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遊戲記錄自己家鄉的那片無名墓地

他用遊戲記錄自己家鄉的那片無名墓地

(本文授權轉載遊研社原文連結)

肯頓是一位旅遊部落格作者,主要工作是遊覽世界各地,撰寫旅行指南和遊記。從他的部落格能看出,他去過不少地方,香港、京都、基輔、墨西哥城、紐約、費城……但是佔據他部落格最多篇幅的,是一個名為雷吉納的加拿大城市。

雷吉納當然沒法和京都、紐約這樣的名城相比,即使在加拿大境內,這個城市也名聲不顯。它是加拿大第24大城市,坐落在乾旱的平原上,沒有任何值得稱道的旅游資源——總之雷吉納看起來就是一個無聊的城市,不像是一個見多識廣的旅遊部落格作者會感興趣的地方。

唯一能解釋為何肯頓對雷吉納如此感興趣的是,他出生在雷吉納。肯頓熟悉這裡氣候、環境以及並不算悠久的200年歷史。而最讓肯頓沉迷的,是雷吉納的公墓——他稱之為「無名墓地」。

把這裡叫無名墓地的原因是,這裡的墳墓大部分是沒有任何標記的。在雷吉納不長的歷史中,發生了很多次災難:西北叛亂、西班牙流感爆發、雷吉納颶風,這些災難留下了無數無名無姓的屍體,他們大多都被埋葬在雷吉納公墓。肯頓認為,雷吉納沒有什麼關於歷史的紀念碑或者建築物,唯一能承載這個城市歷史的,就只有這座無名公墓了。

「如果我們現在不做些什麼,將來我們就什麼都不記得了。」肯頓聲稱,「墓地是歷史的金礦,裡面躺著改變雷吉納歷史的人們……他們都在這裡,等待人們了解他們。」為此,早在2015年,他就和當地旅遊部門合作,為無名墓地籌建紀念碑和博物館。在他的部落格文章中,也頻繁推薦無名墓地——但是效果並不顯著,畢竟谁愿意來一個加拿大偏遠城市遊覽一堆不知道名字的墓碑呢?

肯頓沒有放棄「讓更多的人記住雷吉納的無名墓地和歷史」這一願景,就在不久前,他決定放棄籌建博物館這種傳統的手段,求助於「時髦的新東西」— —他決定製作一款關於雷吉納公墓的電子遊戲。他給這款遊戲起的名字簡單樸素——《雷吉納公墓之旅》。

鑑於這款遊戲只有肯頓一個人負責製作,技術力有限,自然就不會追求華麗的畫面。按照他的說法,「這款遊戲將採用古老的16位畫風,就像最經典的塞爾達或者精靈寶可夢一樣」。在遊戲中,玩家將扮演一個剛剛死去之人的鬼魂,就像現實的雷吉納一樣,玩家和很多其他死去的NPC都被遺忘了——被整個城市以及他們自己遺忘。

為了找回遺忘的姓名和生時的回憶,玩家需要與其他鬼魂對話,在公墓中墓碑上的隻字片語中尋找線索,拼湊出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讓所有人都遺忘了他們。隨著玩家解開的回憶越來越多,墓地裡的鬼魂也會隨之增多,最後,整個城市都會回憶起這片公墓中埋葬的人,想起​​他們到底姓甚名誰,生前做了什麼,如何改變了整個城市。

為了讓遊戲中的墓地更加還原現實中的雷吉納,肯頓還找來了雷吉納的地圖,在遊戲中他也要將城市的幾大地區一一做出來,讓玩家可以從簡陋的畫風中認出遊戲中的城市就是雷吉納。他設計了公墓、有河流穿過的市中心、教堂和幾個居民區,準備在裡面盡力復原出雷吉納現實裡的建築和風貌。這個計劃一听就不簡單,現在肯頓只做出了4分之1還不到。

與其說這是遊戲,不如說這更像是肯頓用遊戲這種題材為自己寫的一篇自傳體小說。遊戲中追尋著死者姓名和回憶的主角,就是一直為雷吉納公墓和城市歷史奔波宣傳的肯頓本人,而遊戲最終的目標(找回所有死者的姓名,讓整個城市再次回憶起他們)就是肯頓想要在現實中實現的願望——讓人們記住雷吉納的歷史。

不管是遊戲裡還是現實中,肯頓的進展都並不怎麼順利。現實中,他關於香港、京都的導覽文章在推特能有幾百轉發,而灌注了他更大熱情的雷吉納公墓相關文章,卻只有寥寥幾個轉發。在遊戲製作方面,肯頓開了一個群眾募資,聲稱不管有沒有人捐款,他都會把這個遊戲做完,群眾募資得來的錢只會用到雷吉納公墓的維護上去——到今天群眾募資已經開了半個月了,只有3個人為他籌了60美元。

幾天前,肯頓拍攝了一張雷吉納公墓的照片,他把照片命名為「垂死之光」。照片展示出的墓地風景非常美麗,卻見不到一個遊客的身影。大雪覆蓋之下,就連無數高高低低的黑色墓碑紮根的綠色草地,也看不見了。

遊研社
作者

遊研社是由多名資深媒體人創辦的泛遊戲新媒體。每天會發一些有意思的內容,基本都是遊戲相關。無論你是遊戲死忠,還是輕度的休閒玩家,在這裡都能找到感興趣的東西。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