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三星、Intel都拿錢等著投資重返上市的ARM,還將在AI領域與NVIDIA、AMD競爭

蘋果、三星、Intel都拿錢等著投資重返上市的ARM,還將在AI領域與NVIDIA、AMD競爭

時隔7年,ARM重返那斯達克綜合指數。ARM是投資大眾「最熟悉的陌生人」,因為ARM作為網路公司,並不是廠商不生產製造任何硬體商品,甚至也不是軟體製造商,不開放軟體。市面上也見不到有ARM商標的銷售品。 

說它熟悉,是因為作為晶片架構設計公司,全球有95%的手機以及75%的電子裝置皆使用ARM架構。不論是智慧型手機的SoC,還是汽車座艙晶片MCU,背後都在使用ARM的晶片架構。

作為一家典型獨角獸公司(指一個企業成立不到10年,但估值達標10億美元以上,且還未在股票市場上市的科技公司。)ARM開始嘗試重返納斯達克,再次申請公開募股(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 

近日根據股票市場公開申請首次IPO,ARM估值超過600億美元,預計將成為今年最大IPO。 對蘋果(Apple)、三星電子(Samsung)、輝達(NVIDIA)、英特爾(Intel)等晶片製造商表示,將在ARM上市後立即投資。 

蘋果、三星、Intel都拿錢等著投資重返上市的ARM,還將在AI領域與NVIDIA、AMD競爭

從英國到矽谷的ARM

ARM並非誕生於美西矽谷,在1979年,ARM的前身「Acorn」誕生於英國劍橋市,而Acorn的主要業務,是SC/MP處理器的開發和銷售。 隨著處理器業務逐漸擴大,摩托羅拉MOS6502處理器和英特爾80286處理器統治了市。

Acorn也因此在利潤上大受打擊,於是內部開始有些爭執,部分股東離開Acorn,重新建立新的公司「Advanced RISC Machines」,也就是日後的ARM。 

新成立的ARM迅速被蘋果公司和晶片製造公司VLSI看上,蘋果以150萬英鎊現金獲得ARM的30%股份,VLSI以其智慧財產權資產、裝置工具資產與25萬英鎊投資款獲得了ARM的40%股份。 

得到資助的ARM,挖角摩托羅拉CPU部門負責人羅賓·薩克斯比,後來被稱為「ARM第一CEO」。在其帶領下,ARM正式確立其商業模式:「除了對售出的每塊晶片收取一定比例的特許權使用費外,並透過預付費用的形式進行許可權的販售。」 

換句話說,ARM不生產晶片,僅僅將自己設計的晶片授權給其他晶片廠商,只收取授權許可費。而晶片廠商在得到ARM的設計核心後,就可以自己動手生產製造出ARM晶片,時至今日,ARM依然使用這種模式。 

此種商業模式廣受客戶青睞,因為能夠節省大量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例如德州儀器、諾基亞(Nokia)、摩托羅拉、三星(Samsung)、夏普(Sharp)、阿爾卡特、YAMAHA。 

廣受青睞的ARM在1998年,陸續登陸倫敦證交所和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 隨後,在2006年,ARM收購挪威GPU廠商Falanx,正式進軍手機SoC領域,並在隔年推出Cortex-A9核心。 

自此之後,iPhone、Android手機、高通、聯發科都開始使用ARM構架的處理器。曾經,英特爾X86制霸PC電腦端長達44年。如今,搭載ARM架構晶片的設備數量是英特爾的25倍,全世界95%的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都採用了ARM架構。 

蘋果、三星、Intel都拿錢等著投資重返上市的ARM,還將在AI領域與NVIDIA、AMD競爭

一波三折的歸屬權

ARM逐漸完成從PC端到手機端的「晶片霸權」,但它的歸屬開始一波三折。上文提到,ARM最早是由蘋果和VLSI兩家公司控股。在ARM上市後,蘋果一度將股權從30%提升至43%,並在賈伯斯時期一口氣全部拋售。 

而VLSI公司早就消失在歷史長河,在1999年被飛利浦電子以10億美元收購。 在2016年7月,軟銀(Softbank)宣佈以234億英鎊(約314億美元)的現金收購ARM。2016年9月6日,收購正式完成後,ARM從倫敦交易所和納斯達克退市,正式成為軟銀老闆孫正義的私人公司。 

被軟銀收購後的ARM,迎來了自己的歷史低谷。根據軟銀財報顯示,ARM在2018-2020年間的營收沒有增長,這三年營收分別以18.31億美元、18.36億美元、18.98億美元,業績發展近乎停滯。 

