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零組件評測 零組件評測 的最新熱門文章 評測 ASRock Fatal1ty Z170 Gaming K6+ 實用配置導向電競主機板 bisheng 發表於 2015年8月24日 09:00 Plurk 當前上市的 Z170 主機板,不乏狂堆料比拚功能的產品,但是並非每個人都需要那麼多功能,或說不想被廠商綁死,寧可自己購買性能、功能更好的介面卡來擴充。在這前提下,自然是無需選擇堆砌滿滿功能,因此失去擴充彈性的產品,如 ASRock Fatal1ty Z170 Gaming ... 評測 NVIDIA GeForce GTX 950 實測,Maxwell 架構中階顯示卡新尖兵 bisheng 發表於 2015年8月20日 21:00 Plurk NVIDIA 當前主力顯示核心架構 Maxwell,是由中階產品 GeForce GTX 750 系列率先應用,那是 2014 年年初的事情。隨後高階與旗艦產品線,陸續換裝第二代 Maxwell 架構,組成現行銷售主力 GTX 900 / Titan 等系列產品。這會兒又端... 評測 Asus Z170-DELUXE 高階 Skylake-S 主機板,極盡可能堆料之作 bisheng 發表於 2015年8月13日 09:00 Plurk Asus 採用 Z170 晶片組的高階主機板 Z170-DELUXE,充分利用晶片組充裕的可彈性配置 PCIe 通道,堆砌當前你所能想到的附加功能。例如今年話題性超高的 USB 3.1,一口氣配置了 3 顆控制器來提供,另外還有未來主流的 PCIe 化固態硬碟相對應傳輸介面... 評測 跑分不求人:GPU-Z即時監控顯示卡狀態 國寶大師 李文恩 發表於 2015年8月08日 15:00 Plurk 在檢視處理器資訊的CPU-Z打響知名度後,「-Z」就成了系統資訊工具軟體愛用的名號,雖然向CPU-Z致敬的軟體不少,但是真正能夠擠入主流測試用工 具軟體的例子並不多,其中聚焦於顯示卡資訊的GPU-Z就是個頗具知名度的軟體,它不但可以提供顯示卡的規格資料,也可以檢視時脈、溫度... 評測 Intel Skylake 平台解禁登場,第六代 Core 製程躍進電力效率比再提升 bisheng 發表於 2015年8月06日 09:00 Plurk 玩家先前期待多時的 Broadwell 平台,Intel 正式發布之後卻表示,並不會引進處理器零售,這可真是令人傻眼。不過好在 Skylake 隨之到來,結合 14nm 製程、改版 Core 微架構、規格大改的 100 系列晶片組,Skylake 看頭可是完全不亞於 Bro... 評測 小體積大輸出,銀欣 SX600-G 電源供應器實測 R.F. 發表於 2015年8月03日 09:00 Plurk 主機板和處理器內建整合功能越來越多,USB 傳輸速度越來越快,主機板擴充槽似乎只剩顯示卡能夠擴充,不少人也從過去選購 ATX 主機變更為 microATX 或 Mini-ITX 尺寸,部分機殼甚至將電源供應器槽位設計成更小的 SFX 規格。 評測 Asus Strix GTX 980 Ti 顯示卡實測,重裝散熱超頻版自製卡 bisheng 發表於 2015年7月23日 09:00 Plurk 最近高階顯示卡市場戰火連天,除了兩大顯示晶片陣營打的火熱,各家顯示卡廠商相繼推出的自製卡也激烈競爭。Asus 預定於近期內,將會正式開賣首款採用 NVIDIA GeForce GTX 980 Ti 顯示晶片的自製卡,命名為 Strix GTX 980 Ti 配備巨大散熱器模... 評測 銀欣 CS01 小型大肚量機殼,自組 NAS 首選 R.F. 發表於 2015年7月22日 09:00 Plurk 因應大量儲存的需求,使用者開始自行組裝 DIY 式的儲存系統,銀欣看準此趨勢推出新款 Case Storage 系列,強調小型機殼也可裝設多顆儲存裝置,並且搭配正壓理論和煙囪式散熱,提升小機殼的整體散熱能力。 