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挑選筆電的10個「關鍵規格」

深入挑選筆電的10個「關鍵規格」

3C 產品百百種,買哪一類的產品最不好做功課呢?以產品本身規格的項目與複雜度來說,肯定還是電腦類的產品最容易讓人看資料看得一頭霧水!尤其是筆電類產品,因為同時整合電腦主機、螢幕、鍵盤滑鼠之類的功能,所以規格相較之下又更繁雜了,相信買過筆電,找過挑選筆電與推薦 (認真研究、比價) 的人,肯定知道其中之苦啊!

雖說市面上的筆電品牌及產品多不勝數,但這些產品終究還是用許許多多的硬體堆疊出來的,經過抽絲剝繭之後,還是能從這些「規格海」中選出其中最關鍵的重點!至於什麼才是選筆電時該特別注意的「關鍵規格」呢?在這篇報導中,我們就為大家帶來最詳細的解說啦!

一台好的筆電會是工作、日常生活中的最佳幫手,因此在下手前絕對要掌握筆電的「關鍵規格」,才不會花大錢卻買錯工具而遺撼終生哦!(咦?…好像沒這麼嚴重)

除了教你看懂關鍵規格,筆者也從一般人買筆電的「需求面」切入,整理出其中的幾大重點,並推薦幾台適合的筆電!最近正好打算要入手新筆電的人,接下來的內容可千萬不能錯過。

買筆電,先搞懂這 10 大關鍵規格!

在選購筆電前,必要做的功課絕不可少,其中與筆電相關的硬體規格更是需要花點時間好好了解一下!不過一台筆記型電腦上上下下、裡裡外外的硬體這麼多種,到底哪些規格是一定不能忽略掉的呢?

(1) 處理器選 I,還是選 A?

一台筆電最核心的元件肯定非「處理器」莫屬了,尤其是筆電不同於桌機,通常處理器都是很難在購買後自由升級的,因此在選擇筆電的當下,自然得先確認處理器的效能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

至於選擇處理器,大家目前遇到的第一個問題肯定就是「要選 I 還是 A」,其實就是目前主流的兩家品牌「Intel」或「AMD」,不過以目前市場的狀況來說,絕大多數的筆電還是以 Intel Core i 系列為主,不過近幾年AMD Ryzen 系列處理器也慢慢回歸筆電市場,而且走的是更高性價比的路線,因此除了最主流的 Intel 系列處理器,若希望把預算花在刀口上、或整體預算本來就較吃緊的消費者不妨可以考慮搭載 AMD Ryzen 處理器的機種!

Intel 處理器型號怎麼看?

Intel 系列處理器對於型號名稱的說明,想知道處理器規格的好壞,可得要進一步了解哦!

那處理器的效能該怎麼看呢?其實簡單來說從以下幾個型號中的英文與數字組合就能看出端倪:

  • 型號:目前 Intel Core i 系列處理器,依據等級由低至高分別為 Intel Core i3、i5、i7 與 i9,數字愈大的規格整體來說愈好。
  • 世代與 SKU 數字:指的是型號後的四碼數字,舉例來說,Intel Core i7-8700,數字首位即為處理器世代,因此這顆處理器為「第 8 代」產品,而代數後面三碼的 SKU 數字,通常數字愈大款式愈新,效能表現當然更好一些。
  • 英文字母尾碼:Intel Core i 系列產品在世代與 SKU 數字最末會有額外的「英文字母尾碼」,來進一步標示處理器的屬性,像是筆電最常見的字尾「U」,就表示處理器為超低電壓、電低功耗特化,至於其他的字尾字母說明,筆者就整理在下面囉!
    • H表示在圖像方面的效能更為優異。
    • K表示 CPU 本身不鎖頻,可透過超頻獲得更好的效能。
    • Q表示處理器為四核心架構。
    • T表示處理器在省電續航方面有進行優化。
    • U表示處理器定位為超低電壓、低功耗。
    • X表示該處理器為「極致效能版」。
    • F:表示處理器並未提供「整合型顯示卡」的功能。

AMD 處理器型號怎麼看?

