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建議貼文

選取貼文複製成功(包含文章連結)!

繼 YouTube 後,Meta 也宣布打擊「非原創」內容:封鎖假冒帳號、防止牟利行為

繼 YouTube 後,Meta 也宣布打擊「非原創」內容:封鎖假冒帳號、防止牟利行為

Meta 週一宣布,將進一步打擊在 Facebook 上分享「非原創內容」的帳號,這些帳號多數是反覆轉載他人文字、照片或影片的假冒創作者。官方表示,今年已經移除約 1,000 萬個冒充大型創作者的帳號。

同時,Facebook 也對 50 萬個涉及「垃圾行為」或「虛假互動」的帳號進行處置,這些帳號會被降低留言權重、限制貼文曝光,以防透過平台牟利。

就在幾天前,YouTube 才剛更新針對「非原創內容」的政策,點出 AI 協助產出的重複性內容也在管制範圍內。現在,Meta 也跟進強調,將針對濫用他人內容、不經加工直接轉發的帳號進行限制,但不會懲罰進行互動、創作反應影片、或跟風參與主題創作的使用者。

Meta 表示,若帳號有重複使用他人內容的行為,將會被暫時排除在 Facebook 盈利計畫之外,貼文觸及率也會降低。對於平台偵測到的重複影片,Facebook 也會減少副本的曝光,確保原創創作者能獲得應有的觀看數與認可。

Meta 同時也透露,目前正在測試一套新系統,會在重複內容上標註連結,導引用戶觀看原始版本。

這次政策更新正值 Meta 面臨使用者質疑的時刻,尤其是 Instagram 等平台有大量帳號被自動化系統誤判、過度執行封鎖,引起反彈。一份累積近 3 萬個簽名的請願書要求 Meta 提供更透明、且具備人工審查機制的支援服務,否則不僅影響個人,對許多仰賴平台營運的小型企業也是重創。不過,Meta 至今尚未正式回應此議題。

AI 協助生成的「內容垃圾」成平台新挑戰

雖然這次行動聚焦在惡意轉載牟利,但 AI 技術爆炸性的發展,也讓「內容垃圾」(AI slop)成為社群平台的新挑戰。像是在 YouTube 上,可以輕易找到許多以圖片、影片剪輯加上 AI 配音所製作的影片,品質普遍偏低。

Meta 雖未直接點名 AI 內容為整頓重點,但其說明文件中已提及,若創作者使用他人素材,「不應只是拼湊片段或加上浮水印」,應該著重在「真實的故事敘述」,並提升影片的整體價值,避免製作只求快速發布的短影音。

此外,Meta 也提醒創作者避免重複使用來自其他應用程式或來源的內容,這項規定其實早已存在。而在字幕品質方面,Meta 也表示應採用經過創作者編輯過的高品質字幕,而非直接使用自動產生的 AI 字幕。

將於數月內上線 創作者可檢視帳號風險狀態

Meta 指出,這些政策將於未來幾個月內逐步上線,讓 Facebook 創作者有時間調整。若創作者發現內容觸及率下降,可透過 Facebook 專業控制面板查詢每篇貼文的表現數據。

同時,也能在專頁或專業帳號的主選單內,透過「支援中心」查看自己是否正面臨推薦或獲利方面的懲處風險。

根據 Meta 最近發布的季度透明度報告,2025 年第一季(1 月至 3 月)間,Meta 在全球 Facebook 每月活躍帳戶中,有約 3% 被判定為虛假帳號,並已針對 10 億個假帳號採取行動。

此外,Meta 也正式放棄原本由平台進行的事實查核機制,改為支援美國推出的「社群註解」機制,讓一般使用者與貢獻者協助判定貼文內容是否符合社群標準與事實正確性。

 

 

NetEase
作者

網易科技,有態度的科技門戶!關注微信公眾號(tech_163),看有態度的深度內容。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