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開發者回顧:為什麼打算一套系統可以通吃手機、平板、PC的 Ubuntu 行動版計畫最後會失敗?

資深開發者回顧:為什麼打算一套系統可以通吃手機、平板、PC的 Ubuntu 行動版計畫最後會失敗?

Simon Raffeiner 是一名開發者,曾經參與 Ubuntu 的手機、平板開發計畫。現在 Ubuntu 的手機與平板開發計畫已經以失敗告終,但是這個計畫為什麼失敗卻沒有多少人清楚。在參與這個計畫過程之中,Simon Raffeiner 獲得不少的經驗,讓我們聽聽他是怎麼說的。

先來簡單介紹一下我參與 Ubuntu 計畫的經歷:

  • 從2013年 Ubuntu Touch 發佈到2014年12月,我斷斷續續在Nexus 7上使用 Ubuntu Touch;
  • 2014年12月,我開始開發 Click App;
  • 2015年1月,我開始撰寫「Hacking Ubuntu Touch」系列文章,共15部分,談論系統的內部結構,後來還加入了 Ubuntu Phone Insider,從Canonical拿到一台魅族 MX4手機,組織並贊助了 UbuContest app 開發大賽,之後一直在編寫漏洞報告、製作 App,直到2016年4月才停止。
  • 到了2016年年中時,我不再參與這個計畫,廉價出售自己所有剩下的設備。

因為有過這麼一段經歷,所以我認為我可以就這個計畫談談自己的想法,說說它所面臨的挑戰,說說它有哪些地方本來可以做得更好,但是沒有做好。

 

Ubuntu在PC端市場成功的原因:對手名聲太差 

當初在 PC、筆電、伺服器的 Ubuntu 系統發展過程要順利一些。幾乎所有裝置都允許你安裝任何作業系統,2004年 Ubuntu 崛起時,最大的對手微軟相當脆弱,容易招來攻擊。Windows 的名聲不怎麼好,價格很貴,佔用太多資源,Ubuntu 只要不那麼煩人、便宜一些、容易安裝、能在舊電腦上跑得更好就行了。

Ubuntu 正是這樣做的。

一直到現在,Windows 的聲譽並沒有好轉,價格依舊高高在上。所以 Ubuntu Desktop 沒有、也沒有必要做太多正確的事,就能維持用戶量,並且保持增長。

再看伺服器市場,Windows、紅帽、SUSE 都有點太保守了,速度太慢了,價格也貴。紅帽企業付費訂閱產品每年要收幾百美元,而且付費之後還無法獲得必要的人力支援。如果能夠開發一件產品,跑得更快,成本更低,得到產業的支持,擁有大量的功能,肯定能吸引許多人,在雲端尤其如此。後來 Ubuntu 成為了 OpenStack 的參考作業系統,這件事幫助很大。

 

不能將PC端的那一套,直接拿到行動端來用

在行動裝置領域,一切都不同了。

在手機或者平板上,你不可能讓任何類型的作業系統快速發展起來。每一台裝置都必須安裝定製 Andorid,系統都必須要客製化。

2013年,Ubuntu 宣佈進入行動市場,但是在這個市場,不論是 Android 還是 iOS,名聲其實都不差。甚至,Android還向其它的平台在擴展。在這個背景之下,有些人之所以期待能夠有個第三方替代者冒出來,並不是因為他們覺得 Android、iOS 有什麼缺點、名聲不好或者用戶體驗糟糕,而是因為他們擔心 Google 會一統天下。

正因如此,你很難透過攻擊 Android、iOS 的缺點,說服他們轉換到Ubuntu。

當初他們強調的口號是:一款系統,吃遍所有裝置

資深開發者回顧:為什麼打算一套系統可以通吃手機、平板、PC的 Ubuntu 行動版計畫最後會失敗?

▲ ubuntu 將可以運行在平板、手機,以及你的個人電腦上頭。

與 Android、iOS 等行動裝置系統不同,ubuntu 是由個人電腦系統往行動裝置邁進,而與 Windows 不同的地方是在於同樣的系統,使用者不需為了處理器為 x86 或是 ARM 等架構而苦惱,一個程式,可以在電腦、平板、手機上頭跑,完全沒有問題。

但平板有分「入門」以及「高階」款,即使是「入門」的硬體需求也不低,至少要 Cortex A15 雙核心以及 2GB Ram 的規格,而「高階」則是 Cortex A15 四核心或是 intel x86 以上。只有「高階」版本可以獲得完全的個人電腦體驗。

 

生存的關鍵:1%的市場 

我還記得,Canonical 的人曾經說過,他們的計畫需要從行動市場拿下大約1%的比例,就可以持續生存。要達到這個目標,意味著每年要銷售大約1100萬台 Ubuntu 手機、幾百萬台平板。如果從每台 Ubuntu 裝置的軟體和服務中獲得1歐元/美元的收入,就能養得起100名開發者,如果指揮得當,這麼多人就夠了。

Sailfish OS 是 Jolla 開發的,曾幾何時,Jolla 大約有120名員工,它們還要設立行銷、客服部門,Canonical 已經擁有這樣的部門。問題在於,每年銷售1100萬台手機、幾百萬台平板是一個艱巨的任務,看看 Ubuntu Desktop 的用戶量,估計也只有2000-3000萬。

資深開發者回顧:為什麼打算一套系統可以通吃手機、平板、PC的 Ubuntu 行動版計畫最後會失敗?

