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9屆科技趨勢金獎 名人看趨勢 ✰ 新創團隊,你有沒有想錯了什麼? 專訪林一平教授,談國內新創團隊常犯的4個錯誤

✰ 第9屆科技趨勢金獎 名人看趨勢 ✰ 新創團隊,你有沒有想錯了什麼?  專訪林一平教授,談國內新創團隊常犯的4個錯誤

近幾年來,無論是國內廠商或是政府單位,最近都著力於推動新創,從學界到產業都在積極培養新創人才。但是當產、官、學界都熱中於新創的時候,被淘汰的新創團隊也非常的多,大多數的新創團隊都無法長久支持下去。這時不免讓我們想要問,國內的科技新創團隊,該如何經營才能長久的走下去?

關於國內新創團隊的問題,需要從產、官、學界三個方面來探討。因此,T客邦也特別專訪了前科技部政務次長及代部長、現任交通大學終身講座教授、台灣聯合大學系統 系統副校長林一平教授,從這些領域來分析這問題。

林一平表示,國內並不缺乏推動新創的單位,甚至可以說多到讓人眼花繚亂。包括經濟部在台北仁愛路推動的空總創新基地、科技部也有「創新創業激勵計畫」、科學園區也有許多廠商推動創新比賽、各地方政府也都有鼓勵創業的計畫、國內各大專院校也有創新育成中心。不同的單位,都在推動不同的新創計畫。

雖然看起來好像國內新創風氣很盛,但是與這麼多單位推動的新創活動比較起來,似乎成功率顯得偏低?提到這一點,林一平表示這個問題要從技術以及心態上來討論。

 

1.學生團隊普遍有創意,但技術深度不足

他表示,首先,以他的觀察,他所見到國內的新創團隊的計畫大多數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雖然有創意,但是技術深度不足」。

「如果你的技術不夠,想出來的產品只有創意,那麼當你一展示出來,你的東西就被別人拿走了。」他表示,只有創意結合技術深度,創新團隊才能夠走得長久。

林一平曾在2014年期間去訪問過以色列,以色列也在積極發展創新,但是當地的新創團隊所開發的產品技術就都非常深,因此他們可以大方展示到你的面前來,因為展示出來你也拿不走,技術夠深就不怕你抄襲。

他表示,所以新創團隊除了有創意之外,最好還要有技術、有專利,產品才會有保障、別人拿不走。

他另外再舉了一個例子,MIT的 CSAIL 學院,就開發了一款名為 RF-Capture的裝置,這款裝置的原理是只依靠一台Wi-Fi所發出的無線訊號,就可以透過解析Wi-Fi無線訊號經由牆面彈射回來的資訊,去偵測室內的人體形狀。透過這個方式,使用者就可以偵測室內人類活動的資訊,那麼這個應用範圍就很廣了,可以包括偵測是否有外人入侵,或是協助家中老人照護,而所要的設備主要就是一台Wi-Fi。

「像這種技術就非常深,而創意簡單明瞭,但是別人就拿不走。」林一平表示,但要達到這種程度的產品,當然基本功夫還是要練好,有紮實的訓練基礎,才能展現在產品的創意上。如果沒有這些基礎,只靠創意去創新,門檻太低,那麼就不容易成功。

「其實現在全球在瘋新創的狀況,你不覺得跟2000年的時候,網路剛起來的那陣子狀況很像嗎?」

林一平分析,當年在2000年前後,那時候網路剛興起,當時會寫網頁的學生很吃香,他表示在那個時候,一個大一、大二的學生,只要會寫網頁,在業界就有人排隊搶著要找他們去工作。但是隨著這一陣子風潮之後,接著而來的就是網路泡沫化,存活下來的依然只有那些技術底子深的公司。

 

2.別把「車庫」想得太美好

講到新創,很多人就會提到所謂的Garage「車庫創業」。Google、Amazon、Apple這些大公司當初都是從車庫起家。因此,在國內也有很多新創單位以「車庫」來命名。

