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老屋問題近年成為關注焦點,但除了擔心建築結構,電力系統的安全其實更常被忽略。根據中華消防協會與施耐德電機共同發布的「全台居家用電安全認知調查」,有 58.4% 的民眾從未更換或保養家中配電設備,其中更有 36.6% 配電設備已使用超過 20 年,卻高達 67.8% 完全未檢修或更新,反映出普遍忽視居家用電安全的隱憂。
老屋+高濕氣=火災溫床,住宅火災風險高居不下
根據內政部消防署資料,從 2022 年至 2024 年,全台住宅火災主因為電氣因素,占比高達 40.1%,遠超其他如廚房爐火或火種未熄等起火原因。中華消防協會專任講師葉俶題博士指出:「多數人對配電盤的功能、壽命、甚至位置都一無所知,這樣的知識落差讓潛在風險無法察覺。」
資深電機技師林進財提醒,配電設備壽命平均約 20~25 年,但台灣濕熱氣候加上家中電器越來越多,實際壽命常被提前壓縮。他指出:「現在超過一半的住宅屋齡已逾 30 年,如果沒有定期檢查與汰換,電線與元件老化所引發的短路、火災風險非常高。」
沒跳電就安全?超過五成民眾誤會了
調查也發現許多民眾對「跳電」存有誤解。雖然有六成知道跳電可能與過載或短路有關,但仍有 55.8% 認為從未跳電就代表安全。實際上,若電力系統長期過載卻不跳電,可能反而代表保護機制失效,讓風險持續累積。更有 51.8% 民眾在跳電時僅等待一段時間後就重啟電源,卻未檢查成因,恐讓危機反覆發生。
在配電設備知識方面,調查顯示只有 14% 的民眾了解斷路器功能,僅 10.2% 知道家中電線或配電盤規格。如此薄弱的認知,不僅難以判斷是否需要汰換,也可能在選購設備時無法辨識合規產品,導致保護機制形同虛設。
裝潢只找水電行?配電設計應更謹慎
當問到配電相關資訊來源時,有 40.6% 民眾依賴水電師傅,36.6% 來自網路搜尋,22.4% 則聽信親友傳聞。雖然在裝潢或更新電力設備時,有 71.4% 的人會主動找水電行協助,但若缺乏電力負載規劃與安全概念,仍無法保障長期居住的用電穩定性。
專家呼籲:屋齡不是問題,無視才是關鍵
施耐德電機總經理薛乃寧表示:「安全的居家用電環境,不只靠設備本身,更需要使用者具備正確認知與主動行動力。希望大家在看房或裝潢時,都能把配電安全列為優先關注項目。」
這項調查針對全台 30 歲以上民眾進行,有效樣本數 500 份,在 95% 信心水準下,誤差範圍約 ±4.38%。
- 延伸閱讀:鋰電池火災怎麼辦?3大起火原因、火災處理方式、毒氣影響、如何預防一次看
- 延伸閱讀:梅雨季「除濕機火災」比例提高,消防局呼籲應使用獨立插座、注意家中機種是否為這54款廠商召回機型
- 延伸閱讀:電晶爐為廚房易引發火災電器之冠,北市三個月因電晶爐、電烤箱發生火警達53件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