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微粒多嚴重?全球每人平均每週「吃下」一張信用卡

塑膠微粒多嚴重?全球每人平均每週「吃下」一張信用卡

塑膠誕生之初,由於其擁有質輕、透明、耐磨、耐鏽蝕、加工成本低等優點,一度曾被人們視為完美材料。然而,廢棄塑膠帶來的「白色汙染」問題越來越嚴重,甚至已經開始對人類健康造成威脅。

塑膠微粒多嚴重?全球每人平均每週「吃下」一張信用卡

澳洲紐卡索大學的最新研究表明,全球平均每人每週會將5克塑膠攝入體內,相當於一張信用卡的重量。這種塑膠汙染來自「微塑膠」,即體積小於5公釐的塑膠顆粒,它們正進入我們所吃的食物、所喝的飲水甚至呼吸的空氣中。

海陸空都不能倖免

塑膠微粒多嚴重?全球每人平均每週「吃下」一張信用卡

研究顯示,全球平均每人每週攝入約2000個塑膠微粒。這些微粒的來源多種多樣,包括人造纖維、某些牙膏中發現的微珠,或者更大的塑膠碎片,當它們被丟棄並暴露在自然環境中時,會逐漸分解成更小的碎片。

這些塑膠微粒進入河流和海洋,可以被魚類和其他海洋動物吃掉,最終成為食物鏈的一部分。如今,許多日常食品和飲料中都發現了微塑膠的影子,比如水、啤酒、貝類和鹽中。

很明顯,微塑膠已經成為全球性問題。即使各國清理了自家後院,也並非意味著它們能夠確保安全,因為微塑膠顆粒可能會透過其他來源進入。

紐卡索大學的研究顯示,最大的微塑膠攝入來源是飲用水。僅透過飲用瓶裝水或自來水,平均每人每週就會攝入體內1769粒塑膠微粒。但這可能存在較大的地區差異,比如美國和印度自來水中微塑膠含量是歐洲或印尼的兩倍。

還有研究發現,美國人每年食用、飲用和呼吸入體內的塑膠微粒數量在7.4萬至12.1萬個之間,而那些只喝瓶裝水而不喝自來水的人,每年攝入的塑膠微粒總量約為9萬個。

貝類是人體攝入微塑膠的第二大來源,平均每人每週會攝入182個微粒(0.5克)。研究顯示,這是因為「貝類在被塑膠汙染的海洋中生活一段時間後,會被整個吃掉,包括它們的消化系統」。

雖然已經在空氣中檢測到微塑膠,但研究表明,吸入量只占總體的很小一部分,但這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們生活的不同環境。

研究人員指出,他們的研究建立在有限的證據基礎上,也有侷限性,包括缺乏有關關鍵指標的可用數據,比如微塑膠在自然環境中的重量和分佈等。

健康風險不確定

塑膠微粒多嚴重?全球每人平均每週「吃下」一張信用卡

人們越來越關注微塑膠對人體健康的威脅,但塑膠汙染的全面影響仍不清楚。英國國家海洋學中心的理察‧蘭姆皮特教授(Richard Lampitt)表示,在不瞭解相關健康風險的情況下,很難評估塑膠攝入率的影響。

蘭姆皮特教授稱:「塑膠的危害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塑膠並不是一種危害特別大的材料,但它也有可能造成嚴重危害。不過,這需要對長期接觸塑膠的影響進行進一步的研究才能確認。」

但是,如果微塑膠被證明會損害人類健康,那麼將它們從環境中去除將非常困難。世界自然基金會國際分會的全球自然保護主任卡維塔‧普拉卡許-曼尼(Kavita Prakash-Mani)說:「我們不能只是把它移走。因此,我們需要從根本上解決塑膠汙染問題,從一開始就阻止它進入大自然。」

普拉卡許-曼尼強調,當務之急應該是減少塑膠的生產。全球每年塑膠產量超過3.3億噸,預計到2050年將增加兩倍。普拉卡許-馬尼說,為瞭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各國政府和企業就塑膠和減排目標達成一項全球條約。

NetEase
作者

網易科技,有態度的科技門戶!關注微信公眾號(tech_163),看有態度的深度內容。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