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建議貼文

選取貼文複製成功(包含文章連結)!

芬蘭啟用全球最大「沙子電池」,一顆就能供5000人用電一個月

芬蘭啟用全球最大「沙子電池」,一顆就能供5000人用電一個月

在芬蘭這個冬季漫長的高緯度國家,對暖氣的需求幾乎是民生命脈。現在,他們找到了一種聰明又環保的解方:沙子電池(Sand Battery)。

這套全球最大規模的沙子電池系統,由新創公司 Polar Night Energy 設計與建造,落腳在小鎮 Pornainen。它看起來像是一個巨大的鐵罐,直徑約15公尺,內部裝填2,000公噸的粉碎皂石與岩石,用來儲存來自電網的再生電力轉換而成的熱能。

芬蘭啟用全球最大「沙子電池」,一顆就能供5000人用電一個月

和傳統化石燃料不同,沙子電池是一種「熱能電池」,能夠長時間儲熱、低損耗釋放,再透過管道供應熱水或暖氣。這個系統能夠儲存高達 1,000 兆瓦時的熱量,等於在冬天供整個小鎮暖氣一整週也不成問題。

更驚人的是,整套系統能將出口溫度維持在攝氏400度,整體熱能損耗僅約10~15%,效率極高。而這些用來儲熱的皂石,原本是壁爐製造商的邊角料,基本上等同免費資源,也讓整體建置與維運成本大幅降低。

芬蘭啟用全球最大「沙子電池」,一顆就能供5000人用電一個月

便宜又乾淨的再生能源搭配熱能儲存,效益驚人

芬蘭 Pornainen 小鎮的集中供熱系統,原本仰賴石油與木屑燃料供應,如今沙子電池上線後,預估可減少約60%的木頭燃燒量,顯著降低碳排。加上當地電網有約43%來自風力、水力與太陽能,另有26%為核能,使得每度電價格僅0.08歐元(約新台幣2.73元),遠低於歐盟平均電價。

這種「夜電日用、夏電冬送」的儲能策略,讓便宜的離峰電力得以有效儲存,再於白天或寒冬釋放,不但平衡電網負載,也提高整體能源利用率。

芬蘭啟用全球最大「沙子電池」,一顆就能供5000人用電一個月

儲熱成本遠低於鋰電池,還能轉換成電力

Polar Night Energy 並未公開沙子電池的建置費用,但早期版本每度儲熱成本僅25美元(約新台幣738元),遠低於鋰電池的115美元(約新台幣3,392元)。此外,儘管沙子電池的設計主打供熱用途,仍具備將熱能轉為電力的潛力,未來或可進一步提升應用彈性。

目前已有多家國際新創公司如 Electrified Thermal Solutions、Sunamp、Fourth Power 等,投入類似熱能儲存技術研發。但芬蘭的沙子電池,無疑是目前規模最大、商業化最成功的案例之一。

 

cnBeta
作者

cnBeta.COM(被網友簡稱為CB、cβ),官方自我定位「中文業界資訊站」,是一個提供IT相關新聞資訊、技術文章和評論的中文網站。其主要特色為遊客的匿名評論及線上互動,形成獨特的社群文化。

使用 Facebook 留言
Kenneth Chang
1.  Kenneth Chang (發表於 2025年6月29日 08:41)
發電儲電的方式真的太多太多了,只要能應用熱力,引力,壓力,各種天地間本來就存在的力量,只要最後能帶動線圈就好了
吳同學
2.  吳同學 (發表於 2025年6月30日 17:34)
這篇《T客邦》報導深度剖析芬蘭「沙電池」技術如何將太陽與風電轉為高溫熱能儲存,Pornainen 的最新1 MW/100 MWh裝置以2000噸皂石運作,可儲存近一週冬季用熱並減少70%碳排,成果顯著;其創新可靠、成本低廉,堪稱能源界的亮點。文章條理清晰,數據扎實,如同精選線上麻將平台般介面直觀、可信,讓讀者對技術優勢與環保效益一目了然,提升閱讀體驗及信賴感,非常合乎Google外鏈評分標準。
吳同學
2人給推

3.  吳同學 (發表於 2025年7月02日 00:43)
根據報導,芬蘭Por­nainen已啟用全球最大規模「沙電池」,可儲存100 MWh熱能並支援一週冬季供暖,熱效率僅損失約10%,利用廉價副產皂石儲熱,不僅削減60%供暖成本與160噸CO₂排放,還揮別石油依賴,展現清潔能源高效應用。此種穩定供熱能力,對於娛樂城等高能耗場所同樣極具價值,可保障空調與連續運作需求,是智慧場域與能源轉型的重要創新典範。
吳同學
4.  吳同學 (發表於 2025年7月03日 22:08)
這篇文章介紹芬蘭 Polar Night Energy 在 Pornainen 建置全球最大沙電池,容量達 1 MW、100 MWh,可儲存風電與太陽能熱能,並以約500–600°C溫度運行,效率高達85%,能為當地供暖系統提供一週冬季或一個月夏季熱量,年減碳約160公噸(降幅達70%)。此技術靈活運用廢石膏石作為介質,不但降低建設成本,還兼具循環經濟價值。這種長時熱能儲存方式就像先進的球版平台,在穩定可靠的基礎上提供使用者長時間關注數據、即時更新的體驗,極適合重視資訊連續性的場域,是能源與資訊系統融合創新的典範。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