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bs 說:要有iPhone,於是世界變了!--寫在賈伯斯逝世兩周年

Jobs 說:要有iPhone,於是世界變了!--寫在賈伯斯逝世兩周年
事實上,第一款 iPhone 發表前後,經歷了不少曲折,你甚至很難相信 2007 年 1 月份的賈伯斯,竟然下了如此大的一個賭注,一個沒有多少勝算的賭注。賈伯斯要向世界發表的,不只是一款Apple公司從未嘗試過的新式手機,而是他在過去幾月中的實驗室,幾乎無法正常運轉的手機。但他想,即使這台手機賣不了六個月,他也要讓全世界知道其實手機是可以做成這樣的,吊起人們對這種手機的期盼。

要讓這台手機更完善,賈伯斯還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一條完整的生產線還沒有被建立起來,而目前僅生產出的一百台 iPhone 也品質不一,有些 iPhone 的螢幕和塑膠邊緣之間有著明顯的縫隙,有些則在螢幕上有明顯的磨痕,搭載在 iPhone 上的軟體更是充斥著 bug。它可以播放一部分的音樂或者影片,卻無法不停頓地順暢播放全部。你可以很順利地用它來發送一封郵件,然後上網瀏覽其它資訊,但你一旦將兩者順序顛倒一下,機器就可能徹底罷工。

可直到發表會當天,需要使用 Grignon 所負責的基頻的軟體部分還是在出 bug,控制 iPhone 記憶體的軟體同樣在出狀況。並且,沒有人知道賈伯斯所要求加上的額外電子設備,會不會使上述的問題變得更嚴重。

要加上這些電子設備,是因為賈伯斯希望他在台上拿著 demo 手機示範時,背後的螢幕上可以投影出手機螢幕上的變化。如果是其它的公司,可能就從簡報者頭頂打一束投影就行了,但賈伯斯無法忍受這麼做帶來的糟糕效果--因為他的手指也會出現在螢幕上,他覺得這簡直會毀了整場示範。所以他讓工程師們花上幾周的時間,在 demo 手機的背部裝上了額外的電路板和AV線,AV線跟投影機相連,當賈伯斯點擊 iPhone 行事曆 app的圖示時,他的手指不會出現在螢幕中,但是大螢幕上卻會出現行事曆 app點開後的樣子。這讓全場觀眾都驚呆了,因為看起來就像每個觀眾自己手拿一台 iPhone 在操作。可是,為了讓這額外要求的裝置運轉流暢,iPhone 又多了好多問題,並且一時間難以判斷問題根源在哪。

同時,當時 iPhone 裡用於接收 WiFi 的基頻的軟體部分也十分不穩定,最後 Grignon 和他的團隊不得已將手機接入舞台內部的線路中,以擴展手機的天線,這樣無線訊號就不用傳輸太遠。但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他們得避免觀眾和他們搶著用同一個 WiFi 來源,以免示範手機的速度過慢。「但即使 WiFi 的 ID 可以被隱藏,不在觀眾的筆記型電腦搜尋 WiFi 時暴露出來,」Grignon 說,「這個場中仍有 5000 個知道如何入侵到這條通道的 nerd。」Grignon 最後只好改掉 AirPort 軟體,讓它看起來像是在日本而不是在美國被連接的,因為日本的 WiFi 使用的頻率在美國是禁止被使用的。

但 Grignon 和他的團隊最沒把握的事情是,確保賈伯斯可以在台上順利地打一通電話。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確保訊號足夠強,然後祈禱。他們征得了賈伯斯的同意,無論現場的訊號到底多強,他們都讓 iPhone 顯示有五格訊號。雖然在賈伯斯用示範手機撥打電話時基頻崩潰的概率很小,但難以保證全場 90 分鐘的展示不會出現基頻崩潰的情況,「因為我們不想讓觀眾發現基頻崩潰了又重開機,所以我們就只好用代碼讓它顯示有五格訊號。」Grignon 說。

可這一系列的補救都沒能解決 iPhone 最大的一個問題——一旦它同時啟動了多項任務,就會耗光記憶體,不得不將它重開機之後才可以繼續示範。為此賈伯斯帶了一堆的 demo 機上台,以防止這個問題的發生。如果有一台機器記憶體運行得太過緩慢,他就會用下一台,給第一台重開機的時間。但是當 Grignon 知道賈伯斯有多少項展示計畫,他又泛起了對展示專案過多導致失敗可能性過大的擔憂。即使前面的示範全部不出問題,也一定會在最後一個壯觀的場面當中掛掉——因為賈伯斯計畫在同一台機子上同一時間運行 iPhone 全部的頂級功能。他會播放音樂、撥打電話、撥打一個電話的同時打出另一個電話、向第二通電話的收聽者 email 一張照片,為第一個通話物件在網上搜尋些什麼東西,然後再回到播放的音樂中。

「我和我的同事們都對最後部分的示範捏了一把汗,」Grignon 說,「那些手機中一共只有 128MB 的記憶體,並且由於這些軟體全部沒有開發完畢,所以這些 app 都顯得十分臃腫。」

而就像眾人所知的那樣,賈伯斯很少會讓自己陷入如此窘迫的境地,他以解決問題高手的一面為世人所熟知,能夠強力地推動員工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他永遠有備用方案,有 Plan B,可以在意外狀況發生之前重新拐向一條安穩無虞的道路。

