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代部長林一平談物聯網:大家都在做IoT,為什麼只有台積電一家賺錢?

科技部代部長林一平談物聯網:大家都在做IoT,為什麼只有台積電一家賺錢?

在前幾天宏碁舉辦的「擁抱雲時代」研討會中,請來了科技部的代理部長、政務次長,同時也是前交通大學副校長林一平來參與。在新舊政府交接的前夕,他來到研討會中除了提到大數據,也講到國內產業都在談IoT,但是真正賺到錢的公司其實並不多,也提到了背後的原因。

林一平表示,目前整個產業的趨勢變化很快,必須要找到一個發展的主軸,才能引領國內的產業推動。以美國來說,美國政府都會針對各產業定下一個未來三十年的規劃,然後來協助推動。只要他們掌握住一個新的科技,掌握住了就可以主導未來百年的走向。舉例來說,Internet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科技部代部長林一平談物聯網:大家都在做IoT,為什麼只有台積電一家賺錢?

那麼台灣的這個主軸是什麼?其實也是政府在尋找的。其中,大數據就可能是一個著力點,而其中,Cloud絕對是一個核心。

林一平提到,在2014年科技部補助了一個計畫,該計畫為交大與中華電信暨六家網通業者攜手合作的「SDN產學大聯盟」科技計畫,該計畫的主要重點是:

  • 研發基於SDN和Cloud之端對端無線與寬頻測試平台(CHTnet),並提出解決方案整合相關產業,打造完整SDN產業生態鏈,加速產業轉型升級,強化國際競爭力
  • SDN寬頻網路技術主要著重於開發控制器(通用/多控制器)及電信/企業網路之SDN管理機制
  • SDN行動及無線網路技術著重於雲端無線網路接取(C-RAN)技術
  • 雲端與SDN整合應用服務與管理著重雲端SDN流量工程與雲端IDC之網路品質管理技術
  • SDN交換機晶片及系統研發著重於系統晶片(SoC)設計及多核心作業系統以強化系統執行效益

而這個計畫的影響層面,包括可以協助網通產業進行產業轉型、強化台灣軟體產業之發展,以及影響對4G/LTE-A與未來5G之應用,加強4G/LTE-A與未來5G接取及核心網路之效能。

但是,硬體、技術的層面出來了,最後還是不免要提到一個問題:Cloud裡面的資料又要從何而來?這就是與大數據相關了。

 

政府開放資料的難度

林一平表示,為了提供大數據,讓大數據變成有用的資料,找到含金量高的內容,政府過去一直在努力要把有用的資訊開放出來。當然現有的資料如果已經Open了,那就沒問題,那麼沒有Open出來的就希望想辦法將其開放出來,很多有用的資訊變成Open Data,因為其中的含金量往往最高。

但是在實際執行的上面,的確也碰到很多障礙,而這些障礙不可諱言的,有些是直接來自於政府的公務人員。

為什麼政府的公務人員會變成開放的障礙?原因就在於公務人員如果將他管理的資料開放出去,如果出事的話,公務人員要負擔的是刑事責任,這是犯罪的。因此其中牽涉到個資法的問題,法令必須要鬆綁,才能讓政府開放資料的腳步加快。

 

為什麼大家都在做IoT物聯網,只有台積電一家賺錢?

林一平繼續提到,未來新政府對於產業的發展重點之一會是IoT,事實上大家都在提IoT,而台積電張忠謀也講到IoT是「Next Big Thing」,而實際上,目前在IoT產業中真正賺錢的,也只有張忠謀。

原因在於IoT的晶片一直在不斷的更新,而一個晶片推出去之後馬上就被淘汰掉,然後又馬不停蹄地發展下一代的晶片。原因是什麼?就是沒有想到什麼好的IoT應用,這個產品不受歡迎,廠商馬上就想著做下一個產品,產品更新得太快,但沒有廠商賺錢,唯一賺錢的就只有晶片商。

因此,終於就有廠商發現了這個問題,他們開始想到不能只做IoT Device,因為做硬體不賺錢,因此應該要從IoT Service開始思考起。

但是想到做Service,大多就跌得更重,因為台灣要做Service不是這麼簡單,你必須要制訂一個規格讓廠商可以遵守,現階段來講不是這麼簡單。歐洲電信標準協會ETSI就曾經希望能制訂一個規格,把所有的應用一網打盡,但實際上是做不到的。

科技部代部長林一平談物聯網:大家都在做IoT,為什麼只有台積電一家賺錢?