在 2017 年後,AMD 新款的處理器也採用了類似 Intel 以數字來區分等級的做法,對應 Intel Core i 系列的 i3、i5 與 i7,分別推出 Ryzen 3、Ryzen 5 與 Ryzen 7,更高階的 Ryzen 9 系列也於今年推出。至於筆電產品,AMD 則提供了獨立的 Ryzen Mobile 系列處理器,全系列皆整合了Radeon Vega 系列顯示晶片,即單一處理器也具備圖像運算能力。

此外,AMD Ryzen 系列處理器也同樣與 Intel Core i 系列一樣有著「英文字尾碼」的設定,藉此定義處理器的特性,像是高性能版會後綴「H」,低功耗版則會標示「U」或「E」,另外,若是不鎖倍頻則同樣標示「K」,若支援 XFR 進階超頻技術則會標示「X」。

(2) 記憶體多少才夠?

除了處理器,記憶體的多寡也是直接影響筆電效能的關鍵之一,尤其對於會同時執行多個應用程式,或是瀏覽器習慣同時開啟數十個分頁的重度用戶,記憶體規格真的不能太低!以一般使用者的日常工作來看,像是文書處理、上網與基本娛樂,建議至少選擇 8GB 規格,若預算許可,會更推薦直上 16GB,更能滿足一些大型應用程式的運行需求。

(3) 螢幕面板尺寸選大選小?

筆電因為自帶螢幕,隨時隨地開機即可作業,不過在選擇上,螢幕尺寸大小也得視實際需求而定,較大的螢幕自然適合長時間工作使用,但相對不利於隨身攜帶,至於螢幕較小的筆電雖方便攜帶,但若是長時間使用,效率與舒適性肯定遜色不少。

較大的螢幕能帶來更舒適的使用體驗,但相對的會影響筆電的體積,進而造成攜帶上的不便,因此在購買前一定要仔細評估平時使用筆電的實際狀態哦!

很多人會問,那到底該買幾吋螢幕的筆電?其實方法很簡單,但你必須花點時間審視一下平時使用筆電的狀況與習慣,當工作型態經常是「定點」而且「工時長」,那 15.6 吋會是最佳的選擇;若希望同時兼顧便攜性與長時間使用的舒適性,那 14 吋或 13.3 吋會是較均衡的選項;若工作時間不會過長、以方便攜帶為主要訴求的話,則建議選擇 12 吋甚至是 11 吋左右的超輕薄型機種。

(4) 螢幕面板、解析度該怎麼挑?

除了尺寸大小關係著實際使用的舒適度與效率,事實上螢幕還存在許多規格上的差異,小編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首先當然是「面板」規格的差異。目前的筆電絕大多數都採用 TFT LCD 顯示器,可區分為 TN、VA 與 IPS 等類型,其中 TN 面板的價格最便宜,但可視範圍與色彩呈現能力也最有限;至於 VA 面板,相較於 TN 面板,色域表現更為出色,但缺點就是反應速度較慢,左右兩側的可視範圍也較為有限。大家常聽到的 IPS 面板則是目前高階筆電的主流配備,不只色域表現佳,可視角也是最好的,但羊毛出在羊身上,成本當然也比較高。

「螢幕」是一般人使用筆電時,最長時間接觸的元件,對筆電使用的感受好壞影響甚深。

小編建議,除非預算真的非常吃緊,不然 IPS 面板肯定是首選中的首選,此外,近幾年隨著面板製造良率的大幅提升,一些高階筆電也開始配備色域表現與對比度都更加優異的 OLED 面板,對畫面特別挑剔的進階玩家有福了。

除了面板,另一個關係到使用體驗的螢幕規格就是「解析度」。綜觀目前的主流筆電機種,Full HD 已然成為標配,因此也建議大家至少要選到這個等級,若螢幕尺寸更大些,也可以考慮 2K 或 4K 解析度。這裡要提醒大家一點,過高的解析度在尺寸偏小的螢幕上其實效果不那麼顯著,至少要到 15.6 吋甚至是 17.3 吋時再來考慮是否要選擇 2K 或 4K 解析度。

(5) SSD 一定必要?傳統 HDD 一定不好嗎?

近幾年 SSD 的價格明顯有愈來愈親民的趨勢,因此可以發現市售的許多筆電都將 SSD 設定為標準配備,尤其是以輕薄為主要訴求的 Ultrabook 更是經常會搭配體積更小的 M.2 SSD。至於 SSD 真的必要嗎?其實若以效能為主要考量,那 SSD 確實能帶來更好的使用體驗,不過畢竟就「單位儲存成本」來看,還是傳統的 HDD 更具優勢,如果你經常有儲存大量資料的需求,HDD 才是正解。

隨著 SSD 的價格愈來愈「甜蜜」,有不少使用者會直接以 SSD 取代傳統 HDD,除了效能的考量之外,不必擔心因震動而損壞磁碟資料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若是希望效能與儲存容量兼備,在挑選筆電時,不妨可以選擇可同時安裝 SSD 與 HDD 的筆電機型,並以小容量 SSD (建議至少 256GB)為主要系統碟,並搭配 1TB - 2TB 的 HDD 作為資料碟,會更具效益。

(6) 內顯還是獨顯?不同需求,顯示卡怎麼選?

