有聲音糊在一起或嚴重的機械感,可以幫助使用者清楚掌握周遭情況。

在聲音表現方面,Pixel Buds Pro 內建 11mm 大口徑驅動單元與 6 核心音效晶片,先說結論,連接 Pixel 手機分別聆聽線上串流平台的流行歌曲和電音曲目時,整體調音不偏重任何頻率,聽感上平滑自然,是一部聽感舒服的耳機,在高音有做到一定的清晰度與清脆感,並有著流暢的延伸表現,中頻段人聲細膩度也還不錯,唯獨低頻表現略顯平淡一些,雖然能感受到量感,但下潛力道稍嫌不足,這部分可開啟設定中的高低頻來強化,然而,因應這款耳機的藍牙音訊編碼僅支援 SBC 與 AAC ,相比搭配 LDAC 或 aptX Adaptive 的耳機,在高音質編碼的音訊還原度上還是略遜一些。

Google 高階款 Pixel Buds Pro 開箱上耳測:降噪強度中上、通話表現優於預期

Pixel Buds App 個人化調整項目略簡

Google 新上市的高階型 Pixel Buds Pro 主動式降噪耳機也支援 Android 裝置下載 Pixel Buds App 來進一步調整耳機的細部設定,像是基本的 Google 助理設定、尋找耳機、觸控設定和音效等功能,整體可調整的項目略少,而且要注意的是,不同於其它第三方品牌的真無線耳機是透過專屬 App 進行操作,Pixel Buds App 是直接融入 Android 的藍牙裝置系統層當中,因此,若要進行個人化調整則可在藍牙設定中,點選耳機型號的齒輪圖示來進入設定介面。

Google 高階款 Pixel Buds Pro 開箱上耳測:降噪強度中上、通話表現優於預期

在觸控設定中,目前只針對「按住」功能提供左右耳分別對應於切換主動降噪或啟動語音助理兩種功能可選,此外也可在選單中選擇降噪的循環切換功能。

目前在音效項目中,比較可惜的是,目前無法自行調整降噪強度和環境音量,且缺乏了 EQ 等化器功能,僅有一個同時強化高低頻的選項,不過根據外媒報導指出,Google 今年秋天將釋出更新,為 Pixel Buds 提供五段 EQ 等化器及空間音訊功能。

作為一台 ANC 降噪耳機,那麼耳塞與耳道的密合度所帶來的物理隔音效果也十分重要,因此,可在檢查耳塞密合度的項目中進行測試。

Pixel Buds Pro 也擁有藍牙多點連線功能,能在 Android 、iOS、平板電腦和筆記型電腦等裝置間自動切換音訊來源,而且不需點進藍牙選單就能切換操作,不過須在 App 中將此功能開啟。

Pixel Buds Pro 的藍牙音訊編碼僅支援 SBC 與 AAC ,相比搭配 LDAC 或 aptX Adaptive 的耳機,在高音質編碼的音訊還原度上還是略遜一些。

近年來真無線耳機的通話品質也備受消費者重視,因此,可以發現這幾年的耳機新品多少都會在這方面進行著墨,而 Pixel Buds Pro 除了搭載了波束成形麥克風、語音加速計和防風網罩,來降低吵雜的環境聲或風切聲影響之外,同時標榜支援「骨傳導技術」,藉由骨傳導分析下顎的震動,讓語音清晰傳遞,實測之下,這款耳機的通話表現比預期中優秀許多,在室內辦公室或馬路上的通話品質都滿清晰,雖然搭乘捷運時的底噪還是難以完全避免,不過整體通話體驗令人滿意。

總歸來說,Pixel Buds Pro 在配戴舒適度、降噪表現和通話品質上有一定的水準,首先服貼度不錯,即使長時間戴下來聽音樂也不感到疲勞,而且耳機本身降噪強度偏中上,啟動後不會有耳壓不適感且能傳遞精準的反相聲波來抵銷環境噪音,不過若 App 可調整降噪等級,或能調整 EQ 喜好,相信能帶來更優質的聆聽體驗,以 5990 的中價位來看,兼具有感降噪、中性調音、多元充電型式,整體規格還算到位,同時最大優勢是與 Android 行動設備擁有最好的匹配性和深度整合,以上特點提供給大家做參考~

Shaoyun
作者

PC home雜誌、T客邦產業編輯,前產業情報誌作者,主要負責耳機、音響、家電、智慧家居、按摩椅、電商、電子閱讀器等領域評測報導,並有軟體相關教學。在T客邦影新聞Youtube頻道負責影音主持。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