 

我們談的不是大數據,而是Machine Learning

因此,林一平認為,如果真的要靠我們的knowledge Base來賺錢,目前看來核心還是在Cloud,要靠Big Data來賺錢。

但是他進一步解釋,現在我們講的Big Data,其實重點不是大數據,而是AI、Machine learning。他表示其中最大的關鍵就是Google 的AlphaGO,在圍棋戰一戰打敗了職業棋手之後,帶給產業很多的啟示,覺得機器學習可以解決很多問題。

不過林一平講,說機器學習可以解決很多問題,其實也不是這麼正確。要看你給的資訊對不對。如果你給的資訊是正確的、越準確的話,當然深度學習可以幫你解決很多問題,但是如果給的資訊不對,得到的答案自然也是錯的。

所以,現在產業在想,從後端的Machine learning到Cloud端,再到SDN、前端的IoT一直到消費者端,整個產業串起來看來是可以賺錢的。所以就有些廠商開始想,那我們來異業合作,大家形成一個生態圈,一起來發展。

 

IoT產業要發展,需要有人跳出來進行整合

不過,林一平進一步說明,雖然看來這是一個方向,但是未來如果廠商各做各的,依然還是有很多風險。

舉例來說,他拿幾年前的電子書產業發展的狀況來說明。當時有廠商發展硬體閱讀器、有廠商開發電子書平台,出版業者提供內容,透過異業合作,所有的環節都齊備了,看起來好像很好。但是現在其實並沒有形成一個很好的發展,甚至國內也沒有一個很好的電子書硬體裝置,這又是為什麼?

答案是因為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廠商都需要賺錢,大家都把價格提高。其實,如果有人所有的價格算下來,一開始就會發現這個產業不存在,因為價格太高,客戶根本不會買單。

因此,除非你像Amazon那樣,直接把整個產業垂直做下來,才有可能會賺錢。因此,必須要有人跳下來,負責進行整個垂直整合,才有機會賺錢。

IoT也是一樣,因此如果在這個時候,有人把整個IoT的平台做出來,把各個環節的成本算好,再來邀請不同的廠商合作,實際上是有可能賺錢的。

他又舉了另一個例子,他表示最近跟一個熱水器廠商在討論,這個廠商覺得IoT最近很熱門,就想要把熱水器與IoT結合,而要實現這一點,他需要一個Gateway,還需要有Wi-Fi裝置,手機的App來控制等等。

但是就消費者來說,我今天只是想要打開熱水器洗澡,為了這件事,還要去買一個Gateway,消費者會買單嗎?事實上會為了洗個澡,去買一個Gateway的人其實很少。

因此,當有人整合出一個平台,其它廠商來加入這個生態,整個產業就可以成形。

 

IoT與大數據

林一平進一步解釋,當整合好這個平台,家中的不同東西都可以很方便的用不同的方式連接,那麼住在這個屋子裡面的人,自然就會願意去玩這些應用。

他表示,雖然很多人說IoT的東西產生不了大數據,實際上是可以的,只要給它足夠的連接。當每個家庭都在使用這些IoT的應用的時候,接下來自然就會產生很多的數據,如果消費者允許這些資料上傳的話,那麼大數據的時代就真的來臨,自然就會衍生出更多好玩的東西了。

不過他也表示,他在科技部學到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千萬不要去幫別人想有什麼應用」。他表示他們發現,甚至高中生想到的應用,都比廠商想的更實際而有趣。

因此,他表示,在未來的IoT時代,廠商該做的就是提供好一個平台,盡量解除掉對消費者的限制,讓有創意的人可以發揮想像力,很方便的把所有的東西串連在一起。剩下的,就是讓市場自己成長、茁壯。

janus
作者

PC home雜誌、T客邦產業編輯,曾為多家科技雜誌撰寫專題文章,主要負責作業系統、軟體、電商、資安、A以及大數據、IT領域的取材以及報導,以及軟體相關教學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