除了上述提到的處理器、記憶體與儲存設備,另一個與筆電效能息息相關的元件就是「顯示卡」,不過通常顯示卡的需求都會和特定的應用相關,例如「玩遊戲」,或是針對專業工作者在 3D 動畫、設計或影音後製…等應用上的加速,也因此若是在上述需求之外的使用者,其實可以採用與處理器整合型的「內顯」即可。有遊戲運行需求的使用者,在選購筆電時,能否配置獨立顯卡會是相當重要的關鍵。

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內顯由於是與處理器整合,因此儲存圖像資料暫存用的 VRAM 會需要與主記憶體共用,因此會佔用部份的記憶體容量,相較之下獨立顯卡本身就有配置獨立的 VRAM,因此對於整體效能的影響並不會太明顯。

(7) USB-A、USB-C、Gen1、Gen2、Thunderbolt…等,哪些 I/O 非要不可?

一般在使用筆電時,通常也會透過各類的 I/O 埠來連結外部設備,舉例來說,像是要連接有線網路,就需要 RJ-45 網路埠,另外要連結外接螢幕或投影機時,也會需要配備 HDMI 埠這類的視訊出埠。

不過有更多硬體則是透過 USB 埠來進行連結,以目前筆電最常見的規格,就有 USB-A 與 USB-C 兩種,其中 USB-A 就是電腦常最見的方型傳輸埠,依據傳輸速度,目前常見的有 USB 2.0 與 USB 3.0 兩種類型,其中 USB 2.0 插槽為白色,因為傳輸速度較慢,因此多半用在連結滑鼠、鍵盤居多,而目前較新的筆電則完全由 USB 3.0 以上的規格所取代,以傳輸速度來說,又可區分為頻寬 5Gb/s 的 USB 3.1 Gen1 與頻寬 10Gb/s 的 USB 3.1 Gen2。

在購買筆電時,除了注意內在的規格,也別忘了仔細確認關係外部設備連結能力的 I/O 埠設定哦!

至於 USB-C,也同樣有 USB 3.1 Gen1、Gen2 的區分,只在於連結埠的形式為不分正反的扁型連結埠。此外,USB-C 也有傳輸速度更快的 Thunderbolt 3 規格,頻寬可達 40 Gb/s,可用在高速資料傳輸設備、4K 解析度以上的外接螢幕,甚至是外接型顯示卡。

至於現在選購筆電,哪些 I/O 是絕對必要的呢?以外部設備的泛用性來說,USB-A 與 USB-C 現在都會是必備的規格,至於傳輸速度方面,會建議選擇能有 USB 3.1 Gen2 甚至是 Thunderbolt 3 的規格,更能符合未來擴充所需。

(8) 電池容量多少才夠力?

筆電與桌機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內建電池」,可以在不插市電的情況下運作,而這樣的特性也能確保我們不在座位上、甚至不在辦公室內時,也能繼續工作不中斷,不過「不插電」的情況能撐多久?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筆電內建的電池容量有多少,以及系統對於電量消耗控制的優化有多好了!

在筆電的規格表中,通常都會標示電池容量與續航力測試的結果,可作為實際使用電力續航的參考。

一般來說,筆電的電池容量會以「瓦時(Whr)」或是「毫安時(mAH)」來標示,來提供電池「作功」的時長,至於 Whr 到底能撐幾小時?基本上就會和筆電的電壓(V)和電流(A)大小相關,不過整體來說,Whr 或 mAh 的數字愈大,意即電池的容量愈大,不過就如同先前提到,除了電池容量大小,筆電在系統調校上是否能針對軟硬體的整合達到更好的耗能優化,才是筆電續航的重點,也因此在選購筆電時,不妨可注意一下官方所提供的續航參考數字,雖說這些數據與正常使用時實際的數據會有落差,不過仍舊會是值得參考的重要依據。

若是以行動工作為主,長時間不會有穩定的電源連結的環境使用,建議會選擇續航超過 10 小時以上的機種,實際上通常也會有 6-8 小時的續航能力,足以工作一整天。

(9) 筆電夠不夠耐操?該注意什麼?

