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指紋辨識5年成長史,蘋果和安卓已經走上截然不同的兩條路徑

手機指紋辨識5年成長史,蘋果和安卓已經走上截然不同的兩條路徑

2013年9月,蘋果 iPhone 5s 把按壓式指紋識別帶入手機,至今已經過去5年。指紋辨識這門技術其實早在1990年代就已經推出,最常見的是各種指紋辨識門鎖、打卡器,但那都是集中在企業管理層面,引入手機才真正成為一種大眾的使用工具。

不誇張的說,是 iPhone 5s的按壓式技術加速了指紋辨識的普及,讓它成為一種流行的生物特徵識別方式。從此一發不可收拾,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開始推行帶指紋辨識的手機。 

Android手機早期指紋辨識的妥協

不過在早期,指紋辨識可不是一蹴而就形成現在的成熟局面,而是前置和後置識別方式各佔據一片天地,前置指紋自然是以蘋果為主,而後置則在於Android陣營。

如果從事後諸葛亮的角度來看,前置指紋自然用起來得心應手,且符合手機使用者的使用習慣。但想要直接用前置指紋辨識,對於當時Android廠商可是有門檻的,原因在於蘋果對產業鏈的管控,它花了3.56億美元收購的 Authen Tec 公司,它是全球前置指紋辨識技術的成熟探險者,具備市場獨特性,按照蘋果的風格,壓根也不給其他手機廠商供貨,Android陣營只能眼饞乾著急。

妥協,成為這個階段Android手機的主調。

不過,Android陣營可不想錯過這樣一波紅利和機遇,前置不行轉而嘗試後置指紋辨識,因為相比前置指紋辨識,後置指紋結構設計相對簡單,只需要在手機後蓋上面開孔,固定指紋模組即可,當然研發成本和難度也比較低,適合快速投入市場使用。

於是,瑞典 FPC 公司的後置指紋辨識成為救急方案,包括華為、小米旗下的智慧型手機紛紛採用 FPC 指紋傳感器,一時間開始成為Android手機的主流。

指紋辨識市場的瞬間爆發,促使上游供應鏈嗅到了機遇,中國指紋辨識提供商紛紛押注,由聯發科轉投資的中國匯頂科技在這個時刻異軍突起,讓Android陣營看到光明,因為這意味著按壓式前置指紋辨識在Android體系產品的普及成為可能,也打破了蘋果前置按壓式指紋辨識的壟斷。

手機指紋辨識5年成長史,蘋果和安卓已經走上截然不同的兩條路徑

事實上,當時諸如三星 S5採用的還是滑擦式的指紋辨識,但由於滑擦式的使用不方便,辨識率也不及蘋果的按壓式,逐漸被淘汰,討論熱度並不高。2014年底2015年初,按壓式前置指紋辨識開始大爆發,在當時,如果手機廠商沒有指紋辨識方案,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做手機的。

可以看到,蘋果在前置指紋辨識的優勢領先Android陣營整整一年有餘。也正是歸功於蘋果,讓現在即便是平價的手機都用上了指紋辨識。

如果說指紋辨識初期,Android陣營是對蘋果的亦步亦趨,那麼近兩年在生態特徵識別的摸索,Android陣營已經走向了另一條不同的路徑。

生物特徵識別模式之所以變遷,一個直接的激發因素是全螢幕的普及。如何實現更高的螢幕佔比,成為手機廠商爭相PK的焦點,於是傳統指紋辨識、人臉辨識、螢幕指紋、甚至是兩者結合的方式接踵而至。 

全螢幕時代,生物特徵識別的變與不變

指紋辨識初期壟斷的蘋果 iPhone X,不是第一個打出全螢幕概念的手機,也並非是第一款全螢幕手機。為了實現更高螢幕佔比,iPhone X 採用了 Face ID 人臉辨識模式,從安全性上來說,臉部的3D特徵比指紋難以獲取與複製,也保障了使用者安全,同時也實現了手機上進行諸如AR體驗的最佳化,不過瀏海的造型旋即引發了使用者吐槽,沒有達到全面全螢幕的目的。

Android廠商想方設法試圖實現真正的全螢幕,螢幕指紋成為一個近乎完美的解決方案。

在螢幕指紋的探索上,vivo 表現的最為激進,2017年6月 vivo 展示了螢幕指紋技術,2018年1月推出了旗下第一款螢幕下指紋辨識的手機 X20Plus UD 螢幕指紋版,這也是全球第一部螢幕指紋手機,同年3月 vivo X21再次優化螢幕指紋辨識後推出市場。

手機指紋辨識5年成長史,蘋果和安卓已經走上截然不同的兩條路徑

嘗試螢幕指紋的還有華為 Mate RS 保時捷版本,它選擇的是與背面的電容觸控指紋一起同時使用。小米則在小米8探索版上,追隨了與 vivo 同一供應商匯頂科技的螢幕下指紋辨識技術。

手機指紋辨識5年成長史,蘋果和安卓已經走上截然不同的兩條路徑

但是你會發現,無論是華為、小米,對螢幕指紋大多是試探,實際上它們更熱衷於人臉辨識解鎖技術,vivo 就成了中國手機廠商裡唯一一家對螢幕指紋押注且持續更新的公司。在經歷了長期的積累之後,今年6月 vivo NEX 對螢幕指紋解鎖技術進行升級,帶來螢幕指紋3.0版本,實現 NEX 的正面只有「螢幕」,不附加任何多餘的東西。

根據 vivo 官方披露的資料,截至今年6月螢幕指紋版手機生產下線量已達200萬台,顯然使用者市場的需求讓這家公司決心繼續扛起螢幕指紋這面技術派的大旗。 

全螢幕時代,生物識別走向哪裡?

螢幕指紋技術除了對真正全螢幕的實現有重大推動意義外,也改善了手機的外觀美學和機身工藝複雜程度。

傳統按壓式指紋模組都需要在機身表面開孔,目前多為流行的是在機身背部,或者與正面物理 Home 鍵整合,而開孔必然會打破機身的整體一致性,這顯然與消費者日益倍增的審美水準背道而馳,而螢幕指紋無需開孔,保持了機身美觀的一致性。

再者現在手機機身表面多為玻璃材質,在玻璃上開孔對於製造工藝也是一個挑戰,開孔位置的精準度、開孔邊緣的毛糙度也都直接影響玻璃面板或背板的良品率,而螢幕指紋無需開孔,不存在上述這些問題,繼而提高良品率,這對於大規模量產也有不小的促進作用。

回顧過去5年,iPhone 開啟手機指紋辨識的新方式,5000元機大戰促使了它的普及,進入一個指紋辨識在消費產品領域的新時代,同時也帶來了人臉辨識、虹膜識別、螢幕指紋辨識等方式的演變。

然而全螢幕時代的到來,你會發現,無論是指紋辨識模組的位置遷移,甚至是功能性演變,都是一個妥協之舉,很多時候已經無法適應全螢幕時代和消費升級的大環境。所以接下來,很可能會出現借助螢幕指紋技術實現「真 全螢幕」的機種,而對於Android手機廠商來說,全螢幕時代已經和蘋果逐漸走向了兩條不同的路徑。

 

  • 本文授權轉載自:36kr

 

36Kr
作者

36氪(36Kr.com)累計發表超過10.8萬條包含圖文、音訊、影片在內的優質內容。氪原創內容體系涵蓋新創公司、大公司、投資機構、地方產業與二級市場等內容模組,設置有快訊、深度商業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