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建議貼文

選取貼文複製成功(包含文章連結)!

矽谷 AI 新創真好騙!印度工程師靠一份假履歷,同時遠端幫五間矽谷公司工作

矽谷 AI 新創真好騙!印度工程師靠一份假履歷,同時遠端幫五間矽谷公司工作

近期矽谷一票 AI 新創公司跳出來控訴,竟然都被同一位工程師給騙了——來自印度的 Soham Parekh,在隱瞞身份與簽證狀況的情況下,最多曾同時在五家公司兼職遠端工作。

矽谷 AI 新創真好騙!印度工程師靠一份假履歷,同時遠端幫五間矽谷公司工作

 

事情曝光始於 AI 工具公司 Create。創辦人 Dhruv Amin 今年初正尋找第六位工程師,雖然開出的年薪僅約 15 萬美元(約新台幣 487 萬元),對矽谷而言略低,但 Parekh 仍主動應徵並在現場 coding 測試中脫穎而出。Amin 當下錄用他,還在投資人信中盛讚這位新血。

然而,Parekh 上班第一天就請病假,後來雖到公司兩天,但很快又消失無蹤。Amin 發現 Parekh 的 GitHub 帳號持續有其他專案的更新,與共同創辦人前往他留的地址探查,才發現那是一間共享辦公空間,並且發現他同時為另一家新創 Sync 工作。Parekh 因此遭到開除。

Amin 本以為只是個別事件,直到 Playground 創辦人 Suhail Doshi 在 X 平台發文警示:「有名叫 Soham Parekh 的人會同時在 3 到 4 間 YC 新創公司工作,小心受騙。」底下留言紛紛出現創辦人們的受害經驗,於是網友建立「SohamTracker」資料庫,揭露 Parekh 自 2021 年起至少持有 19 份工作,其中僅過去兩個月就新增五份。

Soham 的履歷是真是假難以分辨

從 Soham 自稱的經歷來看,他大學畢業於孟買大學,碩士則是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電腦科學系。近三年內曾在多家 AI 新創公司任職,看起來毫無破綻。

然而 Suhail 卻指出,他提供的個人網站與作品連結大多已失效,可信度極低。唯一找得到的 GitHub 專案,是一款名為「CheatingDaddy」的開源應用程式,號稱能透過螢幕截圖與音訊分析,在面試或會議中提供即時 AI 協助。

矽谷 AI 新創真好騙!印度工程師靠一份假履歷,同時遠端幫五間矽谷公司工作

更多創辦人跳出來自爆被騙

隨著 Suhail 曝光經驗,其他創辦人也紛紛留言,表示自己也曾是受害者。不少人提到 Soham 在面試時表現專業、語氣幹練,不查背景真的看不出異狀。

有位差點雇用他的創辦人 Igor Zalutski 就說:「我們原本週一讓他報到,結果週末查到他同時兼幾份工作,還謊報簽證,立刻開除。」

甚至有公司已寄出筆電,才發現收件地址根本在印度,還說是寄給他「妹妹」。

根據受訪創辦人表示,Parekh 常在面試表現優異,自稱快取得 O-1 簽證,進公司後卻很快失聯,或用祖母過世、未婚妻離去、甚至克什米爾衝突等理由請假。

不過,Parekh本人則接受 TBPN podcast 節目訪問,並坦承這些行為,並將原因歸咎於經濟困難與心理壓力:「這不是貪婪,而是無奈。」節目主持人則評論:「這在經濟學上也算合理。」

然而,多數受害公司並不認同這樣的說法。許多創辦人指出,Parekh 明知新創忙於生存,創辦人無暇緊盯工程師動向,因此鑽了系統的漏洞。一位雇用他四個月的創辦人表示:「他知道怎麼利用早期新創急於找到好工程師的心理。」

目前 Parekh 正在一家名為 Darwin 的 AI 新創工作。創辦人 Sanjit Juneja 表示仍相信他的能力。儘管如此,事件對整體生態系造成的陰影難以抹去。薪資平台 Warp 的成長主管表示:「Soham 的事件將讓更多 YC 新創對遠端印度工程師提高警覺。」

Create 的 Amin 坦言,Parekh 的行為「讓我們對來自印度、需簽證擔保的工程師產生了疑慮」。不過他最終仍錄用了另一位等待 H1-B 簽證的印度工程師,證實對方是真材實料,也順利完成簽證程序。Amin 說:「那段期間我們心裡都在想,拜託這次是真的,不要又被騙。」 

這些公司被耍得團團轉時,網友們早已玩起了各種迷因梗圖,什麼「假履歷換五份薪水」啦、「真 AI 代理」啦,幾乎霸榜社群平台。

也有網友說,他的電腦桌面應該是這個樣子:

矽谷 AI 新創真好騙!印度工程師靠一份假履歷,同時遠端幫五間矽谷公司工作

矽谷 AI 新創真好騙!印度工程師靠一份假履歷,同時遠端幫五間矽谷公司工作

「OE」族群並非個案,Reddit 早有討論

除了 Soham 的事件,有網友還挖出 Reddit 上的 r/overemployed 社群,裡頭聚集了大量曾同時身兼多份工作的分享者,職業橫跨科技、建築、醫療,甚至公部門。

他們交流如何瞞天過海、不被老闆發現,還認為「老闆可以創幾家公司賺錢,為什麼員工不能多份收入?」

從這些討論可見,在高壓職場與生活成本攀升下,所謂的 OE(One Employer, Multiple Jobs)現象,早已不是孤例。

外包?AI 幫手?怎麼做到五份工作?

也有網友笑說,有了 Soham,誰還需要AI Agent?

矽谷 AI 新創真好騙!印度工程師靠一份假履歷,同時遠端幫五間矽谷公司工作

那麼 Soham 是如何一人身兼五職?有一種說法是,他可能把部分工作再轉包出去,自己只處理必要任務。

這也讓人聯想到早在 2012 年,一名美國程式設計師 Bob 將工作外包給中國工程師,自己只領薪水、躺著賺年薪 20 萬美元的案例。

無論是否外包,Soham 事件已揭示矽谷新創在遠距招募上的風險,也促使更多公司強化背景審查流程。

 

 

Qbitai
作者

量子位(Qbitai)專注於人工智慧及前沿科技領域,提供技術研發趨勢、科技企業動態、新創公司報道等最新資訊,以及機器學習入門資源、電腦科學最新研究論文、開源程式碼和工具的相關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