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少企業急著用 AI 取代人力,想要節省開支、提升效率,沒想到現在卻得花更多錢請人來修補這些技術造成的錯誤。
根據 BBC 的報導,如今出現一個新興的利基市場:專門幫忙修正 AI 失誤的寫手與程式設計師,而這些擅長「清理戰場」的專業人士,正在藉機賺進大筆收入。
美國產品行銷經理莎拉・斯基德(Sarah Skidd)受訪時表示,她一點也不擔心會被 AI 取代,因為她最近的工作內容,反而經常是在處理 AI 搞砸的爛攤子。
今年稍早,一間代理商急急忙忙找上她,希望她能重寫一份給客戶的文案。原本他們為了省錢,讓某款 AI 聊天機器人來寫,結果寫出來的內容既普通又無趣。
「那份文案原本應該要有說服力和吸引力,結果卻完全沒感覺,平淡無奇,像白開水一樣,」斯基德說。
她開始動手後發現,整份內容幾乎要從頭改寫,最終花了 20 小時才重新寫完。以她每小時 100 美元的收費計算,這次工作讓客戶付出了 2000 美元(約新台幣 14,336 元),而如果一開始就找人類寫手來處理,成本可能還更低。
隨著越來越多企業重新聘回在「AI 轉型熱」中被裁的員工,市場也出現了一些令人意外的變化。
英國數位行銷公司 Create Designs 的聯合創辦人蘇菲・華納(Sophie Warner)表示,她近來接到的請求越來越多都是來處理 AI 的錯誤。
「以前客戶找我們,大多是網站出問題或想新增功能,現在他們會先去問 ChatGPT,」她說。
最近就有一位客戶,因為使用 ChatGPT 產出的程式碼出錯,導致網站當掉三天,最後不得不花近 500 美元(約新台幣 3,584 元)請 Create Designs 幫忙修復。而這個問題如果一開始由專業人士來處理,整個作業時間大概只要 15 分鐘。
「我們常常得先收一筆『問題調查費』,因為客戶不願承認是 AI 搞砸了,」她補充說,「但其實這些錯誤要修正,反而比一開始找專家處理還要更花時間。」
雖然兩位受訪者目前都因為幫忙處理 AI 的問題而受益,但她們並不反對 AI 技術,只是對外界過度相信 AI 能取代專業人士感到沮喪。
「AI 看起來好像很快又便宜,但它很少考慮品牌特色、目標客群或是有轉換效果的設計,」華納表示,「它根本無法取代我們這行中人類的專業背景與經驗。」
斯基德則對自己的職涯前景充滿信心。「也許我有點天真,但我相信只要你夠專業,工作就不會成問題,」她說。
- 延伸閱讀:導航服務也受AI影響,荷蘭導航公司 TomTom宣佈將裁員 300 人並加速AI轉型
- 延伸閱讀:AI 吃掉預算!Xbox整體團隊面臨重整壓力,18個月內第四波裁員
- 延伸閱讀:美國參議員呼籲:如果AI真如科技公司所說提升生產力,應推動每週四天工作制而不是拿來裁員
- 延伸閱讀:AI變革正改寫科技業職場生態,面對這波裁員潮工程師應該怎麼準備?
- 新聞來源:futurism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