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G Ally電競掌機真機亮相!系統、規格、核心一次看完,能否超越Steam Deck要等這天看價格才知道

ROG Ally電競掌機真機亮相!系統、規格、核心一次看完,能否超越Steam Deck要等這天看價格才知道

這一次不是愚人節玩笑!華碩(ASUS)旗下玩家共和國宣布,電競掌機 ROG Ally 於台灣搶先亮相,它擁有 7 吋 FHD 解析度的 120Hz 更新率螢幕,全機重量僅 608 克,核心使用 AMD Ryzen Z1 系列 APU,搭配完整版的 Windows 11 作業系統,預計 5 月中旬正式發售。

文章目錄

開發時間長達 5 年,採用Windows 11 作業系統

關於 ROG Ally 電競掌機的消息,相信玩家們已經從許多爆料中窺見一二,而 ROG 也於日前向媒體提前展示這台「掌上型遊戲電腦」,並且向外界介紹各種關於它的設計特點,預計五月將再為 ROG Ally 舉辦正式發表會,公開核心硬體詳細規格與上市售價。

首先命名方面,ROG Ally 雖然聽起來有點像「A Lie」即謊言的意思,尤其在 4/1 愚人節曝光時,更被外界認為是搞笑企劃。但實際上,華碩已秘密開發 ROG Ally 長達 5 年時間,Ally 指的其實是「play ALL Your games」的簡寫,代表這台掌機訴求直接在裝置上執行所有玩家想要的遊戲作品。

ROG Ally 名稱來自「play ALL Your games」,掌機搭載完整版的 Windows 11 作業系統,玩家可以直接在掌機上執行各大 PC 平台的遊戲。

ROG Ally 最大特色即是採用了完整版的 Windows 11 作業系統,因此能夠直接遊玩 PC 遊戲,除了主打配合 Xbox Game Pass 可擁有最佳體驗之外,同時亦支援 Steam、Epic Games、EA Play、Ubisoft Connect、Battle.net 等等遊戲平台,上市後玩家若購買 ROG Ally 將能獲得 3 個月的 XGP 免費訂閱。

華碩表示 ROG Ally 開發時間超過 5 年,媒體展示現場也擺出許多試作模型,最終才定案為現在的型態。

核心規格:搭載 AMD Ryzen Z1 系列處理器

核心硬體規格部分,官方僅先透露了 ROG Ally 將會採用 AMD Ryzen Z1 系列處理器,其為 Zen 4 架構配合 RDNA 3 顯示晶片共同打造的 4nm 製程 APU。

此外,ROG Ally 還會搭配 512GB 的 PCIe 4.0 SSD、16GB LPDDR5-6400 雙通道記憶體、Wi-Fi 6E 無線網路連線、UHS-II MicroSD 讀卡機及 Windows Hello 快速指紋解鎖。

ROG Ally電競掌機真機亮相!系統、規格、核心一次看完,能否超越Steam Deck要等這天看價格才知道

關於 ROG Ally 實際採用的 AMD Ryzen Z1 系列處理器詳細資料,包含 CPU 核心數量、運作時脈、RDNA 3 內顯運算單元(CU)數量及遊戲效能等等,官方預計會於 5 月再行公開。

螢幕規格:FHD 120Hz 掌機螢幕、DXC 超透光塗層

ROG Ally 的 7 吋螢幕兼具觸控功能,面板採 IPS 技術、解析度 1080p,除了擁有 120Hz 更新率外,亦加入 Free-Sync、sRGB 100% 色域支援,反應時間 7ms、對比度為 1000:1。

考慮到掌機的戶外使用情境,ROG Ally 內建螢幕最高亮度可達 500nits,同時導入 Corning DXC 塗層提高透光度,反光折射率小於 0.6%;其搭載的 Gorilla Glass Victus 大猩猩玻璃也提升了掌機螢幕的抗刮耐磨程度。

ROG Ally 正面外觀以白色為主色調,全機僅 608 克重量,實際上手相當輕盈,配重也非常得當。

音效表現上,雖然大部分掌機玩家應該都會搭配耳機進行遊戲,但 ROG Ally 仍具備 Dolby Atmos 雙前置揚聲器,支援 Hi-Res Audio 且導入華碩 Smart AMP 技術,確保合格的音效體驗,機身上方也帶有先進的 3.5mn 有線耳機孔。

手把設計:比照 Xbox 手把 ABXY 按鍵布局

華碩在 ROG Ally 的外型設計方面下了不少工夫。首先在鍵位的安排方面,ROG Ally 採用與 Xbox 搖桿相同的 ABXY 布局,使這台掌機在多數遊戲中都有著絕佳的相容性;俗稱蘑菇頭的類比搖桿亦置於機身左上角,方便玩家利用大拇指直覺上手。

華碩在人體工學方面為 ROG Ally 下了不少工夫,整體搖桿布局參照 Xbox 控制器,不只遊戲相容性高,玩家接受度也高。

ROG Ally 左邊的 D-Pad 十字鍵為圓形相連款式,讓玩家在同時按下兩個方向時,手指不容易因突起的邊角而感到疼痛;右邊 ABXY 鍵的表面則採平面圓滑設計,方便玩家手指進行高速點按。

