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ony 旗下電競品牌 INZONE 在今年歐洲最大遊戲展 Gamescom 2025 發表全新電競週邊系列。此次亮相的多款新品包括滑鼠、鍵盤、頭戴式耳機與入耳式耳機,明確宣示 Sony 進軍 PC 電競市場的決心與長期佈局。
此次 INZONE 系列新品是與國際知名電競戰隊 Fnatic 合作研發,從感應器調校到聲音設計,皆參照職業選手的實戰經驗與反饋進行最佳化。Sony 亦準備透過 INZONE 系列,將旗下音訊、感測與工業設計優勢引入競技領域,為玩家打造符合實戰需求的高效周邊設備。
INZONE Mouse-A 電競滑鼠
INZONE Mouse-A 是 Sony 第一款電競滑鼠,主打極致輕量與精準操控,僅重 48.4 克,以聚醯胺框架並採用中空玻璃微球體設計來減輕重量,呈現穩定手感並將彈性降到最低,確保強度與手感並存。
滑鼠搭載 Sony 與 PixArt 共同開發的客製化 3950IZ 感應器,具備最高 30,000 DPI、750 IPS 追蹤速度與 70G 加速度。這組感應器經 Fnatic 調校,特別針對 FPS 遊戲進行優化。
Mouse-A 支援無線 2.4GHz 連接與有線連接,具備最高 8,000Hz 輪詢率,能極大幅度降低輸入延遲。其電池續航時間長達 90 小時,快充 5 分鐘即可使用約 10 小時,即便臨時電力不足,也能迅速回復使用。
按鍵配置方面,採用左右鍵、滾輪與兩顆拇指側鍵,維持標準五鍵設計,使用光學微動開關以減少回彈延遲與磨耗。整體外型與 Logitech G Pro X Superlight 2 類似,但 Sony 應有在結構與重量上作出些許差異化設計。
INZONE KBD-H75 電競鍵盤
Sony 首次推出的電競鍵盤 INZONE KBD-H75 採用緊湊型 75% 鍵位配置,將方向鍵與功能鍵保留在相對精簡的排列中。機身使用 CNC 切削鋁合金框體與 gasket-mount 結構,提供紮實且安靜的敲擊回饋。
其核心為支援快速觸發的霍爾效應磁軸按鍵,可自訂觸發點從 0.1mm 至 3.4mm,讓玩家自由設定每顆鍵的反應靈敏度,特別適合精密輸入需求高的遊戲玩家。KBD-H75 同樣支援 8,000Hz 輪詢率,鍵盤回報速度比傳統鍵盤快上數倍。Sony 為其設計 Web 版 INZONE Hub 工具,可在比賽場地或外接設備上直接透過網頁存取預設檔與鍵盤設定,無需另外安裝應用程式。
雖然鍵盤不支援熱插拔與無線功能,這對於講究可換軸與簡潔桌面設計的玩家可能不太適應。但就核心性能與設計穩定度而言,KBD-H75 對重視輸入速度與反應手感的專業玩家仍具高度吸引力。
INZONE H9 II 無線降噪電競耳機
INZONE H9 II 為 Sony 高階無線電競耳機 H9 的第二代機型,最大改進為重量大幅下降與整體配戴舒適度提升。全新設計將耳機重量從前代的 330g 減至約 260 克,長時間佩戴負擔明顯降低。
H9 II 更搭載與 WH-1000XM6 相同的 30mm 碳纖維複合振膜單體,提供在電競耳機中極為少見的音樂等級解析度與動態表現。Sony 標榜其音質已達「音響級」等級,在步伐聲、槍響與空間殘響的表現上尤為出色。
耳機同樣支援主動降噪(ANC)與環境音模式(Ambient Mode),搭配可拆式的 AI 降噪指向性麥克風,能在激烈遊戲中保留清晰語音傳遞。連線支援 2.4GHz 超低延遲無線(透過 USB-C 接收器)與藍牙 LE 雙模,並支援 3.5mm 有線模式。續航力方面在關閉降噪模式下約可使用 30 小時,具備快速充電能力,5 分鐘充電可支援 3 小時使用。
INZONE E9 入耳式電競耳機
INZONE E9 是 Sony 首款電競取向的入耳式耳機產品,設計概念主要是為競技選手在比賽現場提供可攜式備用方案,耳機重量僅約 4.7 克,搭配耳掛式設計與多尺寸耳塞,能有效貼合耳型並穩固配戴。全封閉設計也提供不錯的被動隔音能力。
聲音調校與 Fnatic 合作完成,主打腳步聲、開槍聲與環境定位音的精準呈現,搭配隨附 USB-C 音訊連接裝置,可透過 INZONE Hub 進行 EQ 自訂與開啟 360 Spatial Sound 個人化音場模擬。耳機支援 3.5mm 有線與 USB-C 連接,線材長度約 1.8 公尺,足以應對桌機與筆電需求。收納盒設計也使其適合隨身攜帶。
Sony 電競策略邁入新階段
從 Sony 本次於 Gamescom 2025 發表的四款 INZONE 新品可以看出,其產品設計不僅著重於外型與技術,更在功能配置上緊貼實戰需求。無論是滑鼠的高輪詢率、鍵盤的可調啟動行程,還是耳機的主動降噪與空間音效處理,皆反映出 Sony 鎖定職業電競與進階玩家市場的策略方向。
儘管整體定價偏向中高階,對一般玩家而言性價比未必具優勢,但 Sony 顯然選擇以「競技性能」與「品牌質感」作為區隔定位。未來若能進一步推出具價格競爭力的入門款式,將有助於拓展更廣泛的用戶層,在競爭激烈的電競周邊市場中建立更堅實的立足點。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