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建議貼文

選取貼文複製成功(包含文章連結)!

AI 機器人潛藏資安風險?VicOne 發表全球首份白皮書籲產業正視威脅

AI 機器人潛藏資安風險?VicOne 發表全球首份白皮書籲產業正視威脅

AI 機器人未來進駐家庭與公共服務,卻可能帶來資安風險與人身危害。

台灣車用資安公司 VicOne 旗下的 LAB R7 團隊今(9/8)正式發表全球第一份《AI 機器人資安風險與防護白皮書》,針對人形機器人與機器狗的五大攻擊面進行詳細分析,呼籲產業從設計源頭納入資安機制,打造「風險可控」的智慧機器人。

AI 機器人潛藏資安風險?VicOne 發表全球首份白皮書籲產業正視威脅

不只是資料外洩,還可能誤傷人類

報告指出,AI 機器人具備「感知、決策、行動」三大能力,若遭到駭客入侵,不只會導致個資外洩,更可能引發誤判行為甚至造成身體傷害,風險層級已不再只是數位層面,恐上升至公共安全與國家安全議題。

LAB R7 團隊強調,隨著 LLM(大型語言模型)與 VLM(視覺語言模型)技術日益成熟,AI 機器人開始走出工廠與商場,進入醫療、物流、家庭等日常應用。這也意味著與人類的接觸更頻繁,潛在攻擊面快速擴大。

五大攻擊面一次看懂

白皮書盤點了 AI 機器人常見的五大攻擊面,包括:

  • 物理實體(如外部裝置破壞)

  • 感知器(例如鏡頭、雷達被干擾)

  • AI 模型(透過對抗樣本、提示詞注入等方式誘導錯誤行為)

  • 無線通訊(如藍牙、Wi-Fi 遭竊聽或劫持)

  • 軟體與雲端應用(如資料投毒、模型提取)

此外,報告也指出,未來 AI 機器人若具備「自我擴充技能」功能,例如自行下載 APP 或升級模組,可能會在無預警情況下安裝惡意軟體,帶來更大的資安漏洞。

資安不應是加分項,而是基本配備

VicOne LAB R7 負責人張裕敏(Ziv Chang)表示:「AI 機器人擁有的智慧與自主性愈來愈高,資安防護不能等發生事故才補救。企業應從供應鏈源頭到 AI 模型完整性進行控管,結合行為監控與測試驗證,才能確保整體系統的韌性與安全。」

報告中也針對機器人供應鏈安全進行深入剖析,從硬體、韌體、AI 模型、雲端部署到 OTA 更新,提出多層次的防護建議。特別針對 VLM/VLA 模型與可擴充系統設計所帶來的新型攻擊向量,也列出前瞻性的解決方向。

全文白皮書已公開下載

完整中文版《AI 機器人資安風險與防護白皮書》可至 VicOne 官方網站下載:
👉 https://cdn.vicone.com/files/VicOneLabR7/2025-AI-Robot-Cybersecurity-White-Paper-zh.pdf

 

 

 

janus
作者

PC home雜誌、T客邦產業編輯,曾為多家科技雜誌撰寫專題文章,主要負責作業系統、軟體、電商、資安、A以及大數據、IT領域的取材以及報導,以及軟體相關教學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