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建議貼文

選取貼文複製成功(包含文章連結)!

歐盟延後車廠碳排目標,讓汽車產業鬆口氣

歐盟延後車廠碳排目標,讓汽車產業鬆口氣

在面對中國新興電動車品牌的強大壓力、全球供應鏈不穩與美國政策變動之下,歐洲車廠近日獲得了一項關鍵政策讓步,歐盟正式通過修正案,調整原訂的 2025 年二氧化碳減排標準,這項修正案不僅是車廠們強力遊說的成果,讓歐洲品牌在電動車轉型過程中獲得更多喘息空間。

原本歐盟要求車廠在 2025 年以前,將每車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 15%(以 2021 年為基準),但汽車產業認為這個目標太過嚴苛,甚至警告若不調整,將導致高達 150 億歐元的罰款。根據現行法規,每輛車若超出 1 公克二氧化碳排放,將被課以 95 歐元罰金,對仍倚賴燃油引擎的車廠而言壓力沉重。

為了減輕負擔,歐盟於上月提出修正案,將原本以 2025 年單一年度為基礎的碳排目標,改為以 2025 至 2027 年三年平均來計算,這不僅可讓車廠有更多時間轉型,也鼓勵它們逐步加快電動車的生產與銷售步伐,該提案獲得 458 票支持、101 票反對、14 票棄權,順利通過並即將立法。

原定要在 2025 年嚴格執行的標準,現在放寬為 2025 到 2027 的平均值,也讓車廠可以循序漸進達成減碳目標。

對多數歐洲車廠而言,這項變動無疑是場及時雨,在中國品牌如比亞迪、蔚來等快速拓展市場的同時,歐洲品牌終於能減緩政策壓力、集中資源研發更具競爭力的電動車型。不過這樣的讓步卻也引來環保團體的不滿,甚至批評歐盟這項決策反而會讓車廠降低對電動車研發與投資的積極性,這不僅拖延了電動車普及,也不利於長遠的碳排放減量目標。

這次政策變動代表歐盟在「氣候目標」與「產業競爭力」間尋求平衡,對汽車產業而言,這是一個得以喘息、規劃未來轉型的重要機會,但也不能忽視其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若歐洲車廠因此放慢腳步,反而可能在未來面對中國品牌與新興電動車技術時再次陷入競爭劣勢,如何在放寬政策下,依然持續投資於創新電動車產品,將是歐洲汽車產業未來三年內的關鍵挑戰。

本文轉載自:車勢文化

車勢文化
作者

CARTURE車勢文化,幾個愛車的人,幾顆對於汽車文化熱情的心,再附上加總幾十載浸淫汽車產業的根基。專注於汽車新知、電動車訊、車評報導、改裝資訊。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