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外骨骼,是「可穿戴式機器人」:讓人跑得更快、負重更多的可穿戴技術

不是外骨骼,是「可穿戴式機器人」:讓人跑得更快、負重更多的可穿戴技術

SRI,這個給了世界滑鼠、Siri 以及外科手術機器人的實驗室,眼下正想做得更多——他們的目標是:用一種可穿戴機器人(wearable robot)來增強人類身體的基本性能,比如讓人們可以負重更多、跑得更快。

不是外骨骼,是「可穿戴式機器人」:讓人跑得更快、負重更多的可穿戴技術

圖片來源

SRI 的這個機器人研發項目叫做「SuperFlex」,它一開始是由 DARPA 資助的專案Warrior Web,波士頓動力也參與其中,他們的研究目標是幫助士兵們提高他們的負重能力(比如背負 100 磅的重物感覺像是只背了 50 磅)、減少他們移動中的關節受損、提升他們各方面的身體機能,而這一切都得透過一件可穿在身上的智慧型「衣服」來實現。

其實在過去的幾年中,exoskeletons(外骨骼)的概念很流行,人們認為這種透過在人體上接入外部機械的方式可以用於軍事用途幫助增強士兵,或者是讓那些癱瘓患者可以直立行走,SRI 的這個項目看起來也頗為類似。但 SRI 的機器人專案負責人 Rich Mahoney 卻說,「Warrior Web Program 是一個『反外骨骼』(anti-exoskeleton program)項目。」因為他們研發出的這款穿戴式設備,是可以被穿在衣服裡,讓人感覺穿上很舒服,不會造成過多干擾的設備,當它感應到人們的身體能量在下降時,可以在合理的時間為人體提供能量。

不是外骨骼,是「可穿戴式機器人」:讓人跑得更快、負重更多的可穿戴技術

換言之,它或許也代表著一種更為理想的機器人:不是徹底取代人類,而是增強人體的技能,讓人們的工作可以更高效,有能力創造更好的生活。

不是外骨骼,是「可穿戴式機器人」:讓人跑得更快、負重更多的可穿戴技術

未來,SRI 的目標是透過這款可穿戴機器人讓人們能跑得更快、跳得更高、舉重若輕,增強人們身體各方面的機能。所以他們也有可能將這項技術的應用群體拓展至個人消費者,或者是物理康復方面的醫療應用,不再只用於軍事。Mahoney 說,最終他希望這可以變成平台級的技術,以挖掘出更多的應用場景。(recode.net)

不是外骨骼,是「可穿戴式機器人」:讓人跑得更快、負重更多的可穿戴技術

延伸閱讀:

二氧化釩機械肌肉,強度是人類肌肉的 1000 倍

2014年世界杯第一球也許將由下肢癱瘓的青少年透過高科技骨骼踢出

可穿戴機械手臂? Titan Arm 獲2013年國際著名發明獎

日本廠商推出外骨骼動力服「Powered Jacket MK3」,高度模擬人類動作,全球限量 5 台

36Kr
作者

36氪(36Kr.com)累計發表超過10.8萬條包含圖文、音訊、影片在內的優質內容。氪原創內容體系涵蓋新創公司、大公司、投資機構、地方產業與二級市場等內容模組,設置有快訊、深度商業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