林一平表示,很多學生都把「車庫」想像的太美好,一些單位提供的車庫環境,不但有冷氣、設備、桌椅,都幫團隊把相關的設備都準備好了。

但是,現在我們見到的那些大公司,他們當年的「車庫」可沒有像國內這些「車庫」這麼一應俱全。都是在很艱苦的環境之下去想辦法拼湊出所需要的資源,還必須要帶有一點「馬蓋先」的精神。

而相較起來,國內所提供的新創環境可以說是太過於舒適了。太過於舒適也是問題嗎?當然是。這很容易讓新創團隊誤以為創業很簡單,但是事實上創業是非常艱苦的過程。

「當初無名小站在創業初期,簡志宇他們工作團隊獨自到台北準備成立公司,我去看過他們一次,三個人擠在一個兩坪大的空間,我看了也直搖頭,你會覺得那怎麼會是人住的地方?

林一平分析,創業初期,工作團隊缺人、缺錢、缺資源都是正常的,但是現在很多新創團隊卻誤會了某些事情,總覺得會有人幫他們把這些環節處理好。還有團隊會抱怨車庫環境的頻寬不夠、冷氣不夠冷,這些都是太過於舒適的想法。

也因為同樣的原因,他表示國內的團隊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太容易放棄。

他在審核一些新創團隊的案子的時候,有時見到一些團隊在面對質疑的時候,往往就表現得很沮喪,覺得別人講的是對的,最後自己就結束掉了。

不過,他表示像是以色列,其實有些團隊他看起來那些產品也不怎麼樣,但是這些團隊就是死皮賴臉,一再地嘗試去跟風投公司要錢。一次不行就再試第二次,第二次不行就再試第三次。有的時候,這樣堅持下去的結果也給他們成功了。

林一平解釋,當然產品本身還是最重要的,不過有的時候,新創團隊還是需要有這種死皮賴臉堅持下去的精神,才能夠成功。

「技術不夠深、臉皮不夠厚、環境太舒服。」林一平簡單的總結,這些是他目前常見到的一些新創團隊的問題。

 

3.大多數「台灣市場太小」的說法都是藉口

另外,我們也常常聽到,有些人說台灣的新創團隊不能成功,是因為台灣的市場太小。難道台灣的新創團隊就會因為這樣的先天限制而失去先機嗎?

「當初無名小站,其實技術上已經做得不錯了。無名小站最後的消失,也跟市場的大小有關。」關於這一點,林一平表示,台灣的市場比較小的確是事實,當然對於新創團隊的確有影響。但是,新創團隊也不能動不動就以此來當藉口。

當然,不同領域的產品、新創的目標不同,無法一概而論。不過如果說在台灣的新創團隊因為「市場太小」這個理由,因此就失去了競爭的優勢,恐怕大多數提出這個說法的還是以藉口居多。

「自從當初iPhone上有了App Store,從此開發者開發出來的程式,就已經可以直接面向全世界了。」林一平說明,「至少,如果你做App的話,你是沒有市場太小的這種藉口的。」

他以蒙恬國際的創辦人蔡義泰為例,自從iPhone平台出現之後,蒙恬的名片辨識、建檔軟體在上面大受歡迎,蒙恬的股價也因而水漲船高,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作為一個App的開發者,其實在目前這個時代,機會是大增的。

當然,市場的影響還是取決於你要賣什麼產品。不過他表示,在大多數的情況下,說「台灣市場太小」這句話,恐怕還是眼界的問題。當一個新創團隊的成員都處在台灣,只瞭解台灣的市場,思考都以台灣的經驗為出發點,沒有國際市場的觀念,才是最大的問題。

那麼,解決之道呢?

就是把人帶到國際市場上,看看實際上別人是怎麼運作的。

「當初科技部成立了台矽基金,把新創團隊送到美國去,目的就是這個。他們並不是為了讓這些團隊去打下美國的市場,而是為了讓團隊不要變成井底之蛙,瞭解自己的不足以及優勢。」

 

4.新創團隊,你有沒有考慮到「在地化」?