評測 Skylake 即將駕到,ECS Z170-Claymore 主機板搶先實測體驗 bisheng 發表於 2015年7月10日 15:00 Plurk Computex 2015 期間,Intel 開放各家主機板廠商,靜態展出第六代 Core 平台的主機板產品,所採用晶片組為 Z170、H170、H110、B150 等。雖然最快也還有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正式發表之日到來 NDA 才會解禁,我們已經收到來自 ECS 的工程測試... 評測 OCZ Trion 100 固態硬碟實測,TLC 顆粒再下一城 bisheng 發表於 2015年7月10日 09:00 Plurk 在 Samsung 首開應用先例之後,固態硬碟未來的發展之路,TLC 顆粒已經明確占有一席之地。OCZ 今年將有幾款新產品推出,首先登場的 Trion 100,主打百分之百 Toshiba 用料。其中引人關注的一點,是其快閃記憶體為 Toshiba 最新的 TLC 架構顆粒... 評測 原色更顯質感,Jonsbo C3 吞下 10.5 吋顯示卡 R.F. 發表於 2015年7月08日 09:00 Plurk 近年的機殼趨勢多以電競、誇張外型取勝,以多邊形的塑膠零件包覆鐵製骨架,樸素機殼反而比較無法吸引消費者的目光,市場上越來越少見。但其實簡單的機殼只要處理得當,反而不會有流行機殼的世俗感,經久耐看,Jonsbo C3 就是一 款如此的鋁製機殼。 評測 SilverStone SG11 合理空間配置,高階顯卡照樣能裝 R.F. 發表於 2015年7月06日 09:00 Plurk 主機板整合越來越多功能,過去插滿擴充槽的景象已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小型化趨勢。機殼做小不難,該如何分配內部零組件安裝空間,使其達到零件數量最大化,並同時兼顧散熱能力,就是個大學問了。 上一頁23下一頁
評測 ASRock Fatal1ty Z170 Gaming K6+ 實用配置導向電競主機板 bisheng 發表於 2015年8月24日 09:00 Plurk 當前上市的 Z170 主機板,不乏狂堆料比拚功能的產品,但是並非每個人都需要那麼多功能,或說不想被廠商綁死,寧可自己購買性能、功能更好的介面卡來擴充。在這前提下,自然是無需選擇堆砌滿滿功能,因此失去擴充彈性的產品,如 ASRock Fatal1ty Z170 Gaming ...
評測 NVIDIA GeForce GTX 950 實測,Maxwell 架構中階顯示卡新尖兵 bisheng 發表於 2015年8月20日 21:00 Plurk NVIDIA 當前主力顯示核心架構 Maxwell,是由中階產品 GeForce GTX 750 系列率先應用,那是 2014 年年初的事情。隨後高階與旗艦產品線,陸續換裝第二代 Maxwell 架構,組成現行銷售主力 GTX 900 / Titan 等系列產品。這會兒又端...
評測 Asus Z170-DELUXE 高階 Skylake-S 主機板,極盡可能堆料之作 bisheng 發表於 2015年8月13日 09:00 Plurk Asus 採用 Z170 晶片組的高階主機板 Z170-DELUXE,充分利用晶片組充裕的可彈性配置 PCIe 通道,堆砌當前你所能想到的附加功能。例如今年話題性超高的 USB 3.1,一口氣配置了 3 顆控制器來提供,另外還有未來主流的 PCIe 化固態硬碟相對應傳輸介面...
評測 跑分不求人:GPU-Z即時監控顯示卡狀態 國寶大師 李文恩 發表於 2015年8月08日 15:00 Plurk 在檢視處理器資訊的CPU-Z打響知名度後,「-Z」就成了系統資訊工具軟體愛用的名號,雖然向CPU-Z致敬的軟體不少,但是真正能夠擠入主流測試用工 具軟體的例子並不多,其中聚焦於顯示卡資訊的GPU-Z就是個頗具知名度的軟體,它不但可以提供顯示卡的規格資料,也可以檢視時脈、溫度...