除了標準的 LT/RT 鍵之外,ROG Ally 於機身後方還額外配置了 M1/M2 功能鍵,方便玩家做出更多快捷應用。此外,這台掌機在玩家手心、手指能夠接觸的位置,幾乎都做了兼具潮流感的咬花止滑處理,全機持握時符合人體工學角度,拿起來更為輕鬆。

ROG Ally 背面有專屬的 M1/M2 功能鍵,可透過軟體調整自定義任何功能,敗家之眼也以鏤空方式呈現,十分吸睛。

重量及散熱:超輕量 608 克機身,雙風扇單熱管散熱超越Steam Deck

之前 Steam 推出的 Steam Deck,機身重不用說,最大問題就在於散熱功能不算出色。為了提高攜帶性,ROG Ally 內部以超輕量鋁材打造,全機重量僅有 608 克,散熱方面強調「零重力、零噪音」,並導入 ROG Intelligent Cooling 技術,以雙風扇、單熱導管進行布局,內部的超薄散熱鰭片僅 0.1mm,同時 APU 位置與多個地方亦特別鏤空,除了減輕機身重量外,亦讓熱度不易傳導至螢幕側,影響玩家的遊戲體驗。

ROG Ally 搭載 AMD Ryzen Z1 系列處理器,PCB 的布局非常緊湊,擁有多樣化的連接埠,而 SSD 則採 2230 規格。

ROG Ally 選用了低噪音、低摩擦力、高耐久性的「流體動壓軸承(FDB)」,以及提升 18% 毛細作用力的「抗重力散熱導管」兩項技術,讓玩家無論「躺著玩、坐著玩、趴著玩」都不會干擾機器內部的風扇運作。

從 ROG Ally 實機拆解中可以發現,這台掌機使用雙風扇、單熱導管的散熱系統,塑膠上蓋有許多鏤空以減輕機身重量。

此外經過華碩實測,ROG Ally 雙風扇的解瓦效率不僅更高,噪音值僅 20 分貝亦比單風扇解決方案來得出色。

充電器整合畫面輸出,支援 XG Mobile 外接顯卡

ROG Ally 隨附的充電器為 65W,其外觀十分小巧,可透過 USB PD 3.0 標準對掌機進行供電,而這顆充電器本身更整合了 HDMI 2.0 輸出與 USB 連接埠,相當於擁有電視底座(Dock)的完整功能,可在連接掌機、電視後直接輸出畫面,甚至於接上 USB 鍵鼠對掌機進行操控。

ROG Ally 隨附的充電頭,本身即是帶有完整功能的 Dock,可以輸出畫面甚至於接上 USB 鍵鼠,將其想像成任天堂 Switch 的電視底座即不難理解。

ROG Ally 於機身上方預留了 XG Mobile 外接顯卡盒的連接埠,因此最高可與 NVIDIA GeForce RTX 4090 行動版 GPU 協同運作,並獲得多個 USB 埠擴充、SD 讀卡機、RJ-45 網路連接埠、HDMI 2.1 顯示輸出及同步供電,進而打造出一台相當於高階遊戲筆電規格的獨特遊戲裝置。

ROG Ally 可以接上 XG Mobile 對效能、連接埠進行擴充,適用於喜歡在家中進行高品質遊戲的玩家。

ROG Ally 也支援眾多遊戲周邊產品,包含 ROG 旗下耳機、Raikiri Pro 遊戲控制器等等,官方更預計推出專用的旅行收納包。

Aura Sync 燈效沒缺席,獨家軟體整合應用

華碩表示,基本上 ROG Ally 機身上的所有按鍵,皆允許玩家手動重新映射(mapping),甚至於透過組合鍵方式自定義快捷功能,同時藉由選取 Game Profile 快速切換。

此外,包含震動回饋強度、搖桿與 LT/RT 鍵的敏銳度、死區等等,ROG Ally 皆可以透過軟體進行調整;機身上的燈光亦支援 Aura Sync,方便玩家打造自己的個人化遊戲風格。

ROG Ally電競掌機真機亮相!系統、規格、核心一次看完,能否超越Steam Deck要等這天看價格才知道

為了讓 ROG Ally 適用於多種遊戲情境,華碩也特別打造了 Armoury Crate SE 軟體,讓玩家在多種情境之間自由切換,包含手把模式、鍵鼠模式與桌面模式。

ROG Ally電競掌機真機亮相!系統、規格、核心一次看完,能否超越Steam Deck要等這天看價格才知道

在 ROG Ally 上的 Armoury Crate SE,亦能夠成為開啟多個平台上遊戲的快速入口;透過內建的 ROG Command Center 功能,玩家還可於遊戲中快速呼叫控制面板,進行即時的系統資訊總覽。

價格及上市時間

ROG Ally的外型和主要規格已經知道得的差不多,但目前還有上市時間和價格還不清楚。官方表示,將於5月11日(台灣晚間10點)舉辦全球發表會,屆時公開玩家期待的販售資訊。

MikaBrea
作者

曾任PC home雜誌硬體編輯,負責軟體教學以及產品評測,專注於遊戲/電競與其它有趣的一切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