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白宮日前正式發布一份《人工智慧(AI)政策願景藍圖》,由總統川普親自主導,提出多項鬆綁法規、強化基礎建設與科技輸出措施,試圖在全球AI競賽中搶得先機。這份行動藍圖不僅是一份政策文件,更是川普政府試圖重塑美國科技戰略格局的宣言。
「AI政策藍圖」是什麼?
這份藍圖全名為《人工智慧行動藍圖》(AI Action Plan),長達23頁,由川普在年初就任後即下令規劃。文件提出數項核心目標:
-
放寬AI相關監管法規
-
提升AI資料中心所需能源供應
-
精簡建設環評與行政流程
-
支持技術出口與盟友佈局
-
限制意識形態偏見的AI模型
-
投資技能培訓因應勞動市場變動
川普強調:「要實現美國在科技上的絕對主導地位,必須全力發揮創新能力,不受不必要的限制與政治正確束縛。」
重點一:三道行政命令展開行動
根據《衛報》、《華盛頓郵報》與《AP》報導,川普同步簽署三項行政命令,正式啟動AI藍圖的核心行動:
1. 限制意識形態偏見AI
要求所有聯邦政府採購的大型語言模型(LLM)需經過審查,確認其「中立、無偏」,不含過度強調多元文化、平權、環境議題等元素。這項措施被外界解讀為針對「覺醒AI(woke AI)」所設。
2. 加速資料中心建設
放寬資料中心建設的環境審查流程,加速審批並強化電網輸配能力,確保AI模型與伺服器的穩定運作。這項命令獲科技業者普遍支持。
3. 推動AI技術全球出口
透過美國國際開發金融公司(DFC)、進出口銀行與美國貿易發展署等單位,協助AI全套系統(晶片、軟體、模型、應用)輸出至友好國家,打造美式技術供應鏈。
重點二:法規鬆綁與資金調控手段
白宮表示將會徵詢企業與公眾意見,找出目前妨礙AI應用的過時法規,並透過「標準化審查流程」鼓勵資料中心快速設立。同時,若發現某些州法對AI進行過度限制,聯邦政府將考慮削減該州相關的研發資金。
《Business Insider》指出,這類做法恐進一步擴大聯邦對州政府的監督權力,引發法律層面爭議。
重點三:能源戰略與勞工轉型
AI資料中心是用電怪獸,尤其生成式AI需要高效能GPU長時間運作。川普藍圖明言要穩定全美供電網,並提出改善輸電系統的戰略方案。《CBS》指出,這可望解除不少科技企業擴張的最大瓶頸。
在勞工政策方面,白宮要求教育部與勞工部優先資助技能培訓計畫,協助美國工人適應AI對勞動市場的衝擊。
重點四:從「AI道德」轉向「AI實用」
此次藍圖也顯示出政府對「AI道德規範」的態度轉變。過去拜登政府曾推動強化AI模型的公平性、包容性與透明度,但川普政府則傾向減少對這些議題的強調,認為這些「自上而下的偏見」反而妨礙AI發展。
川普政府明確表示,未來僅與「不受意識形態干擾」的AI開發商簽訂合作計畫。此舉引起學界與人權組織關切,擔心削弱AI倫理原則。
業界反應:科技企業大致正面、學界存疑
《華盛頓郵報》指出,矽谷主要科技巨頭如OpenAI、Anthropic、xAI等對此政策普遍表示歡迎,認為川普的AI藍圖可望鬆綁限制、提升能耗效率,並加速全球輸出佈局。
不過,《Marketwatch》評論指出,整體藍圖偏重企業需求與貿易佈局,對消費者保護、資料隱私、氣候議題的著墨極少,恐將引發長期信任危機。
國際觀察:科技戰略對準中國
從政策結構來看,這份AI藍圖明顯是一份為美中科技競爭而打造的戰略框架。透過輸出技術、建立供應鏈同盟與限制敵對國家獲取AI晶片,美方希望擴大技術領先差距。
《印度經濟時報》指出,這份政策強調「責任式創新」,但在具體條文上仍以實用為主,對於與中國爭奪AI話語權的野心毫不掩飾。
川普的AI藍圖無疑會對全球AI生態系造成重大影響。無論是鬆綁法規、技術外銷、資料中心能源戰,或對AI公平性與倫理的重新詮釋,都顯示出美國正從過往的審慎平衡,轉向更積極的戰略推進。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