由於筆電主打可攜帶、可移動的特性,因此一般會選擇筆電的使用者,多半會有把筆電帶出門使用,甚至在戶外使用的需求,而筆電攜帶出門,其實最容易發生意外的碰撞甚至摔落,甚至被雨淋或是風飛沙塵的影響,也因此若你也有相關的需求,在選購筆電時更需要重視筆電的「耐操度」!若是格外重視筆電是否耐用,在選購時不妨可以特注意一下想要入手的產品是否有通過特定的耐用度認證,以筆電產品來說,主打商務用途的筆電通常都會經過所謂的「軍規認證」,以知名的商用筆電品牌 ThinkPad 來說,旗下產品都會進行一系列 12 種軍規級標準測試,總計測試項目多達 200 多種,來確保筆電可以在極端環境下運作。

以耐操出名的 ThinkPad 全系列產品皆通過 12 種軍規級標準測試,確保筆電的耐用度。

(10) 個人安全性防護,需注意哪些配備?

除了前面提到關於效能、便利性、續航力…等使用體驗方面的規格,其實在選購筆電時,最容易被大家忽略的重點就是「安全性防護」,畢竟筆電中存放的都是關係使用者工作或個人隱私的資料,大家也不想隨隨便便就被其他人所竊取吧?

至於筆電有關於安全性防護的規格,裡裡外外其實非常多,最基本的像是系統鎖定與解鎖的生物性辨識,包括指紋辨識與臉部辨識兩種,另外許多人在不使用網路攝影機時,都會有貼紙貼起來以免系統被入侵而不小心曝露隱私,不過其實現在也有筆電很貼心地提供了可遮蔽網路攝影機的開關。

ThinkPad 系列筆電在去年就導入了 ThinkShutter 的攝影機鏡頭蓋,在不使用攝影機時可手動關閉鏡頭,避免個人隱私外洩。

此外,在使用筆電時,若未能注意背後窺探的眼睛,也可能造成重要資料的損失,除了自購「螢幕防窺片」,其實目前也有筆電提供了可直接將螢幕切換為「防窺模式」的功能,像是 ThinkPad 系列就有不少機種已經列入了這個選配功能。

ThinkPad 系列有不少機種已經可選配 ThinkPad PrivacyGuard 的螢幕防窺功能。

至於在筆電內部硬體的安全性防護方面,許多商務定位的筆電都會強調支援所謂的 TPM 安全信任平台模組,功能,可進一步從硬體層面進行系統內部資料的加密,並具備防竄改功能,面對惡意程式或是駭客入侵能進一步達到系統防護的功效。

除了規格之外,符合使用特性更重要!

除了上述的 10 大關鍵規格,是我們選擇筆電前不可不知的重要關鍵之外,回歸到筆電購買的需求面來說,符合我們的「使用特性」其實更為重要!舉例來說,上面提到有關於「內顯」或是「獨顯」的選擇,其實就取決於使用者是否會使用筆電玩遊戲,或是運行 3D 動畫與影音剪輯…等需要更大運算效能的應用程式。

除了上面提到的 10個關鍵規格,其實回歸到買筆電根本目的,能滿足需求才是最為重要的!

下面我們也簡單為大家依據使用型態的不同,區分幾個筆電選購的類別,提供給大家參考,同時也以商務筆電中最具口碑與盛名的 ThinkPad 系列為例,直接為大家推薦最適合的機種!

方便攜帶

對於每天都需要攜帶筆電出門的使用者來說,更輕薄的筆電能更有效地滿足我們「負擔減量」的需求,至於多輕、多薄才能符合易於攜帶的需求呢?以滿足長時間工作與攜帶性之間的平衡點為原則,會建議選擇 13.3 吋或是 14 吋螢幕規格的筆電,一般來說厚度在 16mm 以下、重量低於 1.4Kg 的都是極具機動性的機種。

對於經常出差的使用者來說,像是 ThinkPad X1 Carbon 這樣兼具高規格且輕薄取向的筆電,可以大大降低使用者出門的負擔。

在 ThinkPad 全系列產品中,可滿足上述條件的包括 ThinkPad X390 或是更旗艦級的 ThinkPad X1 Carbon,若在意外觀的時尚感,今年全新上線的 ThinkBook 13s 也很值得推薦;另外,若有二合一功能需求,建議選擇最輕薄的可翻轉式旗艦 ThinkPad X1 Yoga。

