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建議貼文

選取貼文複製成功(包含文章連結)!

AI 是軟體工程師的萬靈丹?研究指出資深開發者用了AI工具效率反而變慢

AI 是軟體工程師的萬靈丹?研究指出資深開發者用了AI工具效率反而變慢

近年來,隨著 Cursor、GitHub Copilot 等 AI 程式輔助工具問世,開發者的工作流程正悄悄改變。這些工具可協助自動生成程式碼、修復錯誤甚至執行測試,背後則仰賴來自 OpenAI、Google DeepMind、Anthropic、xAI 等團隊訓練的大型語言模型(LLM)。儘管它們在多項人工測試中展現出色表現,但一項新研究顯示,對資深工程師來說,使用這類工具未必真的能「加快效率」。

新研究:資深開發者使用 AI 工具反而變慢

非營利 AI 安全研究機構 METR(Model Evaluation and Training Research)日前公布最新研究,針對 16 位具備豐富開源貢獻經驗的資深開發者進行隨機對照試驗,評估他們使用 AI 工具處理實際任務的成效。

實驗共設計 246 項真實開發任務,這些任務都來自開發者平時熟悉、長期貢獻的大型程式碼庫。其中一半任務開放使用 Cursor Pro 等 AI 工具,另一半則禁止使用 AI,純靠人工完成。

出乎意料的是,開發者原先預期 AI 可讓任務時間縮短 24%,但實際結果卻相反——使用 AI 工具時,任務平均反而多花了 19% 時間。

AI 是軟體工程師的萬靈丹?研究指出資深開發者用了AI工具效率反而變慢

操作不熟+大型專案複雜度高,AI 不見得能幫上忙

研究指出,僅有約 56% 的受試者曾使用過 Cursor,雖然大部分(94%)都曾接觸過類似的網頁式 LLM 工具,本次仍是部分人第一次深入使用此類本地 IDE 整合型 AI 工具。研究團隊也有提供基礎教學,但成效似乎有限。

METR 認為,導致效率下滑的原因可能包括:

  • 使用者需額外花時間撰寫提示語、等待 AI 回覆;

  • AI 難以掌握大型、複雜程式碼庫的上下文;

  • 錯誤的建議可能導致反覆驗證與修正,拉長開發時間。

由於本次實驗聚焦於真實專案環境,而非簡單的演算法題或課堂作業,因此結果格外具參考價值。

仍有潛力助攻新手與輕量任務

雖然研究結果對於 AI 工具的宣傳熱潮潑了點冷水,但研究團隊也強調,這不代表 AI 工具一無是處。過去多項研究顯示,AI 可協助初學者學習程式邏輯,或在較簡單任務中提供靈感與協助。隨著技術演進,未來類似工具的效能也可能顯著提升。

本次研究再次提醒市場,AI 雖有潛力,但「立即提效」並非理所當然。開發者仍需謹慎看待其在實務開發中的角色與限制,避免盲目依賴導致產出錯誤或安全漏洞。

 

 

 

IFENG
作者

鳳凰網(科技),集綜合資訊、視訊分發、原創內容製作、網路廣播、網路直播、媒體電商等多領域於一身,並於2011年在紐交所上市(紐交所代碼:FENG),成為全球首個從傳統媒體分拆上市的新媒體公司。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