並且在ARM招股書中透露,受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下滑的影響,ARM的營收水平在2023財年出現了下滑,同比下降了1%,營收價格為26.79億美元。但下滑似乎才正開始。再最新一季的財報中,ARM收入下降2.5%至6.75億美元,淨利潤從上一財年同期的2.25億美元降至1.05億美元,減少過半。 

ARM業績之所以沒有起色,背後最大原因是中國市場的缺失。根據招股書表示,「ARM中國(安謀科技)」,是一間獨立於ARM營運的實體公司,換句話說ARM並沒有「ARM中國」的直接管理權。 

中國作為全球智慧型手機使用者最多的市場,一直是半導體行業收入和增長的重要來源。缺少中國市場的直接管理,ARM的業績暴跌似乎不意外。 

同時,拿走「ARM中國」的軟銀,最近幾年也過得格外淒涼。根據最新的軟銀2023年半年度的財報,ARM淨營收為31824.8億日元,與同半年增長6.7%,但整體淨虧損為1291億日元,而上年同期相比的淨利潤為3635.7億日元。 

其中,軟銀願景基金Q2虧損為1.02兆日元,與去年同時期相比擴大20%,Q1虧損為2.33兆日元,整體願景基金投資虧損將近1.38兆日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擴大19%。軟銀已經連續第四個季度出現虧損。

想從ARM這邊獲得一點好處的軟銀,已經不止一次想要賣掉ARM,最有意的賣家是NVIDIA。在2020年,軟銀試圖以400億美元的價格,將ARM出售給NVIDIA。

但這筆交易被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和英國競爭與市場管理局(CMA)雙雙阻止,最終宣告破滅。為此NVIDIA還付出了12.5億美元的巨額分手費。 軟銀在面對者種情況,只能無奈地重新啟動上市流程,將ARM重新推向納斯達克。

蘋果、三星、Intel都拿錢等著投資重返上市的ARM,還將在AI領域與NVIDIA、AMD競爭 

想做AI晶片的ARM

根據統計自ARM成立以來,基於ARM架構的晶片總出貨量達到了2500億顆,具備超過1500萬個軟體開發者。ARM預估目前全世界大約70%的人都在使用以ARM為設計基礎的裝置,例如蘋果、NVIDIA、高通、三星等晶片。 

其中,高通被譽為ARM最大的合約「甲方」,截止2023年的營收,有將近11%的貢獻來自於高通。但高通一直不滿ARM對晶片廠商有授權限制。這代表ARM要求晶片廠商使用ARM構架後,其它GPU、NPU、ISP等IP核心必須全部採用ARM技術,不得使用第三方架構。 

這無疑將會與高通利益牴觸,於是高通在2022年8月,以14億美元正式收購晶片設計公司Nuvia,並表示在2024年要採用Nuvia架構開發的晶片。高通還聯合NXP、博世、英飛凌及Nordic等公司組建一家晶片公司,專攻RISC-V架構晶片開發,徹底與ARM撕破臉。 

ARM頓時極為震怒,以授權費率、Nuvia的IP歸屬等問題,正式起訴高通。 ARM面對的困境不只是面對收持續下滑的問題,還遭受高通背叛,ARM這幾年的路越走越艱難。但也並非沒有好消息,隨著AI大型語言模型的走紅,AI晶片成為ARM的新方向。

在ChatGPT的推動下,NVIDIA憑藉GPU晶片,在本季度淨利潤達到61.88 億美元,與去年相比增長843.3%,淨利率暴增至45.8%,創出歷史新高。市值也來到了1.16兆美元,晉升「兆俱樂部」成員。 

值得一提的是,NVIDIA最新一代超級晶片GH200,其中就包含基於ARM架構的CPU。也讓ARM看到了新領域的曙光。在此次招股書中,ARM明確表示未來業務要向著人工智慧領域發展。 

但目前來說,AI市場仍在高度依賴GPU晶片,也就是NVIDIA和AMD的領域。 作為CPU的領頭羊,ARM能否把AI市場從GPU晶片奪回,仍是個困難且艱困的長期任務。

 

 

 

36Kr
作者

36氪(36Kr.com)累計發表超過10.8萬條包含圖文、音訊、影片在內的優質內容。氪原創內容體系涵蓋新創公司、大公司、投資機構、地方產業與二級市場等內容模組,設置有快訊、深度商業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