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例遺體頭顱移植手術引爭議:換頭後「你」究竟是誰?

世界首例遺體頭顱移植手術引爭議:換頭後「你」究竟是誰?

科幻大片裡的「換頭術」成為現實了,手術地點是在中國。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意大利神經學家塞爾焦‧卡納韋羅17日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世界首例遺體頭顱移植手術成功實施,手術地點正是中國,哈爾濱醫科大學的任曉平教授參與其中。

歷時18個小時,任曉平教授和他的團隊將一具屍體的頭與另一具屍體的脊椎、血管及神經接駁到了一起,比預計的時間快了一倍。此前,任曉平教授曾完成過小鼠頭部移植手術,術後小鼠們能睜眼、呼吸以及完成一些其他基本動作。

世界首例遺體頭顱移植手術引爭議:換頭後「你」究竟是誰?

有關首例遺體頭顱移植手術的相關數據、過程和結果,將在美國學術雜誌《SNI(surgical neurology international)》上發表,卡納韋羅透露,「很快將在申請參加病人的身上進行類似的手術嘗試,下一步計畫完成腦死亡器官捐獻者的腦移植手術。」

然而,這場聽起來十分有突破性的「手術」,卻受到了廣泛的爭議。

有專家認為,這場在遺體上的手術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無法驗證移植後,腦部神經是否能重建成功。中國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功能神經外科副主任胡永生教授和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中心副所長吳中學在接受採訪時均表示,頭部移植手術最關鍵的問題是如何將神經功能再生和功能重建,而不是「簡單」地將血管、神經、肌肉、骨骼吻合到一起。

北京某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表示,腦移植的目的是讓它重新支配身體,而不是簡單地給它營養讓它活著。吳中學甚至稱,中樞系統沒有再生的可能性,再過50年,活體移植頭的手術也不可能實現。

不過,任曉平教授在接受採訪時回應了「手術無意義」的質疑稱,這次手術是原創性、始發性的研究,解決如何解剖、各個組織如何修復重建、怎麼做才能保證術後功能得到最大恢復等一系列問題,這就是成果,「既然學術雜誌會刊發論文,就證明手術做得有學術價值。」但任教授也不敢保證在活體上的成功率,「活體的成功率要做了以後才能知道,臨床前設計的方案之後也會不斷改進。」

伴隨著「換頭術」而來的倫理問題也引發了不小的爭議。如果把李四的頭顱換到張三的軀體上,意味著張三死亡了,最起碼是腦死亡了,而大腦是一個人的中心和所有意識、思維以及行動、語言的源頭,如果頭不存生了,張三的生命還存在麼? 

我們通常都是看臉認人,身份證、銀行卡、護照、出入境,全憑一張臉,那麼換過頭之後,身份就變成了無解之題,就跟《蘇菲的世界》探討的哲學問題一樣,你究竟是誰,你從哪裡來?

此外,換頭的兩人原有的親屬關係和婚姻關係又該走向何方?難道要有兩對父母,兩個老婆,這顯然是不對的。如果換頭後的患者痊癒,有了孩子長得不像自己這可怎麼辦?說都說不清楚。

美國神經外科醫生協會主席亨特教授此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不希望任何人接受這種手術,手術結果有可能比死更難受。」相比起換頭手術的技術風險,倫理風險更加可怕

世界首例遺體頭顱移植手術引爭議:換頭後「你」究竟是誰?

但在任曉平教授看來,頭部移植手術存在爭議是在正常不過的,更不會阻擋未來「換頭術」的發展。「倫理最基本的要素是生命、生存,沒有生命和生存無法談倫理。醫學倫理學是為了治病救人。一個新生事物出現,人們大可以去規範它,討論它,但是不能阻礙它,歷史證明沒有什麼力量可以阻礙。」

不過,我們現在離真正的換頭手術還有很遠的距離,說什麼都還早。

36Kr
作者

36氪(36Kr.com)累計發表超過10.8萬條包含圖文、音訊、影片在內的優質內容。氪原創內容體系涵蓋新創公司、大公司、投資機構、地方產業與二級市場等內容模組,設置有快訊、深度商業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