ThinkPad X1 Yoga 可兼具二合一筆電的功能,同時也有極輕薄的外型設計。

具備桌機等級的功能性

相反的,若是平常將筆電視為一般桌機使用,較少會有攜帶、移動筆電需求的使用者,不妨可考慮螢幕更大,且功能性更為完整的筆電,像是符合主流規格、價格較平易近人的 ThinkPad L590,或是外觀設計更偏時尚風格的 ThinkPad E590,另外若是希望硬體規格更全面,也可考慮偏主流規格的 ThinkPad T590。

ThinkPad T590 擁有完善的硬體規格,I/O 埠也是一應俱全。

ThinkPad E590 也同樣可做為滿足桌機需求使用者的選擇。

具備遊戲性能

若是希望筆電在日常工作之餘,也能流暢運行遊戲,享受華麗聲光效果的電玩娛樂,那就一定要選擇具備獨立顯卡的筆電,在 ThinkPad 系列中,備配效能最高顯卡的莫過於 ThinkPad X1 Extreme 這台跨界旗艦了,內建 NVIDIA GeForce GTX 1650 with Max-Q,能滿足大部份遊戲運行的需求;另外像是 ThinkPad T490、E490 也分別可選備偏入門級的 NVIDIA GeForce MX250 與 AMD Radeon RX 550X 的獨立顯卡,同樣也都具備不錯的遊戲性能。

ThinkPad X1 Extreme 可說是 ThinkPad 全系列中擁有最高規格遊戲性能的機種,今年新版本可配置 NVIDIA GeForce GTX 1650 with Max-Q 版本的獨立顯卡。

ThinkPad T490 可選配 NVIDIA GeForce MX250 獨顯,效能偏入門級,但也能順暢運行大部份的遊戲。

ThinkPad E490 可以選配 AMD Radeon RX 550X 獨立顯卡,為使用者帶來能流暢運行遊戲的效果。

符合專業用途

對於工作類型較偏創意設計、多媒體或是程式運算相關應用的使用者,選擇筆電的重點除了規格與效能之外,另一個重點就是對於專業應用程式應用的相容性,也因此會建議選擇具備 ISV 認證的專業用途筆電,以 ThinkPad 系列來說,主打專業工作站等級的 ThinkPad P 系列就是符合需求的系列,而其中較適合攜帶、同時也兼具高效能的像是 ThinkPad P1 或是 ThinkPad P53s ,都能符合專業工作者的所有需求。

ThinkPad P1 是 P 系列中強調兼具效能與易攜的主打機種。

ThinkPad P53s 同樣也是強調極輕薄設計的工作站等級筆電。

絕佳螢幕效果

在使用筆電時,除了效能表現影響我們的使用體驗之外,最能讓使用者「有感」的規格肯定就是「螢幕」,也因此有不少使用者在選筆電時,會以螢幕的實際體驗最優先考量,尤其對於以創意設計工作、或是有使用筆電進行影音娛樂需求為主的使用者,而這類用戶通常會適合採用高解析度、高亮度且能呈現廣色域與高動態範圍內容螢幕的筆電,像是 ThinkPad X1 Carbon、ThinkPad X1 Yoga,均支援最高 4K 解析度,並支援 Dolby Vision HDR400 高動態範圍規格,同時亮度達 500 nits 與超廣色域 10 bit 面板的螢幕。

ThinkPad 系列中超輕薄的 ThinkPad X1 Carbon ,規格非常頂尖,而螢幕也能支援 Dolby Vision 的 HDR 高動態範圍內容。

此外,今年初次在台灣亮相的 ThinkBook 13s,也同樣支援 Dolby Vision HDR 支援能力,螢幕亮度也可達 300 nits,而且相較之下價格也更為入門一些,同樣也是適合推薦給重視螢幕表現的使用者。

ThinkPad X1 Yoga 可說是 ThinkPad 二合一機種中,規格最頂尖的,當然也包括了支援 Dolby Vision HDR 400 的螢幕。

Lenovo 全新產品系列 ThinkBook 在今年正式上市了 ThinkBook 13s,也同樣強調了可支援 Dolby Vision HDR 的螢幕規格。

看更多資訊:https://www.lenovo.com/tw/zh/laptops/thinkpad/thinkbook-series/c/thinkbook-series

Techtion科技行動派
作者

Techtion科技行動派,關注從硬體到軟體各種科技領域,給你不同的開箱、教學、評測內容。也會帶來最新的活動資訊、產業動態,隨時補充科技原力!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