新創團隊創造出一個產品,在國內的口碑不錯,結果一走到其它國家的市場,就發現乏人問津,這種現象到處都是。那麼,問題到底在哪裡呢?

林一平進一步說明,新創團隊如果要走出台灣市場,走向國際,有沒有考慮到「在地化」這件事情其實是很重要的。他表示,像是現在熱衷的物聯網產品、各種創新應用,全部是非常需要在地化的。

他這裡講的在地化,指的並不是把產品的介面語系改成當地語系,或是把產品的內容翻譯成當地的語言就是在地化。他講的是從產品的設計面開始,就該要針對當地市場進行思考,甚至是重新設計,更深一個層次的「在地化」。

「全世界可能只有一個國家,他們做出來的產品原封不動拿到全世界去賣,然後還能夠獲得成功,那就是美國。」

美國的產品之所以不需要在地化,那是因為美國的文化侵略太徹底了。他們靠著好萊塢的娛樂文化打入了全世界,全世界的人都熟悉美國的文化,所以在大多數的情況下,他們做出來的產品,別的地區的人都可以接受。

而在台灣,就沒有這種強勢文化的條件。因此,你在台灣就算把一切都想好了,在產品的功能面、應用面、設計面都考慮的鉅細靡遺,那也只是針對台灣的市場而做的設計。在台灣成功了,拿到中國大陸的市場、拿到美國的市場,也不一定能成功。甚至可以說,幾乎不可能會成功。

因此台灣做的東西必須要針對各個國家,各個市場進行切割、在地化。特別是新創團隊,更需要如此。因為如果你是大公司,或許還可以藉著規模的優勢,獲得好的成績,但是新創公司從零開始,連品牌的能見度都低。

而要懂得在地化,就必須瞭解當地的文化。要瞭解當地文化,就必須要多讀一點書,多看一些東西。

林一平舉例,像是日本,就懂得「在地化」的精神。特別是日本的遊戲產業更是如此,這一點,從他們角色的命名你就可以看得出來。

「如果你仔細看,日本那些遊戲的角色,都是希臘神話中出現過的名字。這不是他們偷懶不去想隨便抄一個名字過來的,這些都是在地化的精神。」

歐美的文化,都是從希臘神話這邊發源的。因此日本的遊戲公司就直接從這邊切入、下手,從奧德賽、依利亞德這些故事裡頭去發想,日本人是有抓住在地化的精神的。他們打歐美市場,就跟歐美市場講希臘神話。打華人市場,就用三國來跟華人溝通,這些都是從市場的文化面去抓住市場,成功率就會大。

其實我們不妨想一想,日本、韓國又何嘗不是如此,早期國人喜歡看日劇、迷日本偶像,然後Sony等日系的產品在國內也受到歡迎。

而後來韓流來襲,隨著韓國偶像、韓劇、韓國綜藝節目的無孔不入,三星、LG這些原本在國人眼中並不被重視的品牌,也越來越多人使用。當然三星等韓系品牌興起的背後原因並不光只有這一項,但文化也的確是很重要的關鍵。

同樣的,台灣遊戲如果要打入歐美市場,而你不懂得希臘神話,那幾乎是很難的一件事。當然,也不光是指遊戲市場,其它產業也是一樣,台灣的新創團隊目前很少抓到「在地化」這一點,在市場上打得很辛苦。

當然,在地化要做得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林一平認為這是新創團隊必須要做的功課,畢竟先天上新創團隊就缺乏了資源、知名度,當然更需要針對市場去用功,才能夠提高成功的機率。

 

(這次林一平教授的採訪,我們討論的議題不止新創團隊,還有討論包括國內資安產業、物聯網、機器學習等相關的議題,T客邦後續會陸續的進行整理報導。)

 

看完 「2017年台灣科技產業的10個關鍵字」,還覺得意猶未盡嗎,T編推薦你:

janus
作者

PC home雜誌、T客邦產業編輯,曾為多家科技雜誌撰寫專題文章,主要負責作業系統、軟體、電商、資安、A以及大數據、IT領域的取材以及報導,以及軟體相關教學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