 

如何獲得1%的市場?

可能性之一:做得比競爭對手好很多,這樣你的產品就會流行起來,那就不用擔心1%了。

我認為,大家都清楚這樣的事情不會發生,因為有一點很明顯:在iOS、Android上所有重要的服務(WhatsApp、Google、Twitter、Instagram等)都不允許我們複製它的 App,拿到 Ubuntu 裝置上運行。如果Canonical不開發自己的Telegram客戶端,當第一款商用版 Ubuntu 手機上市時,甚至連即時通訊的工具都沒有。

這個問題發生的當時,已經是2015年,大家幾乎無時不在使用即時通訊。如果 Ubuntu 手機不能做 Android 手機所做的事,大家就不願意付同樣的錢購買 Ubuntu 手機,即使手機上寫著「開發者裝置」也一樣。

可能性之二:拿下一塊利潤豐厚的利基市場。

Canonical 過於關注所謂的「Convergence」(聚合)利基市場,他們覺得花很多的錢購買一台手機,當它與外接顯示器連接時可以變成較慢的筆電,這是他們的市場。但是,事實上當時並沒有多少人做好準備買這樣的東西,這個市場的人不夠多。

但 Canonical 忽視了所有的駭客、「程式修補匠」、以及那些無法忍受 Google、微軟的人,NSA 正在盯住這些人。有很多人準備花高價錢購買 Blackphone,那才是有利可圖的利基市場。

 

用戶體驗糟糕、沒有抓準重點

推出最初的幾版 OTA(over-the-air)升級之後,我問自己:「bq 和魅族——尤其是它們的客戶——真的想幹下去嗎?」

搭載ubuntu的手機很慢,往往使用到一半老是要重啟。魅族 MX4有點過熱。電量指示給的數據不準,行動數據不穩定,許多時候無法在國內漫遊,定位服務也是相當不可靠。來電時,手機老是沒有鈴聲,或者你沒有辦法打出電話,因為 UI 擋住了按鈕。鬧鐘不好用,藍牙只支援無線耳機,或者最新的輸入設備,但連基本的文件傳輸功能都沒有。WiFi 沒有辦法連接到 WPA Enterprise 網路,這個問題直到 OTA-5才解決。而當我搜尋文件時,音樂播放器甚至還會刪除文件。

有些東西你認為管用,但實際不能用,這樣的東西很多很多。

還有一點更糟糕:一些漏洞修復之後,經過2次 OTA 升級之後居然又跑回來了。在手機/平板專案推行的整個過程中,向Launchpad提交的漏洞報告很多,數量衝到太空去了,超乎我的想像。

但是,根治漏洞並不是優先考慮的事,開發者將大部分時間用來拓展平台,讓軟體支援更多的硬體(魅族 Pro 5,bd Aquaris 10),專注於「Convergence」(聚合)。到了計畫快要結束時,與我交流過的用戶大部分都對裝置不滿意。

當然,還是有例外,有部分僅使用基本功能的人滿意,比如我的父親,他甚至不使用行動數據,每兩天才打一個電話,他之所以滿意是因為手機可以續航幾天。買一台150歐元的智慧手機,卻不使用任何「智慧」功能,真說不過去。

我表示理解,因為沒有足夠多的開發者快速修復所有問題,但是我們既沒有開發出很好的 Convergence 手機,也沒有很好的 Convergence 平板,相反,我們的裝置做任何事情都做不好。

管理計畫的人一直在說:「這是開發者裝置,我們不必追求快速,因為從長遠來看我們會獲勝。」但是,直到某一天管理層才意識到,這樣做成本太高了,而且已經浪費了很多時間。此時,我們開始在內部削減開支,大約在2016年10月時,所有重要員工全都搬到了 Snappy,讓手機和平板計畫在沉默中死亡,直到幾個月後才敢告訴公眾。

 

 

 

36Kr
作者

36氪(36Kr.com)累計發表超過10.8萬條包含圖文、音訊、影片在內的優質內容。氪原創內容體系涵蓋新創公司、大公司、投資機構、地方產業與二級市場等內容模組,設置有快訊、深度商業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