評測 Intel Skylake 平台解禁登場,第六代 Core 製程躍進電力效率比再提升 bisheng 發表於 2015年8月06日 09:00 Plurk 玩家先前期待多時的 Broadwell 平台,Intel 正式發布之後卻表示,並不會引進處理器零售,這可真是令人傻眼。不過好在 Skylake 隨之到來,結合 14nm 製程、改版 Core 微架構、規格大改的 100 系列晶片組,Skylake 看頭可是完全不亞於 Bro...
評測 小體積大輸出,銀欣 SX600-G 電源供應器實測 R.F. 發表於 2015年8月03日 09:00 Plurk 主機板和處理器內建整合功能越來越多,USB 傳輸速度越來越快,主機板擴充槽似乎只剩顯示卡能夠擴充,不少人也從過去選購 ATX 主機變更為 microATX 或 Mini-ITX 尺寸,部分機殼甚至將電源供應器槽位設計成更小的 SFX 規格。
評測 Asus Strix GTX 980 Ti 顯示卡實測,重裝散熱超頻版自製卡 bisheng 發表於 2015年7月23日 09:00 Plurk 最近高階顯示卡市場戰火連天,除了兩大顯示晶片陣營打的火熱,各家顯示卡廠商相繼推出的自製卡也激烈競爭。Asus 預定於近期內,將會正式開賣首款採用 NVIDIA GeForce GTX 980 Ti 顯示晶片的自製卡,命名為 Strix GTX 980 Ti 配備巨大散熱器模...
評測 銀欣 CS01 小型大肚量機殼,自組 NAS 首選 R.F. 發表於 2015年7月22日 09:00 Plurk 因應大量儲存的需求,使用者開始自行組裝 DIY 式的儲存系統,銀欣看準此趨勢推出新款 Case Storage 系列,強調小型機殼也可裝設多顆儲存裝置,並且搭配正壓理論和煙囪式散熱,提升小機殼的整體散熱能力。
評測 Skylake 即將駕到,ECS Z170-Claymore 主機板搶先實測體驗 bisheng 發表於 2015年7月10日 15:00 Plurk Computex 2015 期間,Intel 開放各家主機板廠商,靜態展出第六代 Core 平台的主機板產品,所採用晶片組為 Z170、H170、H110、B150 等。雖然最快也還有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正式發表之日到來 NDA 才會解禁,我們已經收到來自 ECS 的工程測試...
評測 OCZ Trion 100 固態硬碟實測,TLC 顆粒再下一城 bisheng 發表於 2015年7月10日 09:00 Plurk 在 Samsung 首開應用先例之後,固態硬碟未來的發展之路,TLC 顆粒已經明確占有一席之地。OCZ 今年將有幾款新產品推出,首先登場的 Trion 100,主打百分之百 Toshiba 用料。其中引人關注的一點,是其快閃記憶體為 Toshiba 最新的 TLC 架構顆粒...
評測 原色更顯質感,Jonsbo C3 吞下 10.5 吋顯示卡 R.F. 發表於 2015年7月08日 09:00 Plurk 近年的機殼趨勢多以電競、誇張外型取勝,以多邊形的塑膠零件包覆鐵製骨架,樸素機殼反而比較無法吸引消費者的目光,市場上越來越少見。但其實簡單的機殼只要處理得當,反而不會有流行機殼的世俗感,經久耐看,Jonsbo C3 就是一 款如此的鋁製機殼。
評測 SilverStone SG11 合理空間配置,高階顯卡照樣能裝 R.F. 發表於 2015年7月06日 09:00 Plurk 主機板整合越來越多功能,過去插滿擴充槽的景象已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小型化趨勢。機殼做小不難,該如何分配內部零組件安裝空間,使其達到零件數量最大化,並同時兼顧散熱能力,就是個大學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