可是,對於Apple公司來說,iPhone 是他們所做的第一次全新的創造,公司中所有的人都圍繞著這個項目團團轉,根本沒有 Plan B 存在的可能。「外界猜這一次有可能發表的是 Apple TV 或者 iPhone,」Grignon 說,「如果這次賈伯斯只是帶著 Apple TV 去了 Macworld 展會,發表了一個可以將 iTunes 運行在電視上的設備,那麼全世界都會說:『真見鬼!這是什麼東西!』」

想到自己職業生涯當中最關鍵的一刻可能會十分慘澹地收場,Grignon 的胃開始疼起來。直到 2007 年,Grignon 可見的職業生涯都是在Apple或者和Apple相關的公司中度過的。1993 年當他在愛荷華大學念書時,他和他的朋友 Jeremy Wyld 重新編寫了 Newton MessagePad 的程式,使之可以透過無線連接連上網路。雖然最終 Newton 沒有成為成熟的產品,但它仍被視為第一代主流的可攜式手持電腦,而他們的成果也一舉轟動業內——他們因此在Apple公司都得到了一份工作。Wyld 進入了 Newton 團隊,而 Grignon 則在Apple著名的 R.&D. 實驗室(先進技術團隊)工作,研究視訊會議技術。

2000 年的時候,Grignon 離開Apple去了一間由前Apple軟體發展工程師建立的公司 Pixo,為手機和其它小型設備開發作業系統。當 Pixo 的軟體最終在 2001 年內建到 iPod 中時,Grignon 發現自己再次回到了Apple。

得益於在 Pixo 工作的經歷,Grignon 熟練掌握了兩項視訊會議技術以外的技能:一是有關電腦基頻傳輸設備(Wi-Fi 和藍牙)的,另一項則是在類似手機的小型電子設備中搭載的軟體。Grignon 開始走向和矽谷大多數軟體工程師截然不同的世界。他想,這些工程師從未想過為什麼他們的程式碼會佔據硬碟如此大的空間,或者是使晶片出現超載現象。

在筆記型電腦和桌上型電腦的世界裡,硬體的性能很強、可更換並且廉價,硬碟驅動器甚至處理器也可以以廉價的方式升級,電腦的電源還可以插入插座。但在 Grignon 所從事的內建軟體領域,所有的硬體都是不可更換的,如果程式碼太過龐大那麼軟體就將無法運行。同時,設備中的電池還很小,只夠一台筆記型電腦支持十幾分鐘。因此,當 2004 年末 iPhone 項目開始時,Grignon 有了毋庸置疑的參與這個項目的能力。

而那個時刻,iPhone 發表的前夕,他卻從心底裡感到疲憊了。他因為這個項目體重上漲了 50 磅(約為 22 公斤),他甚至面臨著來自婚姻的壓力。整個 iPhone 團隊都發現,開發一台 iPhone,是和開發一台個人電腦以及 iPod 完完全全不同的事情。「這件事情是如此的激動人心,」Grignon 說,「它會成為Apple公司發表的 next big thing 的想法鑽入了每一個人的腦海。所以Apple才會把這麼多聰明過人的人擺放到一個擁擠、狹窄的角落裡,讓他們在重壓和各種瘋狂的事情之下,創造奇跡。」

故事沒完,下一頁還有

36Kr
作者

36氪(36Kr.com)累計發表超過10.8萬條包含圖文、音訊、影片在內的優質內容。氪原創內容體系涵蓋新創公司、大公司、投資機構、地方產業與二級市場等內容模組,設置有快訊、深度商業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翡璃月
1.  翡璃月 (發表於 2013年10月06日 00:14)
Jobs真的影響力好大,走了兩年大家還是很想念他
反觀庫克被批的要死 〒ˍ〒
iPhone真的是個偉大的發明之一
FUCXSOP
2.  FUCXSOP (發表於 2013年10月06日 00:56)
第一代的 iPhone
不是一支為了推出而推出的手機
而是一個堅持己見的瘋子
不計一切代價打造的充滿執著與賭注的產品

反觀現在的 iPhone 5s
已經變成了一個每年產品更新時程到了
而不得不趕鴨子上架加減塞些東西進去的手機

當年的「瘋子」已經不再
當年的「執著」也已經不再

現在的 iPhone 5s 無論做得再好再創新
都無法帶給大家第一代 iPhone 推出時的那種轟動
因為沒了瘋子的「執著」

廚師看到了瘋子的成功
試圖也想要學習瘋子的執著
但是瘋子的執著是與生俱來的
那是廚師永遠不會明白也永遠學不會的

最後
敬永遠的瘋子

╮(╯_╰)╭
redcell6
1人給推

4.  redcell6 (發表於 2013年10月06日 05:45)
╮(╯_╰)╭沒有Jobs賈伯斯的APPLE感覺真的少了很多精神層面的東西與所向無敵的氣勢╮(╯_╰)╭
液態氮
9.  液態氮 (發表於 2013年10月07日 10:18)
有人會覺得,
在發表會上做些"小動作"是欺騙大眾,
但是作為一個成功的發表會,
其目的是要將一切做到完美,
而不是發表到一半的時候出現藍白然後只能靠主講者的幽默來帶過。
更不用說當時在發表iphone的時候,
apple想發表的不僅僅只是一個產品,
而是一種新的理念,
以結果來看,他成功了影響了全世界至今。

PS:M$也曾經在發表XBOX的遊戲試玩DEMO時候,使用高階桌機作為載體,而不是真的XBOX,所以看起來這算是